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案例二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把握主题1.环节设计。这一单元有几篇课文?这些课文有哪一个共同的主题?(学情预估: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对单元课文和主题设置的了解没有什么困难;没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可能回答不完整)  相似文献   

2.
一、目然功妙的导入,真实有效的语言 片段1:(上课开始) T:oh!(吃惊状)So many teachers! They are watching our class.I’m very…(停顿,作兴奋、激动状)I’m so excited.(语气夸张,引出“excited”。)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案例A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学生观看录像:《洛杉矶大地震》片段,并谈观后感受。2.教师(配乐)简要介绍洛杉矶地震情况,导入课题。  相似文献   

4.
田艳 《贵州教育》2009,(21):33-34
学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导入]:1.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创设情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 师:你听过这首歌吗?是在什么场合下演奏和播放这首歌的?  相似文献   

5.
一、情景导入 探究方法 1.(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看!这是哪里? 生:奥体中心。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揭题,初步感受情感 1.板书:桥。 2.我们见过小桥流水的温馨,也感受过一桥飞架南北的雄伟、壮观。可今天的桥却是这样的神圣,这样的壮美。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静静地听,用心去体会。(听课文朗读)  相似文献   

7.
一、谈话导入,走进春天 师:同学们,在你们眼里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能描述一下你喜欢的春天吗?(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2课。 教学流程 一、画画导入,趣学“目” 1.师:(课件展示“眼睛”图)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师:对,这是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一边指一边说)这是眼眶,这是眼珠。同学们,听美术老师说你们特别会画画,那么你们能把这只美丽的大眼睛画下来吗?(生画)  相似文献   

9.
第一课时 一、简介出处,导入课文 师:80多年前,也就是1927年的5月,有一位名叫郑振铎的作家乘海轮去欧洲学习和考察。(板书:郑振铎)他在大海上看见了熟悉的小燕子,心情很激动,第二天夜里就写成了一篇文章《海燕》(见郑振铎《欧行日记》)。文章前半部分主要是回忆家乡的燕子,后半部分是写大海上的燕子。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在课文中一元五角出现了好多次。现在我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能不能围绕一元五角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适时补充一元五角在当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图片导入。在揭题中识字 1.(出示井的图片)这是什么?(板书:井)“井”可以用来干什么?谁能用“井”组几个词?(板书:挖井)谁来做个“挖”的动作?  相似文献   

12.
一、影片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著名的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不知曾让多少人泪如泉涌,现在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再次感受影片带给我们的深深震撼吧。(放影片)(部分同学眼圈发红,表情激动)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我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中.对所任教的两个平行班级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七(6)班采用补充大量例题、习题,而七(7)班则着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单元测试中,七(6)班成绩略高,三个月后再测验,七(7)班成绩远远超过七(6)班,这说明大量补充例、习题,近期效果好:着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则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这是一堂培养观察力的写作课,正好可以配合我校语文组开展的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课题研究。所以,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一、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导入,着重让同学体会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和抒情是对写景的深化。但这都离不开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二、选择两幅具有代表性的桂林山水画(早晨和傍晚),让学生分以下步骤完成这个写景片断:1.从这两幅画上看到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一、趣图导入。激发兴趣1.依次出示图片:(1)挤进食堂(2)争抢饭碗(3)挑三拣四(4)饿虎扑食(5)狼吞虎咽(6)细嚼慢咽2.师:同学们,看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想说什么?有趣吗?  相似文献   

16.
《燃烧和灭火》(第八册)教学设计与评析付国华,渠开选教学目的、教具堆备等(略)。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复习提问:氧气有什么性质?空气中有没有氧气?2.讨论:我手中的石头(出示石头)为什么在含有氧气的空气中不能燃烧呢?这说明了什么?3.师述:那么燃...  相似文献   

17.
常莉燕 《广西教育》2006,(7A):72-72,80
片断一 1.导入 师:我们已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以旧知作为谈话导入,并适时展示圆柱形状的物体。) 师:你们认识这种形状吗? 生:认识,它是圆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BL结合案例导入教学法在外科护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40名护理班大二学生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120)和对照组(n=120)。实验组采用PBL结合案例导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学生(t=5.528,P=0.000),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结合案例导入教学法在外科护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教授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一 歌曲导入,激发童趣 (播放视频《爸爸去哪儿》,字幕出示歌词: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生:这首歌唱的是爸爸。师:没错,这首歌唱的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人——爸爸。  相似文献   

20.
吴平 《江苏教育》2008,(10):38-39
(一)谈话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