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的持麈人物是莫高窟历代洞窟中最早的持麈人物图像。本文论述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两次出现持麈人物的意义与内涵,并指出由第285窟持麈人物所体现出来的南朝传入北方的文人意识,是此前莫高窟壁画中所没有的,第285窟麈尾的形制特点也反映了时代风格的变迁和南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九义”五年制第九册第四组课文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要求学习课文时,要注意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他们周围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是怎么想  相似文献   

3.
第五课抓住外表内心写出人物特点复习要求能阅读课文,通过人物外表了解人物内心世界;能用具体事例(包括人物说的、想的、做的)写出人物某一万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18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难点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的友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影像“走进非洲”。2.揭题、板书课题。二、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至第4…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五年制10册第9课《穷人》一文,作者独具匠心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是我们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品质,写好文章的典范。现仅以课文第三部分为例,试作赏析。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1课。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敬佩、违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表现人物语言行动的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心情,感悟人物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承载者和延续者,伟人则更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介绍了22位历史人物,《美国国父华盛顿》是第三单元第2课的内容。由于时空距离的久远、阅读范围的局限、生活体验的不足等因素,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认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一、以人物衬人以人衬人,就是以次要人物来村托主要人物。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第8册)一文中,通过对次要人物渔夫一次次屈服于他的老太婆,不敢违抗她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的日常作文写作中,第一,我们要学会加入动 作描写。第二,不仅仅是加动词,还要把动作描写具体。第三,要能够描述人物的连续性动作的特点。第四,动作描写还要符 合人物的身份和处境等。第五,作文中的动作描写,也不仅仅 需要动词,还需要修辞。第六,加入其他描写,使形象更加 丰满。  相似文献   

10.
当代油画创作中戏剧性之所以存在,一是社会需要,二是艺术创新需要。首先,画面构成的戏剧性要精心处理好用光、布白、肌理的构成关系;其次,人物内在关系的戏剧性要处理好人物之间、人物自身心理、人物与画外观众的三者关系;第三,社会背景的戏剧性要注意生活中小细节的刻画;第四,画题的戏剧性,要在言简意赅上下功夫。当代油画创作戏剧性效果处理是否得当,还要重视鉴赏、实践、生活的体验,不断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高旦 《师道》2010,(7):44-44
在我们日常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以人物为主题的绘画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把握有困难。如本学期岭南版第七册小学美术教材的第15、16课都是图画日记《我的第一次》和《我的一天》,这些都是表现人物动态的绘画练习。对于从学龄前就接受过一定的绘画造型培训的学生来说,难度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12.
小语第九册读写训练重点提要(三)———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龙宅俊(省教委教研室)“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本册第二个侧重指导读的训练重点,安排在第四组教材中。〔训练目标〕1使学生懂得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好处,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能在课内外阅读中...  相似文献   

13.
人物的内心性情或人物神明与人物的外部形象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形侍神以立,神须形以存。以形象为手段,旨在指向对人物神明的认识,这即是"以形求神"。本文试图从人物的举止动态、容貌和语言三个层面考察《第三代》是如何通过对"传神之形"的刻画,起到揭示人物内心性情,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的。  相似文献   

14.
【高考真题解析】一、(2009年高考湖北卷,第20题)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  相似文献   

15.
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描写为主,常通过具体事例的叙述,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展开描写,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结合写人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引领学生走近人物,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品读人物形象,同时能让孩子们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真正达到读写结合。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是描写人物的单元,包含《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等课文。下面,我将以这一单元为例,谈一谈如何依据文本的特点,指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第五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人物的外表和内心”,侧重于读的训练。它要求学生在读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唱戏特别讲究人物的登台亮相,写文章也应该摄好人物直面读者的第一个镜头。许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常常是先交代人物与“我”(或他人)的关系,然后以并无特色的肖像描写将人物推到众人面前,单调、平直,淡而无味。其实,刻画  相似文献   

18.
《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一重点项目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和挖掘,来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必备的一种能力。 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常用的方法是透过人物的外表(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并联系所处的环境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我的战友邱少云》(第  相似文献   

19.
写人离不开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形象。怎样进行人物的细节描写呢?现根据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内容来举例说明。 (一)外貌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外形特征描写,能较好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手》(第九册第19课)中对陈秉正的手的描写:“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短而粗,而且每个指头都伸不直。外面裹着一层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起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正是“贴”住人物来写的典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册选了《边城》第三章到第六章,翠翠丰富而复杂的情思感想,总借绣口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