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段时间有个在中学教书的朋友去参加一个教育技术培训,回来后我问他,一周主要学了些什么?他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说,我们这几天主要是学Flash,老师就教了我们怎么做一个飞来飞去的“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湖南省怀化第二中学学生胡阳春前不久听一位朋友说他在一份小报上读到了这样一则消息:一痊旅美华侨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重返祖国,回国后他在东南沿海的一个城市中作了一个“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哪个好?”的调查。当他收齐答卷后一看,心里顿...  相似文献   

3.
赵祝胜何以常胜?秦炳南赵祝胜何许人也?天津南楼中学的副校长。但他的出名,并非因他是副校长,而是因他二十年来一直担任南楼中学排球队的教练。即便现在当了副校长,但总教练仍然照当不误。”提起南楼中学排球队,可说是闻名遐迩。这个排球队为国家培养了以原中国女排...  相似文献   

4.
窦焕坤 《吉林教育》2006,(11):14-15
徐志福,通化市二十中学校长。在他任校长的几年里,坐落在农村的二十中学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受到了领导、教师的认可,学生、家长的爱戴。是什么力量使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了解了徐志福校长,你就知道了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他,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光环;他,在乡村中学工作近30年,仍然只是中学一级教师。然而,在领导,在同事,在家长,在学生的眼里,他却是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学怎样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什么?怎样使农村中学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禁锢中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目前,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新课题。笔者近几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深入农村中学开展教学调研和教学活动中,耳闻目睹...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教学内容设置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合作中学,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打破原有课程的知识本位做法,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从这一理念出发使原来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转变为尊重学生经验和生活情趣的课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恰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及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你们上中学以后,在课本里常常会遇到鲁迅这个人。他的文章对你们来说有点不好懂,那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他呢?  相似文献   

9.
李婷婷 《考试》2011,(4):4-5
自1902年仪董学堂发端至今,江苏省扬州中学已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曾汇聚和培养了无数英才,胡乔木、朱自清及43位院士等杰出人士都是学校的校友。卫刚校长曾经是扬州中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来扬州中学工作,到成为校长,在这所学校前后时间相加,已经接近三十年。如何使百年名校永葆青春,再创辉煌?对教育,对扬州中学的发展,卫校长自然有他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深思录(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辨明几个关系一个孩子呱呱落地,就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语言,他的言语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年龄增长。母语的这种自然习得的情况使语文课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当人们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模式套在语文课上时,就会格格不入,就会出现一些困惑或认识上的混乱。这样,我们就需要辨明几个关系。(一)母语自然习得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既然母语可以自然习得,为什么中学还要开设语文课?语文课与母语习得有些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第一、母语习得是终生的,而语文学习是阶段性的。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到死亡(或丧失言语能力)为止,都在吸附…  相似文献   

11.
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下午轮到一位专家演讲。他上来问我们:现在中学的教育像什么?他没有给出答案,下面自然有议论,稍作停顿之后,直言快语的专家还是自报了他所理解的答案:现在的中学教育像复印机。  相似文献   

12.
孙林涛 《山东教育》2001,(29):16-1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被判终身监禁,在狱中,他想,在二十多年的人生岁月里,如果有人曾经对自己说过一句赞美和肯定的话,就活下去,如果没有,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终于想了起来。那是中学的时候,他随手涂了一张“画”当作业交给了美术老师,老师说:“你画的是什么呀?不过色彩还是不错的。”就是这半句赞美的话,使他活了下来,几次减刑,出狱后,成了一名画家。故事毕竟是故事,但它却给我们一条有益的启示:教师要善于用赞美的话,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我们许多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感受,辛辛苦苦地做好工作,能够得到领导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旷无人烟的团祖山上,有一间摇摇欲料的土砖房,房里有个大铁笼,铁笼里关着一位蓬头垢面,了无生机的年轻人。里边是什么人?是作奸犯科的罪犯?还是得了严重传染病?两者都不是,这里关着的是一个在八十年代末期曾经轰动一方的名牌大学生!他在这里已是三个年头了!他是谁?为什么要关在这里?还是让我们从1989年讲起吧,中国南方湖北省,有一个革命老苏区──黄冈市,这里有个珠林镇,该镇高山丛峙,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群众生活贫困,致富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上大学与外出打工这两条路上。这个镇八十年代曾有一所高等中学,后因生源贫乏,…  相似文献   

14.
看着孩子迈入中学的大门,父母从心里高兴,孩子终于长大了。可面对长大的孩子,您是否想过:他还会像地去一样听话吗?会和您手牵手出去吗?会在您怀里撒娇吗?不,他们已进入到一个“半成年、半儿童”的特殊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自我意识更强,而且在心灵深处会产生叛逆。面对这一切,您做好准备了吗?任小艾的一些建议会带给您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枣庄市第十二中学于2002年9月开始进行新课程异步教学实验,三年多来,经过以沈亚林校长为组长的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已使该校“由一个薄弱的农村中学从低谷走向了全区先进行列”,为什么新课改能在枣庄十二中生根、开花,并取得丰硕成果?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村教育改革家的李元昌,作为一个基层的教改典型,是什么原因使他历久而不衰,时进而弥新呢?换言之,他是如何保持典型人物先进性的呢?  相似文献   

17.
任教六年级语文的春学期,开学工作刚刚结束,一切进入正轨。开始正常的教学秩序之时,我得到一个消息,我班要新来一位插班生Z。这一来非同小可,在我班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他不是一般的学生:秋学期在初一上了十来天的课,因一个小小的误会和老师发生争执,坚持不让步,之后停学在家半年。实在空虚无聊,这才又想上学读书。到哪里上学呢?反正原来的班级坚决不去,和班主任不好相处。到其他中学?如果知道他的底细,学校大多不愿收他这样的学生。而且课程已耽搁,成绩一定跟不上班。别无好方法,家长想到让他到母校,也就是我们学校六年级读一学期。这样毕业时可以考取其他中学。于是Z就成了我的学生。说心里话,刚听说这种情况。我顿时眉头皱成一团,个性这么强的学生一定很难管理,而且去过中学,心理和小学生比,成熟了许多。  相似文献   

18.
对差生产生月晕效应怎么办?宣州市咎村中学陈全芝刮风天气之前,月亮的周围笼罩着一个昏暗模糊的大园环,气象学上称之为月晕。在学校里常有这样的事:一个学生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如成绩差或纪律观念不强,教师则会推论他什么都不行,一无是处。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  相似文献   

19.
朦胧的美丽     
中学里,一个男孩叫枫。在一个雨天,一个叫诗的女孩转到了枫的班上,那时候已经上课了。随着一声脆生生的“报告”,诗披着一身雨雾,梦一样地飘了进来。一袭紫衣被雨水浸润得愈加素淡,黑发上铺了一层珍珠,唇边挂着一抹羞涩的浅笑,真有如风雨中一株摇曳的紫丁香。枫不由得心里猛然一震,直到诗走过他时奇怪地瞥了他一眼,他才醒悟过来:怎么盯着人家看了这么久?顿时脸上一热,连忙低下头去佯装看书。枫从来没有对一见钟情如此深有感触,诗进教室的情景始终在他脑海中浮现。这时,枫听见诗的同桌在嘀咕:“怎么不打伞呢?瞧你,都快湿透…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对于政治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不感兴趣。因此,使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