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诗句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见,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这使语文教师深刻体会到,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应在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丰富生活积累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学生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际上是谈积累与作文的关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字组织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强化了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积累。1.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选材同一、表达苍白、词不达意等缺陷,原因很多,归根到底在于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深厚的语言积累。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文思泉涌的地步。看来,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5.
黎敏  欧海棠 《辅导员》2012,(30):34-35
古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心中无"墨",何以出文章?又何以出好文章?因此有"语文知识靠积累"这样一个历久如新的话题。现行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还作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等量化的规定。语文的功底在于积累,这几乎可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相似文献   

6.
朱成钦 《快乐阅读》2011,(11):90-91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逐渐聚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技能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我们熟知的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7.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文学习中的"积"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主要途径是读。而"发"则是对语言文字的倾吐和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由此可见,阅读和积累语言是进行写作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如何积累语言呢?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语文的素养,关键在于语言积累,不断熟悉语言,郭沫若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记住与掌握大量的口语与书面语材料,语言掌握得才丰富,才谈得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而高中生语言的积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知识积累,一个是写作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9.
关于语言积累,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等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因此,作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语文,语言是构筑语文素养的"秦砖汉瓦".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但目前,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远不能适应语文素养提高的要求。张志功先生说:"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诵读优美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语言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阅读进行积累并提出很多具体措施予以保证落实。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一个困扰师生的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的词句。"由此看来,注重语言的积累,才能文思如涌,任凭吞吐,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然而"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之上的。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注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学生的习作之田定将会得到"读"的滋养,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积累阅读和习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具体生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课标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除了在基本理念和阅读教学建议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外,还规定了小学阶段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为贯彻"课标"精神,将"语言积累"落到实处,不少语文教师便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话道出了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意义.然而,丰富的语言材料不是先天遗传的,而要靠后天的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课外、课内两个方面进行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15.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让学生多读点书,多积累些写作素材,天长日久,待到自己写文章时便能胸有成竹、下笔成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义务教育新大纲》也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语言积累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中,反复强调"语言的积累",如第一学段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特别是作文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要使他们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教师必须在课内课外经常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17.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重视积累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优秀传统。所谓"厚积而薄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组织好课外阅读是落实语言积累的重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1-6)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数量之大,前所未有。这些规定为加强课外阅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向春 《中国教师》2009,(Z2):467-468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里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总目标里谈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一学段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第三学段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可见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积累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可以领略前人磨练成熟的思想作风和符合规律的思维方法,能够学习到前人来自生活的经过加工的语言精华和纯熟的富有成效的表达技巧.阅读积累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积累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积累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可以领略前人磨练成熟的思想作风和符合规律的思维方法,能够学习到前人来自生活的经过加工的语言精华和纯熟的富有成效的表达技巧.阅读积累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积累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