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美学思想十分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而"自然"与"逍遥"正是审美人生的存在方式。庄子主张把个体生命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豪迈的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合理继承庄子"自然"与"逍遥"审美理想的精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宗白华以"散步"的漫谈方式诉说了中华古典艺术的美学内蕴与厚重的文化精神,同时比较、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在宗白华的笔下,艺术源于不同时代下人们对自由生命活动的体验和感悟,艺术的创造是基于这种体悟而展开的自由自觉的美之创化,充盈着个体生命的真切情感体验,又升华为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形成为主观与客观融合、以致天人合一的美的世界;不同时代、民族境遇下人对世界人生的情感体验的差异性,又展开为不同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审美差异性。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显示出他对于艺术本体及审美理念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德国古典时期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席勒主张让美走在自由的前面,他认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能达到自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安迪,恰恰是一个审美的人,他在狱中无比珍视的任何人任何势力也无法夺走的音乐之美,时刻点燃着他对生命的希望和热爱,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生命的救赎。  相似文献   

4.
庄子美学理论中包含着深刻的美育思想,其核心是主张人要有一个审美的心胸,树立一种"逍遥游"的审美人生态度,通过"心斋"、"坐忘"达到对最高宇宙本体"道"的观照和体认,从而建立起自由、独立、完美的人格理想和生存境界,实现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审美权力     
审美与权力是一个被"浅描"的文化景观.审美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引导着全面、自由而完满的人的达成;审美作为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中介,在日常生活和理论范畴等方面广泛而深刻地体现着权力特性.彰显审美的权力论可以还原与丰富美学认识,在文化景观和文化空间中更好地理解当下审美文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鲍静静: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为《生命的意义》,从道德、励志、文化、哲理、审美到生命的转变,期待着语文教学摒弃应试的粗糙与价值观的浮华,贴近生活的质朴,关注学生心灵。针对考生,高考语文显然向他们提出了"独立之人格与自由之思想"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之仪以独立思考和积极开拓的精神,运用自由灵活的手法,创作了大量极富个性特色的题跋文,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鲜明地体现出他的创作主张和审美理想,以及敏锐脱俗的学术眼光,是值得注意的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其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执著地追求着自由。在近现代的审美思想中,越来越把自由性赋予审美活动这种特殊的生命活动方式。到了当代,则大有唯审美为自由、唯审美能予人自由的趋势。但是,“自由”却是一个人人钟情而又各有所许的观念,诱人而诡谲,本来就有千差万别甚至水火不容的歧义异解。今天,因有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因此也有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还存在着唯心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唯感性主义的、绝对化和抽象化的、想怎样就怎样的、空想的种种自由观。  相似文献   

9.
"三言"、"二拍"中的爱情小说显示出新的时代色彩,它顺应了当时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近代思想启蒙潮流,反映了广大民众要求解除程朱理学束缚的真切呼声。它的爱情婚姻观体现在三个方面:大胆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和幸福,表现新的妇女观和贞操观及男女平等自由的新主张。这种新的爱情婚姻观是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各种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显示出丰富的时代文化意蕴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艺美学主张审美创作中,审美者必须心"极深而研几"、"知几"、"见几而作",强调审美体验中的心领神会。"几",指人的生命的一种隐微物质,是生命的原初构成状态,具有原初构成之美。"几"是宇宙自然的生命节奏和旋律的呈现,故不可道破,不落言诠。审美者只有用心灵俯仰的眼睛去追寻与感悟,于空虚明净的心境中通于天机,让自己的"神"与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万物之"几"汇合感应。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生命哲学和文艺思想是宗白华生命诗学的理论基础。早期宗白华哲学思想主要受到柏格森等西方生命哲学的影响,成熟期则回归中国哲学,吸收了儒、道、释等各家的生命哲学思想,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仍在其中发挥着潜在影响。宗白华主张文艺的生命本质和审美本质,持文艺形式与内容统一论。在生命哲学和艺术观的共同作用下,宗白华生命诗学形成了生命特质观和审美本质观。其诗学与生命哲学、艺术观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字游戏"微型班本课程顺应儿童天性、邂逅高峰体验、生成言语智慧、陶冶审美情趣,赋予游戏"语言"的意义。从文字游戏走向言语审美,主要策略为关注"我"的在场,呵护言语生命的自由成长,开启记忆中的文化密码,构建即时互动平台。文字游戏微型班本课程弥补了儿童阅读的缺失,拥有了取之不竭的课程资源,丰富了语文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老庄美学中的重要范畴“虚静”,与中国古典美学“天人合一”的传统密不可分,是达到物我两冥的审美境界从而达到自由生命的前提条件。它肯定着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表现着自由生命特别是内在精神生命,充分荡漾着生命之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关审美体验的本质的几种观点,认为以“自由”和“生命”这两个概念来界定审美体验的本质都有一定的缺陷。笔者认为审美体验的本质是“超越”,只有“超越”这一概念才能最深刻、最充分地揭示审美体验的内涵,因为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超越”一词的含义比“自由”和“生命”更丰富、更宽泛,它既包含了“自由”和“生命”的双重含义,又超越了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之"晓书",在于他倡导"尚意"且独"通其意"。他主张书艺率真自然、技道双进,强调书品出于人品,力图去除物累与心累,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超越,追求人生精神境界的逍遥自由和至美至乐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6.
当代"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其童话作品中融合了儿童审美理想与作者审美理想,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个性———丰富的艺术想象、自由的游戏心态,以及贴近儿童心灵的审美宣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盛唐时期伟大的诗人,他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将个性予以诗化的表现,以及作品中丰富奇特的想象与审美超越精神,是一种全面丰富、本真自然、极致酣畅、艺术美感的展示.李白对本真生命无比自由的表达,启发我们把个性的培养看做教育的本质特征,把想象理解为人的自由创造,并把审美理解为人对其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8.
中日文人在追寻审美情趣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游"使得中国文人在山水田园中追寻着闲情逸趣,在天地自然中释放自我情怀,表现出对于生命自由、精神自由的渴望和诉求。虽说在"游"中追寻审美意趣充满无奈之意味,但他们能以超越之心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寄托。日本文人则乐于将孤独之自我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以主动采取的悲苦之态度在"旅"中感受着自然之美丽,并把生命和情感融入大自然之中,将自然、艺术与人生融合在一起。他们不是以俯仰自得之心境游于大自然之中,而是以纤细之情感尽抒寂静而纯粹的审美情趣,感受自然生命的律动,充满浓厚之唯美色彩。  相似文献   

19.
从学生生命的本真存在这一视域出发,建构课堂审美文化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理想追求。美,以和谐的感性形式肯定和确证人的自由精神从而引起人的情感愉悦,美即自由和谐。课堂审美文化中的自由与和谐分为三种:一是学生的主体自由,集中表现为"智慧";二是师生主体间性的互动自由,其核心在于"对话";三是学生的个性自由,是学生返观自身时与自我镜像之间的和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愉悦"。由此就演绎出了课堂审美文化内涵的三个维度和要义:智慧、对话、愉悦。  相似文献   

20.
面对晚明剧坛"时文"创作恶习,徐渭大力提倡并实践着纵横才情的戏曲创作观。他主张戏曲创作者应该纵横才情,既以较强的主体能动意识冷静审视生活真事,努力实现自我精神并上达到对社会的理性批判,又连通审美接受者灵活驾驭戏剧艺术形式,以自由不羁甚至是嬉笑怒骂的表现手法达到"感发人心"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