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传媒》2009,(4)
在从重庆飞回北京的路上,记者和同行的女同事一直沉醉于<新女报>的精彩内容之中.在三天的采访中,只要谈起重庆的周报市场,<新女报>便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它似乎成了重庆周报市场的老大.为了印证这个感觉,记者再次拨通了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蔡敏教授的电话,蔡教授告诉记者:"如果用群雄逐鹿来形容重庆的都市报市场的话,那么‘一报独大'便是对重庆周报市场的最好注解,在生活服务类周报中,<新女报>高居榜首;而在专业类的周报市场,<电脑报>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2.
马婧 《新闻传播》2010,(9):86-86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是指出现在城市中,以城市读者为受众,以生活消费为主题,以娱乐时尚为特色的服务类周报,它为人们提供着时尚的生活方式、海量的市场信息、新颖的生存理念和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这是业内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以下简称城市周报)较为普遍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虎 《传媒》2006,(1):24-27
2005年报刊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然而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却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针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能够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慨 《传媒观察》2005,(1):28-30
近年,周报群体悄然兴起,正渐渐地成为中国报刊业变局的新热点。说是报业“经营媒体”的需求也好,说是适应受众细分的市场也罢,它们正默默地形成了一股力量,跻身于刺刀见红的报刊市场,并且日甚一日地融入受众的生活。周报悄然崛起比起城市综合性日报的市场相拼,周报市场显得相对平静,当人们察觉她悄然兴起,她已凝结成一支不可小视的影响力。最先诞生,或者说给人较深印象的是那些生活服务类的周报,如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天津的《假日100天》之类,她们在“引领时尚,享受生活”的口号下,几乎是一下…  相似文献   

5.
女性报媒,全国第一。生活服务类周报,全国第三;其中发行和广告在当地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6.
张铭 《新闻窗》2008,(1):13-14
2007年的中国报业市场中。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那就是“重庆周报”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对其他城市的生活服务类周报有诸多启示,对所有的报媒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亦能提供不少借鉴。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发展竞争,地方性日报(都市报)的市场格局已无悬念。但除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外,多数城市的周报市场还有待深度开掘:一方面受众需要接触多渠道的资讯,另一方面,进入这一市场的门槛要比进入日报市场的门槛低得多。从2004年起,杭州就诞生了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服务类周报《城市新报》。由此,周报市场的竞争拉开序幕。不久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今日早报》创办面向社区发行的《城市假日》。  相似文献   

8.
王浩 《传媒》2006,(8):56-57
在国内报界大呼"都市报的冬天提前到来"的同时,以细分市场见长、锁定特定读者群做"小"做"专"的生活服务类报纸则呈现逆市上扬的态势,经营收入普遍有大幅攀升.慧聪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1~10月,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同比增长率为15.37%,比报纸同期同比增长率高出8个多百分点,成为报刊中广告增长的亮点.  相似文献   

9.
<华西生活周报>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里唯一的生活类周刊,面对后来居上的<新潮><快一周>等成都新周报,已有六年的<华西生活周报>辉煌似已不再如昨.如何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10.
张彩芳 《青年记者》2011,(11):49-50
<新女报>的发展状况 <新女报>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一张子报,前身是重庆计委主管的<西南经济日报>.作为一张时尚、新锐的都市周报,<新女报>深受渝城读者欢迎,不仅在重庆生活服务类周报中零售量位居第一,和其他三大直辖市的生活服务类周报相比,单摊平均销量也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11.
陶力 《传媒》2008,(5):70-71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一张省级财经类周报,在办报实践中,<市场导报>也面临着多样化的挑战.首先,内容的专业性导致读者群不如都市类报纸广泛;其次,跨区域财经大报正在不断蚕食读者群和市场;最后,网络新媒体带来了强烈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2.
苏惠文 《青年记者》2007,(22):88-89
在城市生活中,人们消费能力日益看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加强。此时,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下简称"生活类周报")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着时尚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13.
从“小众媒体”发展看受众与传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春季创刊的一本杂志在发刊词中宣称:献给所有高品质生活的缔造者和追随者。创办者的市场依据是:中国将在10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那本决心为“少数人”服务的杂志在市场上表现不错。北京一份发行量不低的周报也将自己定位为:覆盖窄众化的时尚生活类读者。  相似文献   

14.
余丽蓉 《当代传播》2007,(3):103-105
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并瓜分受众市场,广告收入普遍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报纸如何能在困境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城市生活周报作为中国报业有机组成之一,瞄准细分市场,近两年保持了稳步发展态势,在以都市报为代表的综合性日报一统天下的局面下独辟蹊径,其成长路径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香港周刊的生态看城市周报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周报,是指近几年来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出现的以城市读为受众,以生活消费为主题,以娱乐时尚为特色的服务类周报。这些报纸不仅以可读可用的内容赢得读青睐,而且在媒体经营上的业绩令人称道。而在香港,以娱乐时尚为主的周刊杂志,一直是媒体市场最具活力的部分。分析香港周刊市场的生态,对于把握内地城市周报发展走势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英语周报》的成功,看教辅报刊终端服务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预测,在我国每两个高中生和每8个初中生中就有一人使用<英语周报>.如此巨大的发行市场和网络是怎样获得的?同样, <英语辅导报>、<学英语>也是教辅报刊市场的佼佼者,在起步后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其发行量远远超出同一时期的其他教辅类报刊,最终占据教辅市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一直以来,广电报就是一张进入家庭的报纸,现在要赢得市场,扩大发行空间,其服务性必须坚持,但服务内容、形式必须向贴近现代家庭生活转变。城市平面媒体在经历了晚报、都市报现象之后,周报现象又引起了业内关注。顾名思义,周报最基本的特点是以"一周"为发行周期,是一种具备特定的细分市场、有日报的新闻视角和杂志的策划思维的纸质传播媒介。周报主要有五类:一类以时事新闻为主,快速反映一周内发  相似文献   

18.
城市周报,是近年来出现在我国报业一个关于报纸分类的概念,泛指那些做城市生活消费内容、以城市为发行区域、每周一期的生活服务类、文化娱乐类报纸.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生活服务类周报发展迅速,为我国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活服务类周报服务功能的分析和研究,解读新时期受众服务性信息需求与报纸信息服务功能的差距,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提高报刊自身竞争力,使生活服务类报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13年来,申江服务导报(下文简称申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上海周报市场的第一品牌到成为全国同类周报领先品牌,成功在全国报业中脱颖而出。该报经营性资产以定向增发的方式注入新华传媒上市公司,连续多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以上,人均创利税连续多年保持在百万元水平,荣获全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居全国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综合竞争力10强之首。申报现象受到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