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传媒》2009,(4)
在从重庆飞回北京的路上,记者和同行的女同事一直沉醉于<新女报>的精彩内容之中.在三天的采访中,只要谈起重庆的周报市场,<新女报>便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它似乎成了重庆周报市场的老大.为了印证这个感觉,记者再次拨通了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蔡敏教授的电话,蔡教授告诉记者:"如果用群雄逐鹿来形容重庆的都市报市场的话,那么‘一报独大'便是对重庆周报市场的最好注解,在生活服务类周报中,<新女报>高居榜首;而在专业类的周报市场,<电脑报>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2.
张彩芳 《青年记者》2011,(11):49-50
<新女报>的发展状况 <新女报>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一张子报,前身是重庆计委主管的<西南经济日报>.作为一张时尚、新锐的都市周报,<新女报>深受渝城读者欢迎,不仅在重庆生活服务类周报中零售量位居第一,和其他三大直辖市的生活服务类周报相比,单摊平均销量也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08,(2):78-78
东南西北部城市周报的地位对比 生活类周报在全国的发展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生活类周报市场表现强劲,取得了很好的市场业绩,如<北京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申江服务导报>在当地的广告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当地的都市报.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在当地市场一般都有一份处于竞争绝对优势的生活周报在领跑当地市场.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周报>的前身是<汉语拼音小报>,是在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于1959年创刊的.2001年,<汉语拼音小报>更名为<语言文字周报>.  相似文献   

5.
马丽娜  金晓春 《传媒》2004,(11):40-41
在上海报摊,拿着一元钱可以有三种购买选择:<上海壹周>,<上海星期三>和<申江服务导报>.创办于1998年的<申江服务导报>隶属于解放日报集团,是上海最早的娱乐时尚周报,以其明确的定位,全新的风格在上海报业格局中独树一帜,稳坐上海本地周报头把交椅.  相似文献   

6.
5月10日出版的<华西生活周报>,以"回家"为主题,图文并重、生动鲜活地展现出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后,灾区重建家园的真实景象,以及灾区人民"不等,不靠,不要"的精神风貌.地震一周年特刊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服务超市>报的特色化生存作了深入研究,正确认识其优势和劣势,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新疆本地消费者的生活服务类周报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12日,<都市周报>在杭州创刊,三年后实现首度盈利,获评"最受广告主青睐的生活报",并以西湖现代音乐节为代表成功做出了一系列自有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9.
<群众>周报诞生于1948年7月16日,是一份专为陕甘宁边区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阅读的通俗化、大众化报纸,是延安时期报纸大众化运动的实践验证者.  相似文献   

10.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秋桐、青桐、孤桐、柯老人、无卯等.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是民国初年名噪一时的政论家.他一生主编过近代期刊史上7份很有影响的报刊,<独立周报>是他继<苏报><国民日日报>和<民立报>之后主编的第一份期刊.因坚持"不偏不倚"和"朴实说理",在民国初年的思想界、言论界别树一帜,对当时一代进步青年的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城市周报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余年的风雨洗礼,有些报刊已经进入成熟期,正在进行重大变革,开拓新的成长空间;而多数还处于创建期、成长期或者高速发展期。城市化的发展为城市周报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城市周报在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讯的同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生活主张。  相似文献   

12.
余玉 《新闻界》2014,(1):57-58
<正>《政治周报》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机关刊物,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1926年6月5日停刊,共出版14期。该刊物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虎 《传媒》2006,(1):24-27
2005年报刊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然而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却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针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能够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梁媛  王晗 《传媒》2006,(7):31-32
2005年8月22日,经过了一年的筹备,<法制周报>呱呱落地,与"金鹰955"成为了湖南经济电视台麾下的"兄弟媒体",完成了湖南经视覆盖电视台、电台、报纸和网站的、横向一体化的跨媒体经营结构建设.创刊不到一年,<法制周报>期发数已突破10万份,广告收入近400万元,预期明年广告收入达1000万元.2005年入围由新闻出版总署<传媒>杂志评选的"中国十大创新媒体"提名,并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5.
马婧 《新闻传播》2010,(9):86-86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是指出现在城市中,以城市读者为受众,以生活消费为主题,以娱乐时尚为特色的服务类周报,它为人们提供着时尚的生活方式、海量的市场信息、新颖的生存理念和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这是业内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以下简称城市周报)较为普遍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苏惠文 《青年记者》2007,(22):88-89
在城市生活中,人们消费能力日益看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加强。此时,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下简称"生活类周报")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着时尚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17.
从《英语周报》的成功,看教辅报刊终端服务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预测,在我国每两个高中生和每8个初中生中就有一人使用<英语周报>.如此巨大的发行市场和网络是怎样获得的?同样, <英语辅导报>、<学英语>也是教辅报刊市场的佼佼者,在起步后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其发行量远远超出同一时期的其他教辅类报刊,最终占据教辅市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形成风格拓展市场--《英语周报》发展历程与经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周报>是一份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报纸,创办于1983年4月.办报21年来,我们走过了一条风风雨雨、艰辛与坎坷相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刚刚过去,冷战的高潮接踵而至,就在这个转折时期,一种新型报纸在美国出现-非传统周报(Alternative-newsweekly).1955年10月26日,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诺曼·梅勒、丹·沃尔夫和著名作家爱德华·范彻创办了第一份非传统周报<乡村之声>,意为"格林威治村的声音".格林威治村是纽约艺术家的聚居地,这份新报着眼于文化艺术的报道与评论,迅速在当地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席玉虎 《传媒》2005,(6):53-54
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申奥、申博成功以及教育方针和外语教学教材的新一轮改革,在全国上下形成了持续的外语热,为<英语周报>创造了发展的氛围,这是英语周报社不断前进的最大因素.在22年的办报历程中,报社坚持"求高、求准、求实、求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以兴学育人为己任,服务教育为根本,努力把报纸做成文化精品,并依托质量、服务、管理、教研和公益事业,打造<英语周报>品牌,提升竞争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