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下是"与媒共舞"的时代,我们需要媒介素养教育,然而理念上的"保护主义"、内容上的"文本解读"、方法上的"单一解构"、模式上的"单科建制"等错误取向构成了当下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困顿局面。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应从理念、内容、方法以及模式上寻找超越之路。我们要超越保护主义的理念,赋予青少年面对媒介文化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以培养真正的"媒介素养"为内容,采用"文化建构"的方法,探寻"融会教育"的模式,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中。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开设媒介素养公开课程。由于受到国外文化保护、超越保护主义和视觉文化不同思潮的影响,因此国内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内大众对媒介传播的认识,进一步找到符合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发展的方法与途径。CRT模型把媒介传播的本质作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实施方法与手段,去分析和解构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更符合国内课程的国情。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在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机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与规划以及年龄层次划分等方面有诸多不同点,但在发展历程中都经历了消极抵制的"保护主义"、依靠技巧的"解构媒介"以及"主动批判"的乐趣阶段,这些异同点也为我国刚刚开始起步的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媒介素养教育是通过使阅听人掌握媒介文化知识,进而提升阅听人的媒介文化意识,最终形成阅听人正确合理的媒介文化行为的教育活动.它涵盖了对于阅听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个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培养阅听人的媒介文化意识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环节,而使阅听人形成合理正确的媒介文化行为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这是目前在中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方式.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延伸,媒介素养和语文素养都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有关"新闻"的内容应该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视角.大众媒体信息已经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亲近印刷文本,提高深度阅读的能力,警惕大众媒介文本对经典文本的消解和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正式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英格兰和威尔士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将媒介素养教育与现有学科通过各种专题的形式加以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为核心。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以“媒体机构——谁生产媒体文本”、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媒介素养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媒介素养是指信息时代中的人们在具备读书写字能力的同时,所具有的正确使用和解构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而在众多的受教育者中,小学生相对是一个弱势群体。对小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教导未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其信息的解构能力、建构能力和使用能力,使之更有效地选择、理解、评估自己所处的媒体世界。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及其相应的课程建设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探索了在现有的高校课程体系下,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三门公共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并对未来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媒介的崛起与媒介形态的快速更替,美国传统媒介素养教育举步维艰。为迎接后真相时代的严峻挑战,一场由政府、媒介素养教育组织、教育工作者、高校、新闻界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全面启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年轻人识别数字媒介的不利影响,帮助他们养成探究的习惯和表达技巧,将他们培养成为批判性的思想者、有效的沟通者和积极的公民。当前中国同样备受谣言、假消息的困扰,公众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借鉴美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应尽快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制定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教学规划,鼓励与发展数字媒介素养社会组织,高度重视家庭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今随着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社会完全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学会媒介化生存,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也符合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实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主要有:利用媒介素养教育拓展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将媒介信息纳入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利用媒介产品建构大学语文的副文本。  相似文献   

11.
媒介素养教学方法和教师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全球文化急剧变化以及素养在提高个人、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如今的素养概念已经扩展为包括数字、视觉和电子媒介以及流行文化在内的一种内涵;这也就提升了媒介素养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环境下进行,它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师生关系的改善、公民技能的提高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的重要能力。在我国当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形式下,大学英语学科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整合具有诸多优势。本研究通过质性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媒介素养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证明,大学英语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整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在当前环境下不失为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该研究也反映出学生媒介素养水平偏低的现状,需要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山寨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具有模仿性、平民性、娱乐性等特征。一方面,山寨文化会降低大学生媒介分辨力;造成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妨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山寨文化又有利于大学生张扬个性,争夺话语权;使平民获得对主流文化冒犯式的快感。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从如下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及媒介分辨力;批判吸收山寨文化合理成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开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借助新兴媒介构建校园媒介管理;建立大学生媒介素养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其知名的学者、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吸引了众多优秀的生源。然而,受大众传媒时代多元媒介信息的影响,一些昔日的"天之骄子"其媒介素养水平低下,这有悖于研究型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使命。文章在对国内研究型大学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研究型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激增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媒介的负效应也日益凸现。论文从媒介素养的内涵入手,介绍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情况,结合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现实,分析在我国青少年中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媒介认知、媒介解构和媒介建构三个方面,就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媒介素养教育与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既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英语专业学生要熟练掌握英语的基本技能,但更要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本文探讨了媒介素养教育与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并以"英语报刊文章阅读"课为例,指出以媒介素养教育视角开展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媒介素养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提升大学文化的品位、丰富大学文化的内涵、拓展大学文化的功能。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文化建设体系是应对媒体全球化趋势给大学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挑战的创新之举,也是大学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众传媒进入人们的生活,对青少年的影响愈发明显,也极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对青少年开展大众传媒素养教育愈发显得迫切,但是,面对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挑战,我国传媒素养教育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学校开展青少年传媒素养教育的策略,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媒教育实施途径和以社会组织为背景的传媒教育平台,并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加强我国大众传媒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出发点比较高,从保护高尚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开始,比较主动,更加强调独立意识的培养;而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从如何避免媒介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开始,形式比较被动,实用性很强,它要求青少年除了会接触使用媒介,更为重要的是为我所用;加拿大看到了媒介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把媒介作品当艺术品来看待,并没有要求学生对媒介完全持怀疑态度,比较符合青少年对媒介充满期待的特点。这些媒介素养教育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在于:我们要欣赏媒介,理解媒介,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要分阶段分重点进行。  相似文献   

20.
师范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教育是媒介语境下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国外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已日趋成熟,但是我国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高等师范院校具备相应的优势条件,有必要率先推行媒介素养教育,全面开展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新探索.在师范院校率先启动传媒紊养教育,进而带动在中小学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