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教版初二物理新教材把“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由选学内容改为必学。由于此规律特别抽象,必须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总结概括出来。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本所采用的方法是: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拉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变化,使空气对堵在注射器小孔的手产生“推斥”、“吸引”的感觉,来说明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实验操作中发现此实验装置可见度小,直观性不强。若作为演示实验,不能使每一位同学对压强随体积变化有感性认识。为此,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1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2.
初二物理第十一章第四节———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引入了这样的演示实验 :采用改变封闭在注射器里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 ,根据手指的感觉判断压强的大小。由于做这个实验 ,压强的变化不是很大 ,人的感觉也不是十分灵敏 ,很难比较出压强的大小。为此作了如下的改进 :1 改进部分将“手指的感觉如何 ?”改为“松开右手 ,观察活塞如何运动 ?”2 实验观察以压缩气体的情况为例 ,教师实验 ,学生观察。3 现象活塞向外运动。4 分析向筒内压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缩小 ,松手前 ,活塞不动时的受力情况 :F内 + f =F外 +F压 松手后 ,活塞向外…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的第四节“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中,一开始就是实验(课本P136,图11—15)。该实验是通过推、拉注射器的活塞,使同学们通过手指的感觉来证实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这种既不直观、又难以感觉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题某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1)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5.
1 简易压强计(图1所示) 注射器及瓶子上部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 (1)活塞左移,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增大,可见红色水柱上升,气球膨胀,一半水一半气。 (2)活塞右移,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  相似文献   

6.
王息英 《物理教师》2007,28(12):30-31
1问题的提出先看一个实例(2006年常州市物理中考题第25题):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图1(2)如图1所示,用细尼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一册“液体对压强的传递”一节里,通过一个壁上有小孔的空心球装水加压的演示,得以“液体能够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的结论。这是帕斯卡定律的基础。液体传递的为什么是压强而不是压力,课本没有作过多的阐述。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印象是不深的,往往还错误地认为液体跟固体一样传递的也是压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我在讲授这节教材时,增加了一个如下的演示:将一个20毫升的不装针头的注射器吸进一些水,让出水口朝下,夹装在铁架台上;将另一个100毫升的注射器也吸进一些水,水的高度跟上一个注射器所装的水的高度大致相等,把它同样夹装在另一个铁架台上。然后两只手各拿一只500克重的砝码,同时放在注射器的两个活塞上。可以看到。小注射器喷出的水比较急,大注射器喷出的水比较缓。比较两个注射器喷出的水的急缓,可以知道传递到小注射器针孔处的压强较大,传递到大注射器针孔处的压强较小。因为大小注射器活塞所受的压  相似文献   

8.
证明空气的存在:先抽出注射器的活塞,说明注射器内存在空气。然后将注射器的尖嘴放入水中,推动活塞,空气进入水中,产生许多气泡冒出水面。靠水的帮助“看”到了空气。  相似文献   

9.
泸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内容中,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切实体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设计思路密闭容器内有一定体积的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使空气体积逐渐增大,则空气密度逐渐减小,声音逐渐减弱。由此推算,完全真空状态下,声音消失,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2器材装置橡皮帽、细线、小铃铛、较大注射器。装置如图1所示。3实验步骤a.把活塞推到注射器底端;b.在细线上栓好小铃铛,用橡皮帽压住细线,固定好小铃铛(防止铃铛接触注射器筒壁),密闭针头部;c…  相似文献   

10.
注射器的妙用 1.证明空气的存在。先抽出注射器的活塞,说明注射器内存在空气。然后将注射器的尖嘴放入水槽里,推动活塞,空气进入水中,产生许多气泡冒出水面。靠水的帮助“看”到了空气。(见图一)  相似文献   

11.
“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和“压缩空气有弹性”是学生学习《压缩空气》(九年义务教育三年级自然课)一课时,必须重点理解、掌握的内容。教学时老师问:“用左手(或者橡皮)堵住注射器的出口,用右手压活塞,里面空气体积有什么变化?”学生答:“体积变小了”,教师又...  相似文献   

12.
1.证明空气的存在:先抽出注射器的活塞,说明注射器内存在空气。然后将注射器的尖嘴放入水中,推动活塞,空气进入水中,产生许多气泡冒出水面。靠水的帮助“看”到了空气。穴图1雪2.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将小注射器的尖嘴与大注射器的尖嘴用塑料管穴输液管或饮料吸管雪相连。小注射器  相似文献   

13.
液体的压强学生感到比较抽象,感性体验较少,为了让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有较直观的认识,我们采用医用输液管结合注射器来提高液体的深度,并与水槽对注射器活塞产生的压强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同一注射器活塞是否移动来判断各次实验里液体压强的大小,实验重复性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要正确理解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关键要认真观察课本133页图11-11演示实验,分析为什么停止沸腾的水在气压减小时会重新沸腾,研究这种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知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有关实验题的解题方法辅导例1烧瓶中的水被加热到沸腾,停止加热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瓶口上如图1所示,向外技注射器活塞,可以看到水重新沸腾起来,这个实验表明:【分析】题目所述实验中,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时,烧瓶内水面上的空气变稀薄,空气的压强减小,此时水重新沸腾,说明空气压强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相反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会…  相似文献   

15.
液体的压强学生感到比较抽象,感性体验较少,为了让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有较直观的认识,我们采用医用输液管结合注射器来提高液体的深度,并与水槽对注射器活塞产生的压强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同一注射器活塞是否移动来判断各次实验里液体压强的大小,实验重复性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实验目的]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从而粗略地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原理]通过研究封闭在注射器中的一定质量的空气在外界压强变化而温度不变时体积的变化,测出一系列p、V值,计算相应的pV乘积,看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从而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器材]铁架台(带有铁夹);注射器(装有挂钩框架);小橡皮帽,弹簧秤;钧码若干;天平(带砝码);毫米刻度尺,水银气压计(全班共用).  相似文献   

17.
[实验目的]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从而粗略地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原理]通过研究封闭在注射器里的空气柱在压强变化而温度不变时体积的变化,测出一系列p、V值,计算相应的pV乘积,看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若相等就验证了玻意耳定律.[实验器材]铁架台(带有铁夹);注射器(装有挂钩框架);橡皮帽;弹簧秤;钩码若干;天平;毫米刻度尺;水银气压计(全班共用).  相似文献   

18.
先取一支100mL的玻璃注射器,拔下活塞,在其表面涂上一层甘油,插入注射器筒中,润滑均匀;再取下活塞,在注射器筒里倒入4mL浓硝酸,将一小铜片(约0.4g)用活塞推入筒底,同时,把注射器的注射孔堵在一橡皮塞上,反应开始活塞自然上升,待反应快结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道气态方程判断题:一个圆筒形气缸内装有空气,气缸内壁与活塞之间是不紧密的。对气缸缓缓加热,使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在加热过程中气缸内空气体积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试判断加热过程中气缸内气体的质量变化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断定这是一个等压变化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知道: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它的体积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如果按题中所说等压过程的气体的质量不变,则气体的体积——温度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选修教材在《化学平衡》一章中设计了压强对平衡N2 O4 2NO2 影响情况的演示实验。1 实验步骤1 1 用大注射器吸入 2 0ml NO2 和N2 O4 的混合气体 ,使活塞达到Ⅱ处 ,并用橡皮塞加以封闭 (如图 1所示 )。图 11 2 将注射器活塞迅速压到Ⅰ处 ,再由Ⅰ处又拉到Ⅱ处 ,反复操作 ,观察现象。2 实验现象当活塞往外拉到Ⅱ处时 ,气体颜色先变浅又逐渐变深。当活塞从Ⅱ处压到Ⅰ处时 ,颜色先变深又逐渐变浅。3 教材对现象作出的解释3 1 当活塞往外拉到Ⅱ处时 ,管内体积增大 ,气体压强减小 ,浓度减小 ,此时气体颜色变浅 ;又由于压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