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尾是汉语方言广泛存在的构形手段之一,它往往显示出方言语法的特色.研究"子"尾可以揭示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法差异.在描述、分析、归纳天水方言"子"尾在方言点的语音形式和实际读音,以及"子"尾的构形功能和语法作用,并比较了天水话和普通话"子"尾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成新词是现代汉语共同语和方言共有的一种构词方式。泸州方言名词的后缀(suffix)十分丰富,《泸州市志》在第六章方言第二节词法"方言名词后缀"部分记述了部分泸州方言名词后缀。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与普通话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泸州方言名词后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F+VP"式疑问句是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其源头主要有二:一是上古时期所存在的三种表疑问的问句形式①VPneg②VP+Prt…③VPnegVP,至中古时期,呈现出句式A4:F+VPneg+(Prt);二是上古时期另一个主要表示反诘而非表示询问的句式F+VP+(prt),这类问句成为现代汉语方言"F+VP"疑问句式的另一源头。  相似文献   

4.
镇安方言的量词颇具特色,具有丰富的变化形式,如"AA"式、"AA儿"式、"一A一A"式等。本文从量词变化形式、量词与主观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词话>和<醒世姻缘传>中都有一个用法比较特殊的"你"字,在<金>中有时也写作"恁".这个"你(恁)"当是山东方言中表示远指(有时表示中指)的指示代词"乜"的早期记写形式,多数情况下相当于"那".二书中指代词"你(恁)"的被发现和被揭示出来,不但对于山东方言中指示代词"乜"的源流演变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二书的校勘整理和作者的考证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古韵标准》是清代学者江永研究古音分部的力作。《古韵标准》一书涉及的方言材料很多,通过初步整理,可以把江永使用的方言材料归纳为五种类型:(1)直接阐述方言的重要性;(2)以方音证明语音的演变;(3)以方音说明方言和通语的语音对应;(4)以方音证明古音的分合关系;(5)用方音解释古韵特例。江永"方言比证"的研究思路,实际上要超过欧洲语言学家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7.
静宁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十分丰富,使用频率也极高,是静宁方言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从结构形式、语义特点、句法功能三个方面探析静宁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全面展示了静宁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整体面貌。文章指出静宁方言此类形容词能产性较强,具有非常一致的组合特征和造句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笨花》看方言词语在小说中的表现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建中  唐健雄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1):124-126,136
铁凝长篇小说<笨花>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明显带有冀中方言特点,特别是方言词语的频频运用,使小说的乡土气息更浓郁,历史氛围更凝重,人物形象更鲜明,为<笨花>增添了"笨"色,也显现了作者语言风格的变化.方言词语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对象,文学创作中运用方言词语须得体适度,<笨花>为小说写作恰当得体地运用方言词语提供了一个颇有研究借鉴价值的文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石柱方言的"名数量"语序为出发点,列举相关方言事实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从方言系统中厘清此现象的本质和溯源。  相似文献   

10.
"做""作"两个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探讨"做"作"两个常用字的关系,希望通过对历史文献、方言中的表现、现代汉语使用等方面的考察,勾画出这两个字的大致分别.从历史上看,"做"作"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其中,"作"早出,"做"是"作"的分别字;从方言上看,这两个字在大多数方言中的语音表现不同,"做"一般读zuo,"作"一般读zuo.从现代汉语的使用方面看,两个字表现为不同的语体色彩,"做"为口语,"作"有书面语色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威海方言",即指威海市政府所在地环翠区的方言为研究对象,文登、乳山、荣成三个县级市的方言不包括在内。本文研究的威海方言属于山东东区东莱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威海方言双字调中的"去声+上声"的连读变调情况。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手段收集数据信息,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并探究不同年龄对于"去声+上声"发音的影响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都昌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被动标记是"驮"。"驮"字表被动,主要分布于赣方言区,以及周边受影响的江淮官话区,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少见。通过语料库收集语料,对历史上各时期"驮"字语义进行分析,发现"驮"字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由本义"背负"发展为遭受义"挨、受",又从遭受义语法化为被动义,成为一个被动标记。  相似文献   

13.
方言的拟音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要保留标本、就必须有准确的语音模拟。在模拟过程中,首先的、当然的是要准确分析方言的实际读音,同时要仔细区分整个方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语音规律,因为这些发展规律是方言语音模拟的重要依据之一。甘谷话及其相邻一些地区存在着一种特殊声母,该方言中将"猪、出、术、如"与"足、醋、酸"两组在普通话中不同的声母合而为一,该方言中这些字的拟音应该是[tv]、[tvh]、[v]、[jv];而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是"t∫、t∫h、∫、廾"。这些认识方面差异的产生除了由于研究者对这些方言中这一声母音素的分析存在着差异外,也与研究者对中古汉语甚至上古汉语声母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乐亭人民的日常用语被人们称为"老呔儿话"。该方言是唐山方言的一个分支,在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都有独特特点。乐亭方言语调婉转,像唱歌儿一样,普通话中好多标准音在乐亭话中是读不准的,儿化音是常见的,词汇幽默诙谐,动词后缀很多,乃至特有的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时体范畴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联系前人对汉语"时"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体"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确实存在时标记和体标记,但纯粹的时、体标记并不多,且常以复合的形式出现,并有强势弱势之分。另外,汉语普通话时、体标记不同于汉语方言中的时、体标记,二者有区别,且时、体标记在不同方言中的表现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语言"和"会说普通话"一样,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目标。如何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学习方言?本文以苏州方言歌谣的学习为例,从方言课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成都方言中,有一个词"[mɑ■44]",单用时表示动词"喂",重叠为"[mɑ■44mɑ■44]"时表示小孩所吃食物之义。笔者从汉语语源角度,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认为"[mɑ■]"起源于婴儿的自然发音"[mA]"(汉语拼音形式为"ma"),表示母亲的乳房或者乳汁的意义。后来,"[mA]"逐渐音变为[mɑ耷],而其词义也因为古今的流变,变成泛指小孩所吃的一切食物。后来由于其词义的继续流变,逐渐产生了动词"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雅安位于四川的西南方向,是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雅安话属于四川方言但由于各种原因在语言语音、词汇方面和四川方言是存在者一些差异,本篇主要研究雅安方言的声韵母特点、词汇特点,以及雅安方言和四川方言区别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这搭、那搭、哪搭、兀搭"疏证--关中方言词语疏证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搭、那搭、哪搭、兀搭"是陕西方言中最为常见的一组指示代词.它们在近代汉语中有不同的书写形式.从其疏证中,可知<汉语大词典>等书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0.
"咸安普通话"是咸安人所说的一种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即咸安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介于标准的普通话与咸安话的方言之间的一种过渡语。本文以湖北省咸宁市方言语音最具典型特色的咸安区方言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将咸安区方言声调进行分类并与普通话对比找出咸安普通话的声调系统偏误,归纳声调偏误种类,总结归纳咸安人学习普通话声调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