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十四五”规划下,新型城镇化是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两者相互协同发展,是促进新时代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结合2006—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乡村治理内涵的发展,分析新型城镇化下乡村治理演化的新趋势,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单一行政化管理问题突出、空心化村庄现象日渐加剧、农村产业发展乏力、乡村传统文化衰落明显、乡村环境保护工作不力等。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立足于现阶段高质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地缘边界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被压缩,很多传统村落的地理空间演进为城乡结合部。乡村既失去了传统的史地样态,又难以融入城市的高发展节奏。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治理目标。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重振乡村精神和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学可提供助力:一是乡土文学可展现乡村特色,传承乡村精神;二是乡土文学可回溯乡村历史,构建乡村文化;三是乡土文学可深挖乡村典型,讲好乡村故事。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当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基本语境。它影响农村的学前教育需求,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应提出挑战,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出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城乡二元割裂的制度,形成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分立,二者在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基础、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不一样的诠释,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为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明确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发展路向,立足乡村儿童教养习俗,创新机构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供给,在清晰农村发展语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创造农村学前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斜率陡悬,压缩了城乡问题释放和缓解的时间,从而快速积聚城乡社会危机。现阶段我国城乡社会危机的焦点分布在特大城市和农村地区两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策略,既要把握好全局的平衡发展,又要着重针对特大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两端潜在的社会危机,制定相应的对策。缓解特大城市社会危机的规划策略重点包括:大力推进城市基本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确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给"托底",保障老龄化社会为老服务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城市社区规划寻求特大城市的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危机的规划策略重点包括:注重乡村产业经济"造血机能"的培育,大力推进乡村社会自治,鼓励地方文化保护并加强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传承,通过促进农村社区规划来探索乡村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随着商业化的不断渗透,乡村文化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如何在现代商业文化中传承质朴的乡村文化,使乡村文化元素进一步发展,是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新课题。本题目研究对象--大化七百弄乡,通过对本乡的丧葬文化进行研究,来阐述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景乡一体化的实质是通过"景乡一体"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达到:乡村社区居住环境景区化、乡村社区基础设施景区化、乡村社区基本福利城镇化等目标,让乡村社区与景区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按照"乡村景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员工化、管理一体化、生活城市化"的建设原则,文章以昆明市西山为例分析了景区实施"景乡一体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建设休闲产业发展集群"的"景乡一体化"工作内容和阶段性实施步骤,最后从机构、政策和资金三个方面提出了景区实施"景乡一体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8,(2):79-8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调查,旧县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产品开发深度不足、产业体系薄弱、设施不完善、主客互动空间有限等问题.结合现有的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旧县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提升产品有效供给、培育乡土产业、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实现"共建共享"等乡村振兴对策.  相似文献   

8.
程琴 《文教资料》2013,(20):66-68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越来越大,乡村的发展主要以向城市靠拢为重点,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乡村处于被动地位。乡村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和淡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乡村文化的荒漠化。城市的发展需要以乡村为依托,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以乡村发展为基础的国家,乡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基,因此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注重保护乡村文化,推动乡村和谐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镇化曾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在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亦存在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应从中国国情出发,走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升级之路。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休戚相关的共同体,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视域观之,应着力破除阻碍供给要素在城乡之间、产业之间流动的壁垒,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业融合与互动,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落实这一战略部署必须借助有效的载体着力破解阻碍发展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发端于浙江的特色小镇克服了"产业园"等发展载体功能单一的弊端,把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融为一体,不仅关注产业集聚,同时还关注人口的集聚以及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匹配;其本质上是一个特色鲜明、环境优良、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方向的"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的空间载体",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平台。理论上,特色小镇可以定义为"具有明确且独特产业和文化定位,拥有良好生活和生态环境,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的最基本的空间单元"。因此,它既是承载人才、资本等高端发展要素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城乡空间布局中一项重要的"节点"创新;不仅可以布局于城市和郊区,更可以灵活地布局于农村地区,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成为打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空间支撑节点,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受到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日益明显,这在民族杂居地区尤为突出。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瑶族服饰文化、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婚姻习俗文化等发生变迁,皆因内源性动力、外源性动力和文化变迁的推动力所致。要做好民族杂居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应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持"乡村记忆"、实施文化扶贫政策、加强互联网数字化保护模式,以及将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融入乡村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当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产业"先进主义"、企业"以大为美"以及地域"城市中心"等倾向,不利于高职教育与县域以及乡村产业形成深度合作.基于"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政府引导、精准对接和共享发展为原则,构建高职院校融入乡村产业的基本框架,实现以产教融合优化乡村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和创新以及参与乡村秩序构建与乡村治理.推动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重在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改进县域产教融合治理;促进有效衔接,完善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的实践框架;培育生态,实现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特色小镇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供给侧改革、实现农村经济与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地纷纷以特色小镇作为把手推动城镇化建设,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以安徽省"三瓜公社"特色小镇为案例,探究特色小镇产业融合的路径.同时聚焦目前小镇发展问题,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相关建议,推动当地小镇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是涵养乡村社会的文化母体,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但在我国社会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逐渐“边缘化”和“虚化”,面临断裂的危险。学校教育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和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乡村学校在传承乡村文化过程中面临着学校与乡村文化相背离、教师与乡村社会相疏离、学生与乡村文化相脱离的现实困境。乡村学校是乡村生活的文化高地,是更新并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着眼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应大力推动乡村学校的变革,借助乡土课程的开发、乡村教师的培养和乡村学生的文化认同来建构乡村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9,(2):98-10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走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地域辽阔,城镇众多,类型多样,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山区与平原、山区与沿海、平原与沿海等区域情况不同,城镇化发展不能要求按照统一模式进行,而是要根据城镇所处的区域、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条件,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在新型城镇化中吸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甘肃省康县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现状,然后对康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建设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忽视或者歪曲乡村文化建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乡村文化缺失的困局。笔者通过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解读,提出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在新型城镇化中吸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甘肃省康县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现状,然后对康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徐金海 《教育研究》2021,42(10):24-34
乡村教育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育与社会整体发展不相适应,在城镇化进程中经历了快速"萧条期"及趋于"回暖期",依然面临着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乡村教育发展整体逐渐式微等问题.乡村教育发展式微现象与乡村教育发展的裹挟式逻辑、内隐式逻辑、虹吸式逻辑以及嵌入式逻辑紧密相关.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振兴,需要从教育现代化整体发展的角度系统考量,以"人的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更加注重"学生本位",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为契机,真正回归"乡土本位",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以"城—乡连续性发展"为方法论,不断凸显"教育本位",实现城乡教育现代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报告中,首次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战略为我国进入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党和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三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我国乡村振兴面临产业基础发展薄弱、基层民主建设发展滞后、文化发展水平偏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困境,因此解决当前的困境迫在眉睫,必须从全面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文化发展水平、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解决乡村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