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人的根本问题首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中国语文的课程性质与教育特点决定了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离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语文教育就势必失去其形,也失去其魂,其改革就极有可能迷失方向。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渗透下,我们更应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现在世界各国、中华大地、港澳台同胞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关注中华文化”(许嘉璐《中华文化承传》序)。中华文化正呈现出光照世界的绚烂色彩,对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根,也是世界走近中国、中国融进世界之源。据此,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的关系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和精神。化学诚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缘起近年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文化益智节目火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已深人人心,“借东风”“用语文教化学”的想法可以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与世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立足世界文化这个大坐标系中,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有我们主流文化的“根”,没了对它的传承,我们整个民族也就失去了栖居的“精神家园”。于是,汉代成人仪式的恢复、“读经热”的席卷、传统戏剧进校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从学一段戏,剪一纸窗花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文化背景会造就不同的作家及作品,不同的作家及作品反过来也会揭示不同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本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文坛兴起一股“文化热”,其文学目的就是通过对原生状态下民族文化人个体命运的终极关注,探讨我们民族现代化进程之所以缓慢的文化历史缘由,以找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文化追求及最终所能走的文化出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寻根”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的“现代性”语境中的一个重要诉求,是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之根重塑中国形象和寻找新的民族文化认同。但“寻根派”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构建的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都需要面对“中国”独特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境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规范文化与不规范文化之间、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在少数族群与汉民族之间、在“自我表述”与被“他者表述”之间,“寻根派”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恩考有洞见也有盲视,它显示的正是“中国”身份认同的痛苦经验和可能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卢春红 《山东教育》2009,(10):12-12
奥运会成功举办已经整整一周年了。民族自豪之情仍然洋溢在每个人的心中。特别是奥运会的开幕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和”阐释得淋漓尽致。“和”凝结着祖盛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核。《中庸》里说“中也者,天下之是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这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至于“中庸之道”,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席之为德也,其至亦乎!民鲜久矣。”  相似文献   

7.
孙碧霞 《考试周刊》2009,(21):26-26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思想、文化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结晶。北京的语文特级教师韩军曾大声疾呼“没有文言,我们将找不到回家的路”。的确,作为民族文化之“根”,文言文教学确实应该成为我们母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又有点令人担忧。“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是当今中学生常发出的慨叹。对他们来讲,文言文的学习是相对枯燥乏味的。  相似文献   

8.
原型意象与自主情结是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在反思民族历史、寻找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过程中,表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寻根文学作家们受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自主情结”的驱使,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9.
刘金松  夏洪文 《山东教育》2010,(9):F0002-F0002,F0003
“That’s fabulous!”“It’s charmingly.”“太精采了!”“非常有魅力,有内涵。”这是两位来自美国康州的小学校长在济南市舜耕小学参现访问时发出的赞叹之声。当两位来自人洋彼岸的教育同仁,住舜耕小学充分感受了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舜文化”,尤其是在身体力行了带有浓郁农耕气息的“舜康活动”,体验了“食、歌、陶、艺、舞”精彩纷呈的“舜艺活动”之后,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0.
池军华 《教学随笔》2015,(4):183-185
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守住我们民族文化之根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必须承担的责任。如今,我们比任何时代都缺乏民族精神信仰,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在茫然徘徊在功利追逐的漩涡中,而淡忘了自己身份的民族本色。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亲近国学大师,回归生命归属的本真色彩,这是我们民族走向强盛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1.
【辩论材料】随着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加强,西方的节日越来越受到一些年轻人的喜爱,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相对呈现“冷清”之势。一些年轻人甚至对春节这样重要的传统节日也少了很多期待,而在洋节日里却表现活跃。有人说,年轻人觉得洋节日更有意思,也许今后大家都只过洋节日啦!也有人说,我们的邻国韩国都已经把“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申报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这说明传统节日正在受到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肯定不会消失的。  相似文献   

12.
陈晔 《江苏教育》2014,(12):64-64
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以经典文化为引领,使师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反映。并不厚重的文化底蕴使日本民族早已养成了向外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同时,日本民族对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又保持始终不变的尊崇与虔敬,维护其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这种兼容与承传的双重性使日本文化具有了采集东西文化成果、消化变形为日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和洋结合”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佚名 《神州学人》2003,(6):34-35
我们赢了!当中国取得了奥运会主办权以后,第一句从13亿中国人心中迸出的话是“我们赢了!”。北京城里,大街小巷欢欣鼓舞,那份心情是由衷的,从心底发出的欢乐。为什么?因为我们太需要赢了,我们要在世界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实力,中国人不再默默无闻了。在欣喜之余我体味着这赢的感觉,这是真正的愉悦,在不堪忍受长久的失败后更加强烈。这爆发的欢乐,也折射着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我们是一个不能认输的民族。中国人的传统和文化对失败是毫不留情的否定。中国人不能够承认失败。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文化传统,没有认输的位置。每一朝皇帝,无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家训 ,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的最基本的方法。这些家训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处世德行 ,不仅陶冶了我们民族的性格 ,也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民族传统 ,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珍贵的遗产。这些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包含了相当多的思想精华 ,其内容从大的积极的方面来说 ,大致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1.孝敬父母。如宋苏洵在其《安乐铭》里写到的 :“圣贤千言万语 ,无非纲纪人伦。竭力孝养父母 ,劬劳恩似海深。晨昏省候安否 ,凡事体顺颜情。当效返哺之义 ,寻思跪乳之恩。”明李应升《诫子书》说 :“祖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华文明、民族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滋生的时候,一批有忧患意识和社会良知的作家转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之根,“文化寻根”热勃然兴起,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发人深省的、有着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文化寻根”小说和诗歌,表现出作者清醒的文化意识和重铸民族之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郑玉 《现代语文》2013,(5):35-36
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根,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根。它唤起的不仅仅是我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还有我们意识深处对祖国、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台湾对国学经典的重视,值得我们思考: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母语教育的传统和价值,应如何唤醒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世界上的每一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传统文化。我们把体现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切物质设施、制度规范、行为习俗与政治思想统称为"民族根"文化。我国的"民族根"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历史上曾经发放出灿烂的光辉,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其典型性尤为显著。只是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之根,民族文化之源,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价值观、信仰、理想,是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回顾“寻根”文学运动的兴起与衰落,着重剖析寻根作家们理论文本与小说文本之间的脱节及在理论文本中对文学寻“根”的建构赣与对文学之“根”的理解把握之间的距离;揭示“寻根”文学运动中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夫在与深层次原因,并希图经由失落原因的分析探讨民族传统文化承继与繁荣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创造性转化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