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 句式辅助,读好节奏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读)师:字正腔圆,平翘舌分得很清楚。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古诗的节奏吗?(生再读注意了五言诗“二一二式”的节奏)师:像这样自己练习摇头晃脑、有节奏地读一读。  相似文献   

2.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组课文.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单元导读。(生读)通过单元导读,你知道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一、回忆单元主题,梳理单元内容(课前板书:表里的生物)1.聚焦单元主题师:孩子们,一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一起读——(出示)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生齐读)师:大家觉得,这个单元主题的关键词是什么?生:我觉得是“好奇”和“爱思考”。师:你找到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生:好奇。师:第二个是——生:爱思考。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生:我认为是“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4.
(播放歌曲《春晓》,学生跟唱)师:歌曲唱的是一首古诗.学过吗?我请一个最棒的同学读。(出示古诗《春晓》,生读)师:读得真好。可惜你漂亮的小手没有发挥作用。谁再试试?(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师:我也会读,听我读,看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5.
陈晓萍 《江西教育》2002,(23):30-30
师:(出示“土”字卡片)这个偏旁叫什么?生:提土旁。师:(出示“里”字卡片)谁来认一认这个字?生:(读)里。(把两张卡拼在一起,出示拼音)师:谁再来认一认这个字呢?生:(读)埋。师:读得很好,请一组开火车读这个字。(生读)师:谁能根据这个字的构成,编个顺口溜来记一记这个字呢?生:东西土里埋。师:编得真好。一想起这个顺口溜就知道怎么写“埋”字了,全班齐念三遍。(生齐读)师: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左边的提土旁和“土”字有什么不同呢?生: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师:这个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埋”字是…  相似文献   

6.
<正>一、把握时间线,开启回忆之门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生:《十六年前的回忆》。师:是谁回忆谁?生:李星华回忆李大钊。师:请把李大钊这个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课题下面。(生写)请读一读这个字——生:钊(zhāo)。师:我们一起响亮地呼唤他的名字。生:李大钊。师:《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在父亲逝世后第十六年写的。要了解李大钊这样一个人物,课前预习必不可少。(出示预习情况统计表)这是老师从同学们的预习单上收集到的生字,大家普遍认为这些字比较难读。谁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初步认识“十”1.唤醒经验师:(出示“数”)同学们,今天顾老师带了一个字你认识吗?生:数(shù)。师:这是一个多音字,还可以怎么读?生:shǔ。师:连起来可以怎样读?生:数数(shǔshù)。师:是啊,数着数着,数就来了。2.认识10个一是1个十师:小明和小芳打算摆同样多的小棒。小明是怎么摆的呢?跟着他一起,他来摆,我们来数。  相似文献   

8.
王秀芹 《新疆教育》2012,(14):107-107
课文的题目,有的是课文的中心,有的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好课文的题目,就可以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少走不少的弯路,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利用三篇课文来谈一谈我是如何利用课文题目来达到教学目的的。《四个人和一个箱子》课堂实录(部分):老师板书题目《四个人和一只箱子》。读课文三遍后(自由读、同桌读、四人小组读)。师:请同学们画出文中描写这四个人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读几遍,看看这是四个怎样的人。生:这是四个守诺言的人(我们答应过他)。生:这是四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一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回去)。生:这是四个爱财的人(我能保证你们能得到丰厚的报酬)。生:这是四个团结一致的人。师:有不同意见吗?生:这是有过怀疑同伴,有过分歧,甚至争执、动武,但最终团结一致的四个人。师:何以见得?生: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然而比沉默更糟糕的是,在他们的脑子里,反反复复的出现了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对丛林和死亡的恐惧,甚至对同伴的怀疑。师:请同学们反反复复读一读这一句话,试一试看能否四人为一小组:互相配合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呢。(七八分钟后)生1:抬着这个箱子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丛林。我想家了,真后悔离开他们,咱把它扔了吧。生2:不行,麦克,难道你忘了对格拉夫的承诺。生3:是啊,我们答应了格拉夫要一起把这个箱子搬出去的。  相似文献   

9.
1.出示单元主题图,揭示单元内容。师:听说大家都很喜欢去游乐场玩,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这个游乐场去看一看吧!(师出示动态单元主题图)师:大家看,这里的游乐项目,你最喜炊玩什么?师: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学生手势比画)师:你们知道吗?在这个游乐场里,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本单元将要研究的“图形与变换”。(单元主题图定格)师:(指图1)滑梯大家玩过吗?这上面就有我们认识的老朋友,它是谁?  相似文献   

10.
蔡小蓉 《四川教育》2002,(10):28-28
一、导入师:(边叙述边画简笔画)一轮红日挂在天空,地上有一幢高高的建筑物,旁边有一片影子(板书:影)。谁能看着图,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影”字呢?师:(用红笔勾画“影”中的“彡”)这个新偏旁叫“三撇儿”,多像这地上的影子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影子。齐读课题。二、教学新课(一)初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横直线划下来,并读一读这些生字。2.师:这篇课文有11个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音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醒一下吗?生:“影”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还是后鼻韵。生:“常…  相似文献   

11.
<正>一、阅读、梳理、对比——中心句里有秘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花钟。(师出示图片)师:这个图上,花在哪里?一起指给我。(生指图下面的“花”)师:钟在哪里?(生指图上面的“钟”)师:上面表示时间的大的,我们叫钟。小的叫——(指手腕表)生:表。师:花和钟有什么联系呢?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是花钟?这篇课文围绕花钟写了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12.
师:(板书:生存)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为“学会生存”。请大家想想,什么叫生存呢?生:生存就是生活。生:生存就是活下去。师:“生”就是生命,“存”就是存在。让你的生命延续,健康地存在,就是生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寻生存的密码。(板书:生存密码)生存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相似文献   

13.
<正>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师:今天我们要去观摩一场比赛,这场比赛可蕴含着智慧哦!(出示单元篇章页)看看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读!(生齐读)师:关键词是——生(齐):思维过程。师:什么叫思维过程?生:就是思考的过程。生:就是你是怎么想的。师:一个人在想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思维过程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今天却偏偏要去研究它,让它看得见、说得明。  相似文献   

14.
一次试教     
一次试教袁微子第二节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两段.现在咱们再学下去。先请一位同学往下念,谁来念呢?生:(读,从“过了一星期”到“……神经学”)师:停,刚刚学习了两段。大家学习鲁迅的文章,要懂得该怎么来读,现在咱们来看这一段。这一段想让同学自己来读一读,读...  相似文献   

15.
<正>【单元解读】统编教材五下第四单元收录的三首古诗和三篇文章,虽然写作的时代不同,作品的体裁不同,在作品的主旨上却有着共同的指向,那就是责任与使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也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面对个人的生死祸福与家国的兴亡盛衰,作品中的人物是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的呢?只有走进人物的内心,才能真切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这样一些关键词——动作、语言、  相似文献   

16.
(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题,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师:刚才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这道题,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生:读题。师:题里说的是一件什么事?生:说的是小红家养兔子,爸爸卖兔子的事。师:小红家养了23只兔子,爸爸卖了2只,还剩多少只?怎样列式?生:(纷纷举手)23-2=21师:你是怎样想的?生:从23只里面拿出去2只,得数就是还剩的只数。师:23-2=?应该怎样计算呢?生:用个位上的3-2=1,再用20+1=2…  相似文献   

17.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送别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生背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搭石》,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故事。教学时,要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中所流淌的美,就要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导”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片段一:整合单元,激情导入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古诗两首》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王维的深情厚谊。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小山村,感受乡村之美。师:(出示课文插图并配乐)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吗?生:用石头在小河或小溪上搭起的小桥。师: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生读第一自然段)师:搭石看起来是随意地放在小溪里,其实,选什么样的石头,怎么摆放,是很讲究的。文中是怎么描述的?(生在书中圈画并谈自己的理解)师:铺搭石竟然这么讲究,说明搭石的作用很大,谁能说说搭石的作用有哪些?(生品读课文相关语句)教师紧扣单元学习的主题,由上一课的回顾学习导入新课,巧妙地引领学生理解什么是搭石,乡亲们如何摆搭石以及搭石的作用,为下文感悟乡亲们走搭石时所表现出的看得见的景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作了铺垫.并营造了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9.
师:(导入新课后放蒲公英种子的录像,生齐读第一句)你觉得蒲公英种子怎么样呢?生:很美丽。评析:形象引路,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师:是呀,我们的风姑娘也很喜欢它。你看,风姑娘来了。(画风姑娘。)生:(高兴地叫)风姑娘!风姑娘!评析:再次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体现了教师的功力。师:风姑娘来了,蒲公英的种子就怎样了呢?(演示活动灯片。)生1:它飞走了。生2:它离开了亲爱的妈妈。师:课文怎么写的?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生读。)师:微风是怎样的风?生:很小的风。师:微风是怎样吹的呢?现在我请两…  相似文献   

20.
23.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片断实录一师: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放录像:皮影戏《掩耳盗铃》。)师:这段录像说明了什么道理?生:说明了一个人做了坏事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师:戏中的主要人物——盗铃人有什么特点?生:自以为聪明,其实非常愚蠢。师:这段录像里,既没有谁站出来说这个人愚蠢,也没有字幕表示这个意思,你是从哪儿得出这个答案的?生:我从他捂着耳朵的动作看出来的。生:我从他自言自语的话中看出来的。生:我从他得意洋洋的神态上看出来的。师:导演要把一些思想、哲理告诉人们,必须通过什么途径?生:通过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