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短信也精彩     
《围棋天地》2004,(24):59-59
寄语,棋情棋趣,棋理棋悟,棋诗棋联,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诘棋轶话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08,(18):83-88
在日本棋界,诘棋文化高度发达,出题解题更是几乎所有专业棋手的功课。多年以来,众多诘棋名家和专业高手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诘棋的有趣故事。中国旅日棋手孙志刚多年以幕潜心于诘棋的研究和诘棋书籍的收藏,自然也搜罗了不少这样的故事。一个故事,一道题目,一阵感慨,一番思索。  相似文献   

3.
康同祭     
洪洲 《围棋天地》2007,(19):94-96
没了康同,我尽管常常觉得形只影单,可棋还在下着,棋事还在搞着。因为我深感:有棋在,就有康同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所谓“唱棋”,就是指在露大进行挂盘讲解,由于场地空旷,不拢音,所以讲解员用演唱的形式将讲解内容缓缓送出。在羊城棋坛,最早从事唱棋工作的名手是陈镜泉。他的唱腔饶有韵味,抑扬顿挫如朗诵诗歌一样。本来十分单调的着法,经他一唱,便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因此当年每逢大赛,陈镜泉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赛场上唱棋工作者。 进入70年代以后,羊城唱棋队伍不断壮大,已经发展到30多人,其中代表人物有: 吴炽圻,广州市一级裁判员。70年代后期,开始参加唱棋工作,担任历届“五羊杯”以及山广东电视台主办的快棋赛的唱棋工作。吴炽圻…  相似文献   

5.
《爱荣》杯主办人赵爱荣出身棋界世家,其父赵敬寿原是北京棋院老职工,国家一级裁判、一级棋士。赵爱荣自幼在棋校学棋,师从孙跃先。结业后被八一象棋队招至麾下,代表解放军参加全国赛,表现不俗,棋书中常载她的精彩对局。退役后,除相夫教子孝敬父母之外还在两所中学教授象棋课。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的年轻棋手中,张栩九段的诂棋创作能力和热情有目共睹,俨然新一代的诘棋大家。不过,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在张栩九段和小林泉美六段的姻缘中,诘棋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迷上象棋 谁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上中学的大中一下迷上了下象棋。在他每天上学放学路上必经的江汉桥下,有一姓高的老头,人称高老爹,摆了一个棋摊,共有十几副棋盘。武汉素来棋风炽盛,江汉桥下又是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高老爹的棋摊上整日里棋朋满座,敲棋声不绝于耳。大  相似文献   

8.
悠然可有棋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黄钟大吕,唱大江东去;柔曼琴弦,吟小桥流水。万里江山万里长,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五千年的人生沉浮,都付与了浅斟低唱。中国围棋亦源远流长,人们既在胜负世界中拼争、嬉戏,又将黑白都化作了歌吟,于是,有了许多的围棋诗。诗中自有棋如玉,歌中自有黑白情。一部诗歌史,同时也就承栽了一部独特的围棋史,棋人、棋事、棋情,棋思、棋道、棋美,正所谓风号这边独好。且让我们沿着诗歌之路,去作一次黑白之旅。有兴致的读者,就跟我们一起上路吧!  相似文献   

9.
不是唯一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3):83-85
上一期发完稿后,我与孔杰七段等年轻棋手一同去桂林。他们将与武汉华夏学院队进行围甲第五轮的比赛,我是去讲解。在北京机场候机时,因机会难得,我便掏出空白的棋图纸,画上棋型——就是上期《文武》的棋型,再就这一棋型的韵味,与孔杰七段进行了交流。这一交流,又学到了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天地征稿     
《围棋天地》2013,(22):21-21
棋书与我 点评自己喜爱的棋书,讲述自己与棋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天地征稿     
陈杰 《围棋天地》2013,(14):21-21
●棋书与我 点评自己喜爱的棋书,讲述自己与棋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跨越天堑     
倡棋杯的冠军,古力九段已经等待了很久。 国内各个头衔战中,古力已经尝遍了冠军的滋味。中国棋界历史最悠久的天元战和名人战中,他也已经分别达成了五连霸和四连霸。惟独倡棋杯,这个国内奖金规格最高的棋战冠军却偏偏和古力缘悭一面。古力志在天下,然而相当时间里,倡棋杯却成了横在他面前的天堑。  相似文献   

13.
期待更精彩     
《围棋天地》编辑部约我评一评周睿羊的棋,这当然可以。平常,只要有时间,我会在电脑上浏览棋局,周睿羊,以及其他少年棋手的棋,我有印象。粗略地说,有朝气、有力量,是他们的共性。对了,他们的棋,盘面都比较精彩。因对棋的认识,总体说来,在不断地积累进步,故多年以前,在我国职业棋手成绩不好时,我就说过,形势并没有成绩所反映的那么糟糕。  相似文献   

14.
弹棋是古代一种借手指或其它物品(如手巾等)的力量将棋子弹出,与另一子碰撞的游戏或赌具。弹棋始于汉代宫廷,它的发明者是朝中大臣。据说因汉成帝迷上踢足球(蹴鞠),整天乐而忘返,身体也累得难以打理朝政。群臣怕伤了皇上的尊体和为了汉朝的千秋大业,群臣动破脑筋,终于想出这种在棋盘上用手指弹射的游戏。并由大臣刘向奏弹棋戏以献汉成帝,成帝一见此物大喜,果然把兴趣从足球场转移到弹棋盘上。汉代弹棋是“用棋二十四色,色别贵贱”。三国魏时,弹棋游戏法是“先立一棋于局中,余者间白黑圆饶之”。然后双方互相弹击。相传魏文帝…  相似文献   

15.
乱局·绝弦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8,(12):68-72
近来,招商银行杯、倡棋杯、LG杯、亚洲杯、富士通杯等一系列围棋赛事目不暇接,在眼花缭乱的精彩棋局中,笔者却为普通的两局棋深深打动,那就是刘星七段在倡棋杯和围甲联赛中分别与黄奕中六段、常昊九段的对局。  相似文献   

16.
天地征稿     
《围棋天地》2013,(15):21-21
●棋书与我 点评自己喜爱的棋书,讲述自己与棋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棋手的魅力     
库兴 《棋牌世界》2004,(7):43-44
4月的成都阳光明媚,“泰来众盈杯”全国象棋团体赛就在这里举行,笔者作为本次比赛的裁判员观摩了本次大赛。多年不摸棋,对棋中深奥的变化早已感到几分陌生,好在象棋作为一门艺术,她的美也是表现在多方面的,不单在棋之美,也在人之美。  相似文献   

18.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7,(23):63-71
我们总在渴望杀棋名局。 在残酷的胜负世界,任何名局的诞生,除去它足以传承后世的精彩外,无不与历史背景以及对局者的身份相关。八十余年前,本因坊秀哉对雁金准一的“杀棋之名局”之所以名满天下,是它恰恰诞生于日本棋院与棋正社殊死对抗的时期,对局者又是居于棋界巅峰、本因坊秀荣门下因继位之争而势不两立的两位杰出弟子所致。  相似文献   

19.
我在成都桔梅文化有限公司成立的贺信中提出两个论点:一、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二、在21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发展棋文化已成为棋运当务之急。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些肤浅之见。  相似文献   

20.
江湖一秘笈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5,(14):35-37
长久以来,模仿棋一直被认为是棋盘边缘的趣向,加之对其创造性以及棋手“道德”的质疑,故一直游离于人们视野之外。棋界也鲜有能在理论与实战中的游刃有余者。但是,它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战术,每隔几十年,总会重现棋界,惊扰江湖。第18届中国围棋名人战8强赛,王雷四段与俞斌九段的一盘棋,再次勾起人们对模仿棋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