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章太炎认为教育应以德育为中心,对于近代国人尤其是青年的道德水准深感忧虑。他坚持"国学"教育是保持"国性"的良方,是提升和锻造青年道德情操的必由之路。他赞成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但主张实施"保持国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的比较相同点:①都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②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五、戊戌变法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其思想来源。与洋务派不同,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商战以反对外国侵略;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有的还主张政治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似文献   

4.
晚清国粹派是近代中国保守主义的一个派别.其思想主张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假国学,继承其中的精华部分.不反对学习西方,而是强调在学习西方时,要坚持以国学为主体,用西学来发展完善中国传统国学.  相似文献   

5.
胡适是我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反对中国“惰性文化”,主张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曾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又由于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世界观的影响,使他未能在文化革命的道路上走到底,这也是胡适本人的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6.
马一浮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在批评章太炎等国学观的同时,提出国学者乃六艺之学的国学观,认为传统儒家的六艺之学可以代表我国固有的一切学术,甚至还可以之统摄西方一切学术。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反对当时思想学术界的全盘西化而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的血脉;另一方面则是期以学术救国,以六艺之学改变世道人心而达到“复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实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主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主革命力量的产生和壮大,从而促进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提倡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复兴国学的运动中,章太炎追思"国学"及其承载的历史。这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文化自觉"不仅是文化主体将其"自身"作为文化主题而主体化的心智洗礼和心性历练过程,更是其自身文明的自我觉醒和自我保卫以及自我启蒙。他的目的在于重建国人对现代中国认同所必需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因此,它在政治上主张:相应文化主体必须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在法治和政治等关涉人间秩序的一切事务上,形成符合本文化主体的文化传统的道德审美和价值观的意念、态度和情绪。它决定了近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外在表现形式、话语诉求,亦是重建"国学"的政治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郭嵩焘是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治经世之学。他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赞赏西方民主政治,提出了实行和平外交、变革封建教育制度、学习西方实用科学的见解,他的思想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在《国学概论》中章太炎坚信:“六经皆史”;坚信:“学在民间”;他强烈反对学术定于一尊;他坚信在国势衰微的情况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学术思想是亳不逊色于西方列强的。但他又深深地担忧在当时西方学说的强烈浸漫中,国学会后继乏人。所以他抱病坚持私人讲学,意在指示后人:什么是国学;治国学应接受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训练,治国学中的误区和正确门径。并对国学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从这些学术观点中可以看出章太炎这位有学问的思想家和有思想的学问家那种治学术,作学问的独立人格、自主思想和学者境界。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社会经济生产与生活经历并发.生了诸多变化。在网络开辟的新的传播渠道与交流空间中,只有正确认识网络的大众性与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使网络成为确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地位过程中的积极、正向推动力,才能有效防范文化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媚俗化、庸俗化形象,才能使网络真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力量,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Patrick R. Moran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颇有影响.基于对文化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他就文化的界定、语言与文化的关联以及如何在语言课程的文化教学中加强"文化体验"和文化实践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本文对其重要理论观点及特点进行介绍和评析,并就这些观点对我国语言课程中的文化教学的意义和影响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外教师文化研究的逐渐发展和我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教师文化研究也成为国内专家和学者竞相探讨的课题。通过对近几年来教师文化研究的查阅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界在教师文化定义界定、教师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构建教师文化这三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笔者试图通过对此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便于未来教师文化的研究有一个更清楚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台州汉唐之时犹号僻左之地,贬满之所,自唐乾元至广德年间,郑虔贬为台州司户,以地方官员身份首办官学,设帐授徒,“教以正学”,“淑以诗书”,逐步、有序地使华夏文化涵化了古越文化,被台州人民推崇为“台州文教之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总序》中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定位于"中国文艺复兴"。文章阐述其"中国文艺复兴"观的主要内容,并论述这一观点产生的思想背景及代表的价值取向。这一主张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对新文化创造开辟的道路,不仅对当时新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们当下社会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末元初的隐士翁森对元代初期台州文化的振兴有着巨大的贡献。考察出土文献及地方志,不难发现,他创办的安洲书院,虽然地处深山,但影响广泛,曾吸引了不少台州学者慕名来学。他志趣高雅、学识渊博、教育有方,曾影响了一代学人。他实际上是振兴台州文教的重要的领袖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了揭示神龙的真相,通过对炎黄文化源流的探讨,寻找华夏龙文化的源头.文中用较大篇幅写了青海湖边的故事,西王母的昆仑神话,大致考证了周穆王西巡的路线及与西王母相会的瑶池之所在.还通过汉藏语比较释说了雷电云雨诸字之本义,从语言这个人类创造的文化信息的主要结晶和积淀中证明,龙的概念和名称由雷电分离而来,龙是雷电等自然天象被人们神化和物态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方立天先生在多种场合提到了佛教文化内涵。先生认为,佛教文化内涵包括信仰、哲学理念、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风习俗等五个方面。以因果报应思想为例,对先生佛教文化内涵的解释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受岛国特性和农耕文化等背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和"文化,它是日本精神的核心和日本人价值观的基础。而省略表达是"和"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了避免突出自我的主语省略和避免伤害对方由接续词、副词引起的省略等内容。只有从"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日语的省略表达,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达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一个颇具神秘色彩 ,亦僧亦俗的文学家与革命家 ,他特殊的自身条件使他对东西文化都能登堂入室 ,并且使这颗心灵在中西两大文明冲撞中的体验更具直接性、原初性与真实性。现代西方文化在他那里受到了佛学禅定思想和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夹击 ,使他内心摇摆不定 ,其心灵的眩晕也反映到了他作品主人公身上 ,注定他与他的人物只能在孤独感伤中走完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