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段一:检查工具,引出方法师:各组同学把准备的工具摆在桌面上,(边查边问)带这么多工具做什么?生:估算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师: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数一数不就行了,为什么要用工具呢?  相似文献   

2.
片段一检查工具,引出方法师:各组同学把准备的工具摆在桌面上,(边查边问)带这么多工具做什么?生:估算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师: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数一数不就行了,为什么要用工具呢?  相似文献   

3.
一、用“魔瓶”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瓶”,这里面装着什么呢?想知道吗?哪位同学上来把瓶盖打开?打开后你可要当心,如果出现什么异常现象,要迅速把瓶盖盖上。 (一名学生上讲台打开瓶盖,并且很快地将瓶盖盖上。) [评:课刚开始,教师就用“魔瓶”给学生一个惊奇,一下子把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起来。]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4.
请尊重孩子     
上四年级的女儿回家边说边笑:“今天上数学课时,我们班老师很生气,她让那些考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用手指着数——一只、两只、3只……共15只!”“她为什么不说一个学生或一位学生呢?”我惊奇地问。“我想她是把这些同学当成小动物了!呵!呵!”女儿想了想笑了,“反正我没被点着!”  相似文献   

5.
让我们先参观一所学校吧! 一到校门口,就听见议论: “她给的分数高,就是好老师吗?她心里根本没有我们……” “昨天生物老师病了,来了个代课的,讲得那个好呀!要是她一直教我们……” 一个教师拦住一个学生问; “普罗托波夫!昨天你爸爸怎么没有来呢?” 这个十岁的孩子,脸刷地红了,低声说: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掌握预习步骤,学习预习方法,将一堂预习指导课纳入《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的教学。下面,是这堂预习指导课的实录。一、对话导入,激励信心师:“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师:我们在座的六十四位同学,有多少个“三人行”?有多少位老师呢?生:有二十一个“三人行”,七位老师。师:怎么会只有七位老师呢?能者为师嘛。这节课,陈老师就要从你们当中寻找老师。评:用这一有趣的对话作为“开场白”,巧妙地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意识到自己就是这堂课学习的主人。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角色意识”。二、交流资料,作好铺垫师:昨天,大…  相似文献   

7.
插嘴大王     
“呀!他又惹老师生气了!”“就是,他怎么这样爱插嘴呢!”“就是,就是!”说谁呢?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说我们班的“插嘴大王”张天牧啊!我一听,心中暗暗赞同这种说法。他真是个“插嘴大王”,不!应该是“贫嘴张大民”!这可是我们班主任封的。对了,你还不知道他的故事吧!我就拣两件事来说说吧!有个星期三,上自然课,老师给我们讲的是信息的传递。王老师说:“现在传递信息用得最多的是手机……”王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张天牧便猛地站了起来:“要说手机呀,现在用得最多的是三星牌的手机,不过我家不用三星的……”他叽哩呱啦地…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辽宁师范大学出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第十课“神奇的种子”。活动准备:教师准备用水泡过的黄豆、花生、红小豆、玉米等;学生准备蔬菜、水果的果实。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拿着一粒黄豆)怎样才能看到黄豆里面的秘密呢,谁有好办法?生:把黄豆泡在水里。……师:大家的办法可真多。我也觉得用水泡过的黄豆更容易观察。瞧,我为大家准备了泡好的黄豆、红小豆,请每位同学各拿一粒,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告诉小组同学。(学生动手观察。)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学生展示。)(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他…  相似文献   

9.
印象     
三十岁左右,中等个儿,长圆形的脸,不胖也不瘦,人很有精神。戴着一副眼镜,经常用右手把眼镜往鼻子上边推推。穿着红滑雪服、黑裤子,好像穿着黑皮鞋,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曲老师。那是一个飘雪的早晨。我不知道她是老师。心想:这个阿姨怎么也坐学生班车呢?可能是被老师叫去的家长吧!我问了一声:“阿姨好!”她笑着说:“你好!”然后把我叫到她旁边的位子坐下,开始和我聊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大姐姐上车了,对她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声:“曲老师好!”这时我才知道她是老师。我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声:“老师好!”就低下头不再说什…  相似文献   

10.
趣猜成语     
“哈哈……”从我们五年级二班的教室里传来了阵阵笑声。什么事这么高兴呀?原来是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玩猜成语的游戏呢!老师先给我们做示范。她左手拿起一张纸,右手拿起一把剪刀,“咔”的一声,用剪刀把纸剪成两半。“这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哪一个成语,大家知道吗?”老师问。“一刀两断!”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时刻     
今天,张老师抱着一大叠卷子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公布成绩。”听老师这么一说,我的心怦怦地跳开了,我的心里带着一大串问号,我在想:我考了多少分呢?我考及格了没有呢?我要是没有考及格那该怎么办呢?……老师开始读了,我的心里更是紧张、激动,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听着  相似文献   

12.
陆星辰 《作文》2024,(14):40-41
<正>一望无际的田野,五彩缤纷的花朵,清脆婉转的鸟鸣……好一个世外桃源!我们的都市玫瑰园研学之旅开始啦!“瞧,黄豆成熟啦,豆秆上一个个像月牙儿似的黄豆荚多诱人呀!我们一起拔豆秆,体验收获的快乐吧!”带队老师边讲解边做示范。她弯下腰,握着豆秆的根部,用力一拔,豆秆就像听话的孩子一样,来到她的手中。同学们看后,七嘴八舌说起来,“小菜一碟!”“这小小的黄豆秆怎敌得过我的蛮力!”……  相似文献   

13.
<正>【片段一】"数一数"教学师1:一亿有多大呢?谁来猜一猜,如果老师照1、2、3、4、5……这种速度数下去(边数边拍节奏),从1数到1亿要用多少时间?生猜测,各种答案都有。师1:一亿到底有多大呢?那我们来数一数,体会一下从1数到1亿要多少时间?下面老师来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帮老师计时。多媒体大屏幕显示钟面上时间的变化,老师数数时故意表现吃力,数到100停顿。师1:用了多少时间?(板书:100 80秒)照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好!春天到了,花儿红了,草儿绿了,让我们去看看校园的美景吧!”三位老师同时亮相,开课就把学生全部带离教室,开始了“校园春游”活动,着实让前来观摩的老师耳目一新。这到底是什么课呢?武穴实小的老师称之为“整合课”,它是以单元主题的形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实验     
一天,素质教育课上,老师拿着一个饮料瓶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我心想:老师拿这个瓶子干什么呢?是用来喝水的吗?老师走上讲台,把瓶子上面的商标撕去,然后从口袋里拿出来一把剪刀,把瓶底剪去,又拿出一个乒乓球放进瓶子里。老师拧掉瓶盖,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做个实验,看谁能把瓶子里的乒乓球用嘴吹出去。”我心想:这还不简单,只要轻轻一吹,乒乓球肯定会像炮弹一样冲出去!大家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甚至还站在了桌子上,生怕老师看不到他举手。老师选了身强力壮的大胖子赵春阳。赵春阳大摇大摆地走上了讲台。老师瓶口朝下拿住瓶子,只见赵春阳深吸…  相似文献   

16.
数一数,右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10个?18个?都不对,正确答案是:共有45个长方形。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既简捷又准确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呢?先来看一段:这其中有多少条线段呢?若我们把一个最小段看作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听一位年轻老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当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酒店门口挂着一串灯笼,依次是红、黄、蓝、红、黄、蓝……可酒店门口的一辆汽车挡住了一部分,只露出6个,小朋友猜猜,这串灯笼接下去是什么颜色,一共大约有多少个?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第一个站起来,“老师,我知道了,只要把汽车开走!”男孩响亮的回答令其他孩子哈哈大笑,也让老师手足无措,只得轻声说:“坐下!”直到某某学生的回答与这位老师设计的本意相符,她才满意地对某某学生说了一句:“你真聪明!” 我观察了头一位回答问题男孩的表情,他的头慢慢地低下去,低下去,以后老师再提问什么,他再也没有举过手,一直到下课……  相似文献   

18.
“唐老师,我的头好痛!”上午分组活动时,文琪小朋友双手拍着脑袋对我说。我一惊:莫不是发烧了?赶忙过去用手摸了摸她的额头:不烫。我问:“你肚子痛不痛?”“不痛!”她回答得很干脆。仔细观看她的精神状态也不见有什么异常,我不禁纳闷起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不经意间,我瞥见了她头上红红绿  相似文献   

19.
校园逸趣     
视金钱如粪土一学生在课堂上呼呼大睡,老师很生气地说:“时间就是金钱,这么宝贵的时间你怎么能睡得着呢?”学生慢慢吞吞地说:“老师,您不是常教育我们要视金钱如粪土吗?我还利用它睡了一会呢。”课堂上,语文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快下课了,老师问:“大家都听懂了吧,谁还有问题?”一个学生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冰冻几尺是一日之寒呢?”老师:……课堂上,数学老师正在讲解多位数减法。老师:“多位数减法,先把上下位数对齐,然后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遇到低位数不够减时,就向高位数去借……”学…  相似文献   

20.
小鬼笑翻天     
不宜久留妈妈:“珍珍,我刚买回来的那盒巧克力呢?”珍珍:“我吃光了。”妈妈:“我不是告诉你一天只能吃一块吗?”珍珍:“因为盒子上写了‘不宜久留’,我就赶快把它吃光了。”◎一吨饭哥哥:“今天还要我帮你做作业吗?”弟弟:“不敢要了,昨天你把‘一顿饭’写成‘一吨饭’,同学们都笑我是‘大饭桶’。”借位数课堂上,数学老师正在讲解多位数减法。老师:“多位数减法,先把上下位数对齐,然后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遇到低位数不够减时,就向高位数去借……”一学生举手询问:“老师,要是高位数不肯借给低位数,那怎么办呢?”不懂就问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