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相伴到永远──《山西教育》创刊40周年感言晋城市城区教委主任陈有瑛30多年从事教育工作,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始终伴随着我。然而,30余年间不断给我以启迪和教益的是《山西教育》。30多年前,当我怀着怯惧的心情踏上农村小学教师的岗位时,有幸在阅览室发现了...  相似文献   

2.
畸形的考试带来畸形的教育1997年12月,组织上安排我兼任高密市教委主任。从学校到机关,一开始我竟找不到感觉。18年的教学生涯,我已经习惯了充满朗朗书声的校园生活,有事没事,到老师的办公室里坐坐,和年轻的聊聊,与年老的侃侃,许多灵感便不由自主地冒出来。在机关里,我发现根本就不能到科室里“转悠”,行政的层级似乎使大家习惯了对权力的服从,而要改变这种层级式管理的文化,绝非一日之功。我必须到学校去。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还没有初中、小学的教学经历。这种现状使我对管理全市的教育心里没底。我决定到初中、小学去。距教委不远处有一…  相似文献   

3.
一本受教师欢迎的刊物江苏无锡市教委教研室焦友在全国众多的教育刊物中,《课程·教材·教法》(月刊)是一本最贴近教师、最适合教师阅读、也最受教师欢迎的教育杂志。我市各中小学图书阅览室都订有该刊,我室除图书阅览室订阅外,还有不少同志自费订阅。我室还根据刊物...  相似文献   

4.
缘分     
缘分鲁山县教委王连明十几年前,我在村小学代课。学校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不错,但教学条件不算好。学校没有什么图书资料,能月月看到的刊物,惟有《河南教育》。我一登上讲台,就和《河南教育》相遇,应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有她的指导,我很快进入了角色,少走了不少弯...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河南教育》(高校版)创刊。自此,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我便成为她的忠实读者,每期出版的杂志都成为我摆在案头的重要学习资料,并成为我不可缺少的读物。每期新刊一来,我都会从封而到封底,一篇一篇细读、一页一页翻阅、一段一段品味。5年来,《河南教育》(高校版)能够始终如一成为我的精神食粮,指导着我的工作,陪伴着我前行,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教育》30年的历程中,我与之相伴了11年。 1984年7月初.我从华中师大教育系毕业.先是分配到河南省教育厅上班,5天后被省教育厅分派到河南教育社(现为河南教育报刊社),成了《河南教育》的一名编辑。这一天的许多细节至今仍记忆犹新:张先华老师把我从省教育厅接到省直二号楼3楼西头的编辑部,路上告诉我怎样当好一个编辑:主编邵彦力老师亲自到办公室给我要办公桌;  相似文献   

7.
自从那次在学校的阅览室邂逅了《教师博览》后,我便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她。当时就想,这样好的杂志,我为什么以前没发现呢?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将阅览室中所有的《教师博览》全部借阅完毕,并且做了厚厚的读书笔记。每次还杂志的时候,心里总有几分舍不得,总想把她据为己有。因此,在新一年订阅杂志时,《教师博览》便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您担任北碚区教委主任多长时间了?陈忙耕:我从1993年担任区教委副主任,1998年担任区教委主任至今。《今日教育》:我们听到有基层教育工作者评价您是“一个教育出身的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主任”,您认同吗?陈忙耕:我是教育世家出身,父母都当过中小学校长,他们为我取名“忙耕”,希望我与教育有缘。我已在教育战线躬耕了30余年,在中学做校长10余年,献身教育、追求卓越是我一生的理想。《今日教育》:我们都知道,新课改实质上造成了从观念到制度,从群体到个人的巨大变化,您认为新课改的推进对于您个人的工作状态有着怎样的影响?陈忙耕:我认为新课改是推进教育改革与社会舆论疑虑交错的风险点,是基础教育承上启下、中西融合的结合点,是学校和教师确立科学理念、加快成长步伐的提高点,是面向世界启迪青少年思维、增长才智的开发点,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取得新发展的突破点。因而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凸显北碚课改的实验性与示范性。《今日教育》:应该说,您在任期内亲历了北碚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变革,您认为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北碚教委在课改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陈忙耕:我在教委工作期间,北碚教育产生了两大飞跃,一是完成“普九”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只闻其名,没有认真地研读《湖南教育》之前,望文生义,以为她只是一本介绍教育信息的理论刊物。直到十年前,初为人师的我在学校的阅览室中与她相逢,便立即被她那平易近人的风格、广博实用的内容、新颖深刻的思想观念吸引住了。从那一天起,我便与《湖南教育》结下了情缘。十年来,《湖南教育》不断更新,越来越好,有她相伴,我在教学中也一步步走向成熟。如今,《湖南教育》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教学中的指导老师、思想上的向导。  相似文献   

10.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河南省第二届少代会上,作为一名辅导员代表,结识了《河南教育》派驻会议的编辑同志,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交谈中,编辑同志向我约稿,没想到,从此我便与《河南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我在《河南教育》1992年第8期上发表《探索榜样教育的新形式》算起,作为一名读者和撰稿人,我和《河南教育》已经相伴走过了11个春秋。我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少先队活动设计”“辅导员沙龙”和“班队工作新探”栏目中,基本上都是应约而写的“命题作文”,偶尔也有应急之作。例如,1996年3月,编辑部打来电话,说在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祝贺和希望     
祝贺和希望河南省教委主任王日新到今年8月,《河南教育》就创刊20周年了。20年来,作为省教委的机关刊,《河南教育》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及时传达省教委的工作部署和指示精神,积极报道各地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和典型,热诚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2.
是良师,也是益友■濮阳市实验小学武凤霞我是一名普通小学教师,也是《河南教育》忠实的读者。自从1992年5月我的第一篇文章在《河南教育》发表以后,我与她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一篇新作问世,我首先想到的是送到《河南教育》编辑部,因为那里有几位值得我信赖的...  相似文献   

13.
15年前,我在安阳师专求学时,晚自习常常喜欢到阅览室去,或学习功课,或阅读书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我一如既往地把阅览证交与图书管理员,随意浏览着架上的期刊。当看到封面素雅清淡的《河南教育》时,忽然生发一种亲切感,不由自主地拿起来翻看。当时对很专业的东  相似文献   

14.
信息集装箱     
新田大刀阔斧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新田县曾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县”。该县在1998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便将骨干力量引向农村,引向教学第一线,大刀阔斧改革教育人事制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的经验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肯定。长期以来,新田县教育教学骨干在不断流向城市、流向机关,造成城区超编、农村缺编、机关多编、代课教师占编的被动局面。县教委决心以此为突破口,大刀阔斧改革人事制度,首先向教委机关“开刀”,实行机关分流。城区控编、外流归队、统分生下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李谱英今年是《广西教育》创刊40周年。40年来,《广西教育》作为自治区教委(厅)的机关刊物,积极贯彻党和政府有关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全区教育工作者,为提高全区教育质量和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她...  相似文献   

16.
相伴到永远     
1990年,我写了一篇纪实散文《送你一束野菊花儿当时的地区文联主席看到后,认为写得还算有点灵气,本着对青年人的真诚扶持,他把文章推荐给了《河南教育》。就这样,带着几分崇敬、几分羞怯,我与那本心仪已久的杂志相逢了。当拙文在《河南教育》上变为铅字的时候,我所在的小学,从年近花甲的老校长到所有的同事,争相传阅,高兴异常。之后,我在全县教育系统演讲比赛的赛台上,向我的同行们深情地讲述了《河南教育》编辑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勉励,讲述了《河南教育》如何指引我教书育人,使我从一个贪玩的傻’/头成长为全县小学语文教改的…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杂志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委(教育厅、局)机关刊物的社长、总编辑及《人民教育》通联组长,于1996年10月18日至22日在河南郑州聚集一堂,共同研究教育期刊发展战略,总结交流办好刊物的经验,使教育期刊更好地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9年2月6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委,嘉奖表彰在98年教育新闻通讯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通讯员。县教委主任杨必昌向被本刊刊用教育新闻作品的28位通讯员颁奖。去年,县教委机关职工、中小学教师、记者通讯员,向上级报刊投稿1200余件,被《中国民族教育》等教育报刊刊用258件,有力地促进了山区民族教育的迅猛发展。杨必昌强调:设奖鼓励教育新闻宣传,与有偿新闻截然不同,旨在启迪激励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民族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该县教委同时出台教育工作新闻宣传工作意见,突出“八个明确”,围…  相似文献   

19.
我的良师益友方城县柳河乡程庄学校程广才我已步入不惑之年,教坛耕耘已22载,而《河南教育》就伴随我走过了15个春秋。最早看到《河南教育》,是在1983年春天。我当时就被她丰富多彩的栏目、新颖实用的内容所吸引,仿佛走入了一个新天地。从此,我与《河南教育》...  相似文献   

20.
梦想飞扬     
作为《河南教育》的一名年轻读者,我虽然没能有幸目睹她2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但对她的眷恋与深情早已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河南教育》不仅使我对教育事业产生别样的激情,更使我圆了瑰丽人生中的育人梦、文学梦。《河南教育》是我教学思维驰骋的原野,是我三尺讲台前的领航人。穿梭在《教学长廊》之中,仰望《教育时空》的风景线,去体会如同登山俯瞰大地的辽阔的感觉。怎能忘,在《教苑风景》中欣赏到的一朵朵绚丽奇葩,在《名师教谭》中感悟到的一丝丝思想火花,在《教海拾贝》中采撷到的一个个教学良策。《课程改革聚焦》《教改广角镜》《现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