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吾丧我"是《齐物论》中的关键词,前人的阐述中有不同的理解,然鲜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阐释。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齐物"是与何相齐,及"吾丧我"与深层潜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分析了《齐物论》文中所提出的"吾丧我"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力求从"吾丧我"的角度来解析《齐物论》一文的内在理路。认为,"吾丧我"概念中虽然包含了形、心两个方面,但《齐物论》一文主要侧重阐述的是"丧心"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齐物论》是《庄子》内七篇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一篇。自古以来,对"齐物论"三字的理解和读法就存在歧异,有认为"齐物"连读的,有认为"物论"连读的,有认为"齐物"而兼"齐论"的,莫衷一是。显然,"齐物论"的读法取决于如何理解,而如何理解取决于全文的主旨要义。如果把《齐物论》置于内七篇的思想整体中来探究,会发现物我关系是《齐物论》行文的基本线索。物我对立是庄子力图要超越的,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是"万物齐一",而是从根本上做到"吾丧我",以臻于"未始有物"的至人之识度。经由"吾丧我"而来的,是根本无"物"可言。因此,"齐物论"只能理解为"齐同物论",相应地只能是"物论"连读。  相似文献   

4.
许立权 《学周刊C版》2014,(7):233-234
“吾丧我”是《齐物论》中的关键词,前人的阐述中有不同的理解.然鲜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阐释。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齐物”是与何相齐.及“吾丧我”与深层潜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三籁"与"吾丧我"两者间看来似乎毫无关联,《庄子》研究者均未注意到这个问题,实则三籁之喻正是庄子对于"吾丧我"情况之解释。本文尝试根据《齐物论》文本对"三籁"与"吾丧我"关系做以梳理。  相似文献   

6.
纵观《齐物论》,庄子开篇用“吾丧我”引出对物我对待的反思;而后通过“彼是方生”,说明物我其实为一;最后将“彼是方生”推衍开来,与“齐物论”这一标题遥相呼应,“齐物论”指的是物与论之齐一不二。整个《齐物论》中,探讨的都是物我对待这一问题,而最后物我对待的解决之道,依然落脚到开篇的“吾丧我”之上。  相似文献   

7.
庄子·齐物论》篇主要表现了"吾丧我"和"万物齐一"的主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吾丧我"是"齐物论"的前提,其本质是"万物齐一",至高的追求是"逍遥游"的无待境界,它启示人们摒弃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自觉遵循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8.
《齐物论》中的"吾丧我"意谓今日本真的、体道之"新我"即"吾"作别执于名利之心及为形而累的"情我"后臻于天籁之境。"三籁"阐释了"吾丧我"的根据、过程及其归宿等。庄子将其置于篇首是为提供人重返自然之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庄子《齐物论》篇中涉及齐"物论"思想。"物论"就是以儒墨两家为代表的百家争鸣的情态。庄子针对"物论"不齐的情形,分析"物论"不齐的原因,进而认为从道的角度讲,物论本齐,各任其性,各其分,"齐物论"思想的主旨是"听其不齐而自齐"。  相似文献   

10.
姚海涛 《文教资料》2005,(33):157-158
要把握《齐物论》的主旨不能仅仅限于此篇章的文字说明,而要透过文字表面达到与庄子思想的契合,用一种整体的观念对庄子哲学全幅的把捉才能真正契会得此篇的真意。庄子哲学是寻求人的精神满足,达到与道冥合,物我两忘,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寻求人的精神家园的学问。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要表达的主旨不是对万物、物我齐与不齐的认识与论断,即不是一认识论的问题;而是站在一个道的高度,以道观之,抛弃物我、彼此、是非的对立,超越人是人非的立场的前提下,实现臻于“吾丧我”之精神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一词在郭象的诠释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郭象在《齐物论注》中,通过对"吾丧我"的自然诠释,展现了物自然其所然的形态;用物的自然之境来观照人,强调人的自生自是;用自然来诠释名教,强调人应"各当其分";用自然来批判社会文化现象,否定社会文化上的是非纷争;用自然来诠释"道",强调"道"之自然"独化于玄冥"。郭象对《齐物论》的自然诠释,是其自然哲学体系中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2.
要把握<齐物论>的主旨不能仅仅限于此篇章的文字说明,而要透过文字表面达到与庄子思想的契合,用一种整体的观念对庄子哲学全幅的把捉才能真正契会得此篇的真意.庄子哲学是寻求人的精神满足,达到与道冥合,物我两忘,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寻求人的精神家园的学问.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要表达的主旨不是对万物、物我齐与不齐的认识与论断,即不是一认识论的问题;而是站在一个道的高度,以道观之,抛弃物我、彼此、是非的对立,超越人是人非的立场的前提下,实现臻于"吾丧我"之精神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庄子内篇的一个本体性的哲学诠释。彰显七篇包含的辩证发展的前提:宏观超融的道的观点引发了齐差异万物于一同的论述。过去对齐物论的说明争论可以由《逍遥游》作为起点来加以解决:齐物论者,非齐天下的物论也,而为齐天下之物之论;此处应显示出本体诠释的整全性而不必陷入个别经典诠释的质碍之中。齐物之论有其前提,也有其后果,如此方能说明齐物论后五篇的辩证发展,形成了对庄子内篇的整体的本体辩证的深入理解,为庄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汉学家或汉学派A.C.Graham等对庄子文本的某些看法进行了批判的回应。为了论证此观点,本文先从庄子其人处入手,进而分析了《庄子》与《老子》、易学、禅学的思想异同。《老子》以简易的方式发挥了有无变易之"道",而《庄子》则运用"寓言""重言""卮言"以更细致地、更扩大地强调了"道"的曲折变化;仍能统一宇宙变化的真实感与无常感,导向禅学中变中见常、常中见变的智悟。从以上的比较之中,可以凸显《庄子》既出且入的本体辩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贯通对《庄子》内篇七篇的整体理解:《逍遥游》与《齐物论》作为七篇中的本体思想原理,从整体与个体的层面上发挥了本体之知,之用,之行。本文因而彰明了内篇七篇中道与人的本体之知见与用行之合一,形成了《庄子》的本体辩证哲学。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历年注《庄》者对《齐物论》的题解 ,按照注者理解的角度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种六小类 ,然后分别分析“论”、“物”、“齐”三个字 ,认为庄子“齐物论”之本义应为 :以“道”齐物  相似文献   

15.
《齐物论》在整个庄学思想中至关重要,对"齐物论"这一范畴的理解不但要从"物"、"论"着眼,而且还应该重视"言",即庄子的语言思想。事实上,"与道偕游"不但要物我齐一、是非混同,还要取消语言对人心的撄乱,因为彼是莫得其偶,言论无疑鷇音。  相似文献   

16.
庄子认为,心身认知的最大障碍是"我",要超越这一障碍,就必须对"我"这一障碍进行彻底的消解--"吾丧我".本文从庄子的<齐物论>出发,依据他的"彼"、"我"和"真宰"等范畴表述,对"我"这一范畴做了自我、本我和真宰等三个层次的区分,论述了三者的心身认知的不断超越关系及因不断超越而具有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茂雄 《河西学院学报》2010,26(3):12-14,47
本文在考察了以往各家对庄子"吾丧我"的注疏后,通过对上下文结构和庄子设计的对话场景的分析,并参考庄子面对的时代问题及言说对象,认为"吾丧我"中的"吾"、"我"是不同的,"我"是一种役于物的身心境界即形躯和心智都陷溺于物的样态,"丧我"包括丧"形躯我"和"心智我"两个方面,"吾"是一种"齐同万物"、"虚明"、"大通"的逍遥境界。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6,(1):30-34
庄周蝴蝶梦,作为《齐物论》最后"压轴"的段落,文字简洁,寓意却非常深邃。庄周化蝶,而蝴蝶又是由毛毛虫羽化而来,隐指人只有"丧我",例如去除自身的贪婪和自以为是等,才可能获得逍遥自在的生活。蝶化庄周,表明人在幻想过后还是要无奈地面对残酷的现实,还是要寻求现实的解脱之道。庄周与蝴蝶间的相互转化,从最为宏观的角度看,表征着世间万物的相互迁移与变化无常。庄子使用"物化"一词反映这种转化,但是,"物化"一词却又暗含着顺物之化而与道俱化的思想,而这又是对于《齐物论》的主旨、乃至庄周蝴蝶梦的根本寓指的高度概括与升华。  相似文献   

19.
在《庄子》的内七篇中,《逍遥游》是相当重要的一篇。而“大小之辩”又是《逍遥游》的题旨所在。但前人和时贤对“大小之辩”的理解各不相同,甚至有人由此得出《逍遥游》和《齐物论》二文互相矛盾的结论。这其实是片面、静态理解庄子的“大小之辩”所得出的结论。若从动态角度去剖析和理解“大小之辩”,则所谓《逍遥游》和《齐物论》二文的矛盾是可以被消解的。  相似文献   

20.
庄子《齐物论》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孕育了深刻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分析庄子的美学思想是非常有意义的,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试从死亡观、美丑观和真人境界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在《齐物论》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