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当前的学校德育改革,应该是范式性的而不是程序性的,是系统性的而不是单一性的。走出德育还原论的困境,以整体主义指导整体德育应成为一种新的德育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整体德育既是一种观念范式,也是一种实践范式:一要目标重设,将培养"整体的人"作为德育目标;二要内容重整,生成"整体教育";三要课程重构,形成"整体课程";四要主体重建,培养"整体教师"。整体德育作为一种复杂性、系统性、非线性的德育范式,为未来德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和可能。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德育方面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终极追求,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为了使"因材施教"在德育中得到良好的实现,优化班级德育档案是必然的选择,班级学生德育档案的优化,可以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将学科德育定义为"加法式"的学科德育或"专门化"的学科德育,在逻辑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科当中天然内含着德育,或者说德育是学科的内在属性,这种理解更能够体现学科德育这一概念的实质。学科德育中的"学科"和"德育"是一体的,二者统一于教育本身是一种价值实践活动这一规定性。学科德育中的德育更多是作为学科教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育人效果,并不是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僭越。学科德育主要有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三种主要形态。学科德育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科教学回归教育的原点,即使人向善。学科德育就是确保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体现自身的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德育实效不高的阴影之所以长期挥之不去,与许多教育工作者因误解德育概念、误读政策,因而十分可惜地忽略和浪费了非常宝贵的德育资源有很大关系。目前,这一种弊病主要表现为:第一,误将全部德育窄化为"直接德育"的一种形态;第二,未能正确理解和充分挖掘德育课程改革的政策资源。学校德育本来有三种课程形态:一是"直接德育",如政治课、班团队活动、升旗仪式等,其特  相似文献   

5.
正德育是什么?德育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是润物无声的渗透;德育是一种感染,一种唤醒,更是一种责任,它的对象是纤柔多感又包容万象的心灵。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潜江市王场小学确立了"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德育理念,引领全体教师对"班级德育评估体制"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学校对班级德育评估的体系,使班级德育评估更完善、更透明、更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了班级德育活力,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了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对话精神的社会,高校德育对话是对话精神在高校德育领域的回应,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德育模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德育理念.从"对话"和对话理论着手,探究高校德育对话理念提出的背景以及实施高校德育对话的积极意义,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丰富高校德育对话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隐性德育是一种与显性德育相对应的德育形式,是通过学校整体德育环境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受教育者传递德育信息的教育活动。隐性德育内容是一种隐蔽的,"润物细无声"的融于师生、生生日常活动和交往中的教育内容。隐性德育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教育者应根据自己的教育"意图",有意挖掘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李镇西老师曾指出:"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强调"德育应该给孩子呈现一种自然的生活常态,一种举手投足的自然"。把德育看作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是努力让师生共同生活在一种充满道德感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彼此学习,情不自禁地互相感染。那么,如何让日常生活充满德育因素而又了无痕迹呢?我想通过两个教育故事,诠释作为生活方式的德育应该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9.
德育"以人为本"是关于高校德育的哲学本体论概念,既是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德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模式,以孩子生理、心理成长规律为依据,以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种全新理念。一、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立足生态德育生态德育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念,为了贯彻和落实这一新理念,我们有针对性地研究定夺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德育导师制"是近三年来我校德育工作者针对当前德育工作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深度思考后,探索和实践的一条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方法,也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欣赏型德育模式既反对灌输,又反对放任,它希望走一种"中庸"的教育路线,倡导德育成为"美丽""动听"的教育,使德育过程的参与者"诗意地安居"。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赏析德育选修课的开展,体现了欣赏型德育模式在高职德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德育成为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它既解放了教师,也放松了学生,使他们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中快乐地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有效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四川教育》2012,(5):44
提出"德育效能"这个词汇,是认可德育自身是一种运动状态,与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不能分离。学校德育不能剥离社会德育成为一方"孤岛",需要介入基于社会、基于时代的元素。当然,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尤其是从"政治课"演化而来的"品德与社会"课。怎样建设德育的主阵地,怎样立足德育效能指标,探寻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实效?本期,我们选编了两篇相关文章,以期激发德育研究者致力于德育效能及其指标的探究热情。因为"德育效能,决定着未来人才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未来民族的主体素质,现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德育导师制"是近三年来我校德育工作者针对当前德育工作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深度思考后,探索和实践的一条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方法,也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宋思洁 《中国德育》2013,(19):18-20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学科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而不是把德育工作视为德育课或者德育教师的专属任务。学科德育可以使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自觉地成为德育工作者,从而对受教育者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影响。一般而言,学科德育主要指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各科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它  相似文献   

16.
杨英 《教书育人》2003,(1):39-40
德育功能是指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德育功能不同与德育目的和效果,德育目的是人们对整个德育的一种主观预期和价值设定,带有主观性和理想化倾向,表示"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而德育功能是德育"本来就存在",原本就该发挥的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先存性.德育效果是具体德育实践的"已然"结果,反映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而德育功能属"应然"范畴,表征德育"本来能干些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欣赏型德育模式"——是一种希望内在地借鉴审美精神,以实现"解放教育对象"和"提升教育对象"双重教育使命相统一的德育实践模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有对于德育及其模式的探索,其实都来源于我们对德育理想的追求和对德育现实的不满。我们为什么需要建立"欣赏型德育模式"?基本理由有如下两  相似文献   

18.
"德福一致"回答了德育何以关注人的幸福问题。但德育怎么样才能关注人的幸福?站在德育的角度看幸福,德育就在于引导人去建构一种幸福的生活;站在幸福的角度看德育,德育本身必须体现幸福。德育关涉幸福必须是德育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构建校本化的"生态德育"是真正能立足儿童立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有效德育方式。开设德育活动课程、创设基于儿童德育提升的校园文化、融德育于班集体建设的"生活化"体验、家校合一培育可能是生态德育校本化构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是一种艺术境界,也是德育追求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无痕,闪耀着教师的智慧与仁爱,充盈着平等、信任和默契,是融入生活的德育。作为德育工作者,在与学生和睦相处的日子中,要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