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教材改革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材建设的方向应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特色。高职教材建设的基础性应能集成当前本专业的先进技术,而高职教材改革的关键在于改进高职教材结构。将各种先进的高职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成果融入高职教材中,是实现高职教材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材建设的方向应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特色。高职教材建设的基础性应能集成当前本专业的先进技术,而高职教材改革的关键在于改进高职教材结构。将各种先进的高职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成果融入高职教材中,是实现高职教材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完善高职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68,自引:8,他引:68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高职教材的编写,更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职教材建设应在分析现有教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理清教材建设基本思路,根据高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顺应高职教材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教材建设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职教材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士杰  李巍 《文教资料》2006,(21):18-19
教材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更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职教材建设只有依据高职教育基本特点,以岗位为目标,以职业为导向,遵循“能力为本位、应用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开发高职教材。本文对现在高职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高职教材编写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飞速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高职教材存在着很多问题,高职教育需加强教材建设,在高职教材建设中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教材编写者应从思想上加深认识,重视调研与实践性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材特色及其编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日新月异,高职教材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媒介,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务实的角度谈谈高职教材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高职教材的特色以及如何编写高职教材。  相似文献   

7.
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之一,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高职教材建设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认真分析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立高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教材体系,是保证高职教育沿着健康轨道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不断调整专业,增加一些热门新专业,教材改革与建设必须加强,跟上专业调整的步伐。我们必须根据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快教材改革与建设,尽快编写、出版具有高职自身特色的教材。一、目前高职使用教材现状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取得了一些成果,教材改革与建设已跟上专业设置及调整的步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体系。从总体上看,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而高职教材建设明显跟不上高职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高教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一系列高职新教材,高职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出版的教材种类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针对当前高职教材短缺等问题,阐明了加强高职教材研究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高职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五年制高职教材出版混乱、教材选用随意、缺少符合五年制高职特色的教材、校本教材开发质量不高、没有形成立体化教材体系、对五年制高职教材研究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五年制高职教材的领导和管理,高职院校要慎重选用五年制高职教材。并提高校本教材的开发质量,逐步形成立体化教材,加强五年制高职教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很大 ,最突出地表现在诺贝尔奖、年均在Nature和 Science发表的论文数、科研经费、博士教师比例、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等方面。预计到 2 0 2 5年左右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可能进入世界大学体系的前 1 0 0名 ,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其他若干所名牌大学可能进入前 2 0 0名 ,成为世界知名大学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Burton Clark, in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def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he named ‘innovative universities’. The paper considers these characteristics ‐ particularly such universities' willingness to adapt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and how they seek to do so. It identifies the challenges facing universities and considers why universities need to adapt their researc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nnovative universities do seek to escape history — they adapt to chang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R), as a concept, has been gaining traction in the UK and across the world, as evidenced by the growing number of European, African, Austral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s, communities, conferences and publications. This paper stresses the need for high-quality (Institutional) research behaviours, aligned with and embedded in quality assurance (QA) and enhancement approaches as part of the ‘systematic’ functions required by the QA Agency. Terenzini's ‘three tiers of organisational intelligence’ are offered as a benchmark for framing IR as a highly credible, efficacious, pursuit. It is argued that when IR has the expected features of academic research, it is more likely to be supported and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practices and polic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This is the second part of a paper based on one delivered at the AUA Annual Conference, Promoting Excellence in HE Manage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4 April 2007. It continues discuss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employment legislation to university restructuring exercises, and in particula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fer of Undertakings (Protection of Employment) (TUPE) Regulations 2006, which appeared in the previous issue of perspectiv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rules to transfers of departments and courses between universities is considered 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