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化难为易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的困难,待人处事上的困难等等。纯粹一帆风顺是不可想象的事。“0岁方案”主张将来发展越困难的事物,越要让孩子提前接触,提前获得对这个新事物的初步印象,看到它的前景,使孩子产生兴趣的萌芽,喜欢它,为日后系统学习铺平道路。化难为易,这是“0岁方案”早教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促进孩子全面而充分发展的一条捷径。不少大人认为,孩子小不能让他学有难度的东西,在大人眼里,学外语难。学识  相似文献   

2.
吕莉 《家教指南》2004,(10):10-13
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不同的孩子即使付出同样的努力,也可能取得不同的学习成绩。这本来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爱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更会有不同的临考状态和临场发挥,当然,智力水平的小小差异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我们却经常能听到一些家长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智力问题———孩子“脑子笨”。那么,孩子学习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是脑子“笨”呢?下面是笔者对几位曾被认为是“笨”孩子的学生家长进行的采访,相信读者朋友不难从这几位家长的回答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孩子其实并不笨…  相似文献   

3.
李学才 《师道》2013,(11):13-14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长越聪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笨”,但现实却恰恰与父母的愿望相反.一些孩子的“笨”正是父母一手“教”出来的。不信,我们就来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人说:“学问学问,只学不问,越学越笨。”对教师而言,“知道了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对学生而言,“学会提问是学习入门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就会被轻易地扣上“笨”的帽子。但是看了这些家长成功的教子经验之后,相信你会对“笨”孩子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家长》2009,(4):5-5
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八年级学物理课、九年级学化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如今“超前学习风”越刮越猛,六、七年级的学生争相“抢跑”学物理、化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于是,各类抢进度的“超前班”生意也愈发红火。一些家长解释说,这样做主要是想让孩子提前适应一下,等孩子正式学的时候会比较轻松,此外,这样还能让孩子在中考前留出时间做大量的模拟练习题。——摘编自《新闻晚报》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笨”。由于这种孩子在刚入学时理解、接受能力差一点,家长就以为孩子“笨”,没有出息,并经常以“你真笨”来责怪他。又因为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渐渐地孩子自己也觉得自己“笨”了。孩子一旦形成了“我笨”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就必然缺乏进取心,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在决定人的发展与成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们的行为、感情,甚至才能经常受着自我意识的支配。你把自己想像成哪种类型的人,就会不自觉的按照那种类型人的特…  相似文献   

8.
一、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内部动力,一个人如果对他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如果没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不但不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反而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会把这种厌恶情绪迁移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中去。如在孩子写字的过程中,有的家长在全神贯注地挑孩子的毛病。幼儿每写一笔,家长就气愤地指责:“又错了。”再写一笔,家长又迫不及待地吼道:“耳朵和眼睛长到哪里去了!”这种痛斥一直伴随着幼儿书写的过程,孩子怎能对书写感兴趣!为了培养女儿对学习书法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孔令荣 《四川教育》2008,(12):46-46
【案例】《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在教师引入、学生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一个什么故事时,有个学生突然质疑:“老师,我们原来学《乌鸦喝水》时,乌鸦很会动脑筋,填石子取水,多聪明啊!现在遇上狐狸,它怎么变笨了呢?”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孩子们面面相觑:是呀,乌鸦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呢?其实,《狐狸和乌鸦》与《乌鸦喝水》是两个不同的童话,此“乌鸦”非彼“乌鸦”呢。但就给孩子这样讲吗?显然不行。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对“乌鸦”的认识是统一的,在这儿却发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也许就是学习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个都不会?”“你这个小笨蛋!”“我家孩子就是笨了点!”家长不妨反省一下:我是否经常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我是否总在有意无意之中向孩子传达这样的观念——“你差,你不行”。我们发现,在下面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父母会对孩子说“笨”“不行”之类的话:当孩  相似文献   

11.
所谓“学习困难”,通常是指智力正常而学习效率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状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越易出现“学习困难”现象,到了初中,学习困难者一般占23%左右,即使学习成绩中等的孩子,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就家庭而言,相当数量的家长在对待学习困难孩子方面,至少存在着以下的五种弊病。 1.“亡羊补牢”。患此“病”者平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留意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即使发现孩子学习上有问题也掉以轻心,待到孩子学  相似文献   

12.
今天刘老师来我班组织英语活动,学习英语单词“小猫”.并讲述了小描的本领——会抓老鼠。这时候忽然听见江伊雪小朋友大声说:“不是这样的,我才不喜欢猫呢!猫一点也不好,我知道的猫又懒又馋,又蠢又笨。我喜欢小老鼠,它可聪明了,笨猫永远也抓不到它的。”我听后纳闷了好一会儿,非常奇怪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成年人每日上班如果总是不发工资,工作积极性是会受影响的,说不定你还会辞职不干了。同样道理,孩子上学也需要得到“工资”,才能保持其积极性。什么是孩子上学得到的“工资”呢?有些家长可能认为,我给孩子吃喝穿,给他买玩具和山地车,请他吃麦当劳、肯德基,这不是“工资”吗?不是。这些东西在孩子眼里,都是应得应分的,我是你的孩子,你就应该给我这些东西,我不上学你也应该给我。而学习的“工资”必须是直接从学习得来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孩子从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因为学习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会有成就感;从学习中得到收获,会…  相似文献   

14.
贪多求全。超越了子女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导致了“消化不良”和逆反心理。其具体表现是,不顾孩子的实际爱好和接受能力,硬要对孩子进行“超负荷”且全方位的训练;钢琴、书法、绘画、武术……全面开花,多多益善。这种做法有很大的盲目性,孩子爱好什么,适合学什么,绝不是家长一厢情愿的事,如此贪多求全,实在无异于拔苗助长,只会使孩子越学越坏,甚至使孩子视学习如畏途,厌学拒学,如此心态,还谈何收获?  相似文献   

15.
殷姿 《家教指南》2006,(1):15-17
从“笨”死的梭子鱼到“越学越笨”的孩子 科学家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相似文献   

16.
唐朝韩愈说过:“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是说,父母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就要选聘优秀的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中国古人向来很重视给子女聘请家庭教师的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大夫叫孟孙,即孟懿子,也称仲孙何忌。他有两个儿子,到六七岁时还不知道读书学习,于是孟孙就给他们请来一位家庭教师。这位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孩子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他越教孩子越不愿学。孟孙就把那位老师给辞退了,又请来第二位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17.
先介绍一下我的外孙:沈青君,小名青青,五星幼儿园的学生。说他聪明吧,聪明得有点淘气;说他笨吧,又笨得很可爱。这种特点,早在他进幼儿园之前就有了。举个例子:妈妈特别喜欢他的时候会唤他“青青是妈妈的好宝宝”,他在特别喜欢妈妈的时候也会学着说“妈妈是青青的好宝宝”———他不知道“宝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喜欢谁就叫谁为“宝宝”了。你说青青这孩子是算聪明还是算笨呢?还有,他生病时,怕打针,更怕吊盐水,每到这时,妈妈就要劝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谁知他不知不觉把话学过去了,和妈妈睡觉时,睡相很坏,一只手臂架到妈妈的肩上,一…  相似文献   

18.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曾说:“我在很多学校学习过,但是,我学的时间最长,收获最大的学校是苦难。”现代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希望孩子出类拔萃。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许多父母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不惜巨额投资和付出任何代价。在父母眼里,文化知识是孩子将来立足社会和事业有成的“资本”。然而,不少家长却忽视了孩子将来立足社  相似文献   

19.
咨询热线     
考试不及格就是笨吗?海南省海口市明都电器城的李黎丽问:每当孩子把考试不及格的卷子拿给我的时候,看到孩子糟糕的成绩,我真是又恼火又着急,心里抱怨孩子太笨了,甚至产生“由他去吧”的思想。请问孩子真的笨得没办法了吗?答:把考试成绩不好归结为脑子笨,这是极不科学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些名人,不也有很多考试不及格的“笨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吗?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是不堪造就的“笨蛋”。但母亲不认为他笨,她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孩子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后来他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为世界发明大王。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  相似文献   

20.
[案例]章家豪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我觉得小鸟很笨!”……课结束后,我找了他,和他做了一次对话。“你现在还是觉得小鸟很笨吗?”“是啊,它是很笨的!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我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你有好朋友吗?”“有啊!”“哦!当你的好朋友也为你千辛万苦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很笨吗?”孩子抬头看看我,“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