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初阳 《留学生》2010,(2):26-29
1951年夏,周恩来总理在与从苏联学成回国的陈祖涛等人见面时.询问起他们在苏联的学业和归国后的想法.陈祖涛说:“我是学机械的,主攻方向是汽车,实习都是在苏联的汽车厂进行的。”周恩来听了说:“那好极了,你马上回苏联去。苏联援建我们一百多个项目.其中有汽车项目,你以第一汽车厂代表身份参加谈判.顺便再到苏联的汽车厂实习。”  相似文献   

2.
各地都逐渐展开了“向苏联学习”的热潮,我校也不例外。可是在过去曾一度发生偏向,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学习苏联教师的忠诚负责精神,没有领会苏联先进经验的精神实质,只学了一套皮毛,把学习苏联变成单纯的方法方式的模仿。在运用先进的教学原则方面,我们没有明确是辩证的统一,把它孤立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重大的历史变化,总要事先在文学中显示出预兆;而重大的历史变化之后,则更是余波荡漾,在文学中不断地得到回响。苏联文学的发展更是如此,可以说,苏联文学的每一根神经都和苏联政治、经济的变化紧密相连。“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象苏联那样重视文学,给予文学和作家那么多的奖励和荣誉,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文学和作家这样关注,以致控制过严,造成苏联文学的某种畸形状况:一方面是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方面又存在着对艺术规律的粗暴践踏,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分析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 ,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 ,明确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经济没有搞好、斯大林模式的积弊以及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失误等 ,这些都不是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 ,而是外部条件。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及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存在问题。苏联的演变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陈玲 《文教资料》2010,(3):130-132
列宁与毛泽东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又结合本国的特点进行了理论的再发展和创新,两者的理论来源同中有异。列宁与毛泽东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分别是建立在苏联和中国不同的国情基础之上的,在本国的实践中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同。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没有在苏联继续执行下去,而毛泽东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却在中国不断曲折前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解放战争,这是一场美苏参与、国共双方政治军事的实力较量.其间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各种因主矛盾冲突纵切交错,历时四页.其中苏联与中共关系的变化与发展,一定程度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历史走向与结局.一、历史的回顾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系取了与蒋介石政府合作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给蒋政府较大的支持和征助.!938年三明回国时曾要求苏联向中共提供投助,伏罗希洛夫说;“如果没有中国国民党允许,苏联向中共供应武器是不当的。mp1940年…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分析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明确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经济没有搞好、斯大林模式的积弊以及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失误等,这些都不是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而是外部条件。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及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存在问题。苏联的演变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魏路璐 《天中学刊》2009,24(4):38-41
在20世纪中期的冷战中,苏联的软实力呈现出逐渐下滑的趋势,这与其僵化的冷战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冷战思维指导下,苏联推行了强硬的外交政策,直接导致其软实力受损.这种现象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无论是冷战思维还是软实力的衰微都与苏联缺乏全球化战略思维、没有融入全球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苏联模式由斯大林正式确立,延续了数十年都没有本质性的改变。苏联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生态保护,这一路径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对苏联模式伴生的生态危机进行解读,由于苏联在环境保护和生产力发展等问题上与资本主义具有相似性,因此这种生态危机实质上是苏联模式自身所导致的“第二重矛盾”的后果。总体来看,苏联模式并不成功,故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超越苏联模式,走出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一百年来,我们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以后,为办“新学”,我们时而学东洋,时而学西洋:解放后.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又全盘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那么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教育体制?可以说,自废除了科举制以后,我们根本就没有形成我们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从历史上说,西汉时期形成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形成的“科举制”都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这些体制在其初期.无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发展,都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惜到后来都被推向极端.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之所以不容否定,乃是因为这次革命解决了此前人类社会历次革命未曾解决的三大问题,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有些人在苏联瓦解后对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持否定态度,这是由于他们没有分清十月革命与苏联的演变、瓦解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没有确切认识十月革命胜利的主客观条件,没有真正了解十月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作用,没有弄清楚十月革命提供的基本经验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欧洲历史之中.宗教曾经是科学的强敌。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的进化论都遭到宗教势力的打击和压制,是大家都知道的。科学也回受到政治权威的干预和扭曲.遗传学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遭训排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数理逻辑在苏联和“革”时的中国受到批判,被宣布为伪科学。而现在.对科学价值的否定.又以人的名义控诉科学的霸权。  相似文献   

13.
曾左韬 《留学生》2010,(7):42-42
20世纪80年代,日本科技大力发展,迅速赶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科技强国。但日本科技很大程度上是copypaste的模式,原创研发不多。在上个世纪20项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发明里,美国占了至少16项.苏联占两项.日本一项都没有,使得到90年代美国发明的互联网等高科技一出.日本传真机立刻滞销。因此日本虽然赶得很快,但却最终无法超越.  相似文献   

14.
在联共(布)关于“一国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中,多数派坚持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而反对派则否认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两派虽然都阐述了一些正确观点,但总的说来,他们都各执己见、各走极端,都没有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和“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得出的结论都偏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冯玥 《教师博览》2010,(3):20-24
在中国历史学界,沈志华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个“异类”。1996年至2002年间.他个人出资140万元。从俄罗斯和美国搜集到俄国解密档案1.5万余件,并组织翻译、整理、出版。社科院一位苏联史专家认为,有了这批档案.不仅苏联史要重新认识、重新书写,而且时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都要重新思考、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6.
所谓苏联哲学的中轴线指的是苏联哲学界一贯的实践化倾向,苏联哲学一直围绕着实践化的主轴旋转。苏联哲学界常以激烈的学术争论而令世人瞩目,而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争论却都以同一种形式收场。为何科学的理论没有在苏联开出人们所预期的花朵,其原因令人深思。科学社会主义正确地预见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到前进路上所有可能的状况,人们依然有憧憬沿途秀丽风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年),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他执政11年.也改革了11年。上台以后,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对苏联的原有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农业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既然华约是一个旨在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利益的军事集团,那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加入呢?  相似文献   

19.
《世界教育信息》2012,(9):76-76
据俄新社2012年7月27日报道.俄罗斯联邦总理梅德韦杰夫提出.必须加强俄罗斯教育领域的反腐败斗争。梅德韦杰夫表示.相对于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大众对教育系统的腐败问题更有切身感受。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他认为.虽然苏联时期的教育制度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但是从来没有发生贪污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20.
郑丽丹 《考试周刊》2010,(22):236-237
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对苏联继续坚持一贯的不承认政策.在经济上更是掀起“反对苏联商品的倾销”运动和征收“反倾销”特别关税。这些经济上的反苏政策非但没有给美国带来任何的好处.最终还导致关苏两国经济联系的减弱和美国自身经济利益的损失。本文以当时美苏两国经济情况为背景.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对苏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