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校原来有个规定:每名教师每年必须发表一篇省级以上论文,否则从教师教研积分中扣20分,从动态奖金中扣30元,学期内不能评为“优秀”等级。许多教师对此牢骚满腹,纷纷想办法、找路子、托关系发表论文,部分教师甚至在某些不正规刊物上花钱买论文,发表论文成了教师的一块“心病”,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技校生的素质,浙江省诸暨市技校从教师队伍抓起,注重师资建设。一是政策上倾斜,组织教师培训进修,使理论教师学历上层次,实习教师掌握多项技能,提高适应能力。二是开展“传帮带”活动,规定教龄在 3年以下的新教师必须有 1名老教师当导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不满一年的必须有老班主任带领,发挥老教师作用,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三是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校内公开课教学每学期至少一次,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交有较高水平的教学教育管理论文一篇,促进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四是在各专业教师中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激发教师学习业务、…  相似文献   

3.
事例:学校原来有个规定:每名教师每年必须发表一篇省级以上论文,否则从教师教研积分中扣20分,从动态奖金中扣30元,学期内不能评为"优秀"等级。许多教师对此牢骚满腹,纷纷想办法、找路子、托关系发表论文,部分教师甚至在某些不正规刊物上花钱买论文,发表论文成了教师的一块"心病",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4.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5.
浅谈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的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中有一项倍受国内学者争议的规定,即在校研究生必须在某种层次的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否则不予毕业及论文答辩,有的甚至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评价这一规定是否合理,有关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这一规定对各方面的影响,笔者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为“师者之师”,校长必须对本校教师的教学进行了解、检查、督促和帮助;作为“专家型教师”,校长必须对教学进行学习和研究。听课就是校长的基本工作之一。现在有许多地方是由教育局给校长下达听课任务,通常要求每学期听30节,这是基于“校长都是懒汉”的推论而规定的,是不讲究实效的。谁来规定中小学校长听课?我认为应该由学校来规定,理由是: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声称不喜欢老师,大概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确有缺点,招致学生不满;第二种是教师做了正确的事情(比如批评和惩罚),得罪了学生,招致学生不满;第三种是,学生不喜欢教师的个性或某些个人特点,即所谓"没有缘分"。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酝酿师范院校的招生改革,拟取消师范和非师范专业的分别招生规定,这意味着在我国有百年历史的师范生将会消失。这是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研讨会上获得的消息。在研讨会提供的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的论文中指出:2015年—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本科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教师教育从定向培养向非定向培养转变,取消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招生规定等6大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科研兴教”的浪潮影响下,很多中小学校在教师职称的评定中增加了必须有论文发表这一项。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此提出置疑,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探索如何将世界上正在不断发展的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利用到我国外语教学中去的论文。作者根据语言教学法的理论,结合其本人在我国高等学校(长沙铁道学院)长期教学的实践,阐述了“对第二语言的解释”、“当前某些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情况”、“世界上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某些高校中教师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办法的设想”和“全文结论”。文章对我国某些高校的外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要不要“定”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应该说没有异议;但是我发现某些教师在接受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时,似乎淡化了教学目标。我听过一位教师执教莫怀戚的《散步》:上课伊始,播放歌曲《懂你》,学生的情绪果真被调动了起来,教室里洋溢着哼歌声;教师又问听歌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兴奋神经更被触动了,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并一“发”而难“收”,结果一堂课结束也没有回到课文上来。这节课陷入尴尬,其明显的缺失就是教学目标未把握住。目标是教学的“主心骨”,课堂教学断不可漫无目标。试想,新课标用大量的篇幅阐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2.
听说,有位小学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应考,竟“创造”了一种“万能造句法”,譬如,要做“用规定的词语造句”这类题,这位老师便教给学生一个“窍门”——一个填词造句的“万能”格式。这个格式是:老师让我用××造句。如题目要求用“愉快”一词造句,他就造成“老师让我用愉快造句。”这一现象在某些中学也有。有位初中教师教给学生的造句“格式”是:××是个×词。如要求用“爱护”一词造句,学生就造成:  相似文献   

13.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位教师为了表示尊重学生,把“学生迟到喊报告进教室”的规定改为“学生迟到可直接推门进教室”。对此,有的教师认为这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是教师尊重学生的表现;但是也有很多教师表示质疑,认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而应该是由表及里、从形式到内容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本期选登的是对此种做法提出不同见解的几篇文章。当然对这一做法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是必须有统一的认识。只是希望通过互相沟通交流,有助于教师们对一些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我们搭设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对这一做法您还有何见解,欢迎并期待着您的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14.
周元 《海南教育》2010,(6):35-35
乐东民族中学想方设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对教龄不满3年的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实施“一帮一”老带新活动,并对青年教师规定了一定的理论学习和听课任务。对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要求每人有一个科研课题。在30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基本功的第一个“五个一工程”活动(即一节优质课,一次普遍话朗诵。  相似文献   

15.
《教书育人》2005,(5):27-27
核心提示 我国正酝酿师范院校的招生改革,拟取消师范和非师范专业的分别招生规定。这意味着在我国有百年历史的师范生将会消失。这是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研讨会上获得的消息。在研讨会提供的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的论文中指出:2015年-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本科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教师教育从定向培养向非定向培养转变,取消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招生规定等6大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这种规定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论文是教育理论功底和业务素质的表现。论文是教师对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整合的结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教育家吴非先生曾撰文披  相似文献   

17.
某校领导,在一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搞民族教育办好回民中学的方针是“三化”:学校领导回族化;教师队伍回族化;学生回族化.这“三化”口号一提出在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影响了汉民教师的情绪,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献血本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一种完全出于自愿的利他行为。但是,当献血一旦成为被献血时,这种高尚的举动就难免有了强迫的色彩。长春市有学校为完成献血指标,规定不献血的教师必须交400元作为给献血教师的补养费,引起了教师们的不满。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常见应用文写作存在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和“用什么来教”的问题,影响了常见应用文的教学效果,出现了“应用文盲”的现象.其根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规定的模糊性;二是各版本语文教材应用文选编的随意性、无序性和教材的教学化缺失.这两个方面直接关系着教师“教什么”和“用什么来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常见应用文的教学效果.由2016年中考命题反观课程导向存在的问题,继而从课程层面对标准研制、教材编选等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教育界常说的一句老话了。看了通海县、东川市培训教师的经验,想起最近听到有的教师说的另外一句话:“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应当有长流水。”这话说得真好,表明对教师进修提高的认识更深一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