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标定情况下的视觉定位是机器人视觉伺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提出一种基于快速自适应滤波的机器人无标定手眼协调方法。首先根据机器人三维基坐标建立运动空间和图像特征空间的微分映射关系,在不预先标定视觉传感器与机器人参数情况下,设计一个直接估计增益矩阵 Kk 的自适应滤波器,在线辨识图像雅可比矩阵。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状态估计的初始值,在此基础上设计视觉控制器和计算运动控制量。在 MAT?LAB 环境下建立机器人手眼协调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将该方法用于观测噪声统计特性未知情况下的定位反馈,并对机器人空间螺旋运动的跟踪情况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滤波器能够完成不规则环境下视觉引导的追踪任务,定位效果优于常规卡尔曼滤波和 Sage-Husa 自适应滤波,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业机器人成本高、开源性差和维护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抓取实验系统.该系统利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路径规划等技术对目标工件进行识别、定位,并完成抓取任务.机器人系统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串联结构,利用无刷直流电机作为机器人关节的驱动机构.为了解决工件识别与定位问题,利用Pytorch框架下的深度学习模...  相似文献   

3.
针对复杂的自由曲线型焊缝的焊接作业,对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进行改进。将机器视觉与工业机器人相结合,搭建"eye-to-hand"视觉系统。首先采用工业相机采集焊缝图像并发送至工控机,通过焊缝识别算法进行识别以获取焊缝信息;然后结合焊接工艺参数及焊缝信息建立焊接模型,并引入粒子群算法对机器人进行轨迹规划;最后将轨迹规划结果通过以太网发送至机器人,以此引导工业机器人完成焊接作业。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可自主完成复杂曲线型焊缝的识别及轨迹规划,且焊接效果满足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在焊接场景下的智能化及自主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考虑机器人的不确定项,首先利用反馈控制技术,把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多关节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转化成一线性状态方程.然后基于此状态方程,运用变结构控制思想,并结合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出一种新的机器人鲁棒控制器,这种控制器能够保证机器人机械臂的跟踪误差渐近收敛到零点.无论是理论推导还是实验仿真都说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有着很好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机器人专业实验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设计了一套基于管道巡检机器人的视觉系统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平台由目标物的检测识别和目标物的定位测距两部分组成,涉及视觉系统的相机标定技术、深度学习技术、YOLO检测算法、单目定位测距技术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视觉系统具有较强的淤积物检测识别能力和较高的淤积物检测精度。学生通过该平台不仅学习了管道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而且创新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传感器在工业机器人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机器人所用的传感器很多,根据使用目的可分为内部测量传感和外部测量传感器两大类内部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一条掌握其自身状态位置及控制信息的反馈通道;外部传感器主要用来获取机器人周围的环境信息.传感器为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产品,基于传感器对机器人发展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结合资料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机器视觉可以帮助机器识别物体并对物体进行作业.本文在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基础上,增加一个机器视觉系统.系统由机器人、摄像机、图像采集卡、计算机及系统软件所构成.机器人凭着这个视觉系统,可以捕获目标物体的特征并且识别目标物体,然后对物体进行定位,最后控制工业机器人完成作业任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侦察接收机信号调制模式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数字接收机理论的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技术,结合AGC、FFT、位同步环和载波跟踪环技术,能够有效识别输入信号强度、载波频率动态变化的BPSK、QPSK和FSK信号。利用载波跟踪环路频率跟踪曲线完成FSK和PSK识别,利用解调的基带数据完成BPSK和QPSK识别。在Altera 公司的Stratix II器件EP2S180F1020C4上利用该方法完成实现,并对中国电子集团提供的空口信号进行识别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识别率的同时可降低算法复杂度,易于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9.
宋一然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5):44-47,51
介绍一种基于网络远程控制的检测机器人系统取代人工检测方式完成焊缝检测,该系统由检测机器人与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机器人的设计原理,特别是机器人的固定支座设计具有创新性,可在直径变化范围为椎100mm—椎400mm的管道上安装和保证合适的夹紧,实现精确的自动定心;采用剖分式结构能快速定位安装和连接。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保证了机器人关节间运动的同步性,避免机器人各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不同步造成的运动不协调。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虚拟零力矩点FZMP的在线仿人机器人稳定行走控制方法,以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为基础,建立仿人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开发了用于仿人机器人行走仿真的平台,实现了仿人机器人参数化建模,完成了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仿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控制的PID参数的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PID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是一种最普遍采用的控制方法,在机电、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复杂系统和难控系统来讲,PID在控制精度、抗干扰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规则的条件、操作用模糊集表示,并把这些模糊控制规则以及有关信息作为知识存入计算机知识库中,然后计算机根据控制系统的实际相应情况,运用模糊推理,可自动实现对PID参数的最佳调整,这就是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PID控制的一些缺陷,结合模糊控制的优势,在常规PID控制的基础上加入变论域模糊控制算法,对飞机俯仰姿态角控制系统进行调整.通过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模糊控制之后系统的超调量、稳态误差变小,到达稳定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控制效果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3.
以200MW锅炉水位控制系统为例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借助MATLAB模糊控制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工具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备了模糊控制器良好的动态性能,能够有效克服模糊控制器带来的静态性能较差的缺点.做为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该模糊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参数调整方便、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以PLC为核心,采用模糊控制算法的热水温度控制系统,并对模糊控制的基本结构和参数设计以及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该系统中,以太阳能为基础,通过采用模糊控制实现了对加热时间的合理优化,实现了加热棒的电能节约。在实际的应用中,体现了节能、高效等优点,达到了实际中的控制需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制冷系统中过热与制冷能力关联密切,影响了制冷系统提高制冷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自适应精细反馈的制冷控制策略。该策略针对制冷控制系统的过热控制及制冷控制分别采用新型的策略实现。文中通过对制冷系统建模分析后,建立了制冷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模型和关系式。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制冷控制策略。仿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制冷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打破过热与制冷能力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制冷系统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智能控制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控制理论作一概述,简单介绍智能控制的特点,探讨智能控制器的结构理论,以便根据工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模糊控制器以及模糊自适应控制器,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总结内部控制发展历程,对内部控制作了多层面的理解,为统一认识,加快构建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提供参考;结合当前最新环境变化,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工业串联机械臂是工业机器人的一种,由多个关节串联而成.由于关节较多,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各关节运动误差不断叠加,导致机械臂末端执行器误差较大.为了更加精确控制机械臂运动,文章在分析微分先行PID算法的基础上,结合HOOKE搜索法,改进了原始人造鱼群优化算法.基于传统无模型控制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无模型控制算法,并进行了相关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人造鱼群优化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收敛速度大大加快,改进后的无模型自适应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系统跟踪误差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模糊控制的火电厂煤粉流量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以及控制策略。采用冲量流量计测量煤粉流量,选用dsPIC30F4013作为CPU,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实现该模糊检测与控制系统,并给出了控制器的结构图和控制规则表。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测控效果,可使煤粉流量的控制精度达到±2%。  相似文献   

20.
以PID控制为核心,结合并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对基于智能控制的PID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PID控制的特点和智能控制的优势,介绍了专家PID控制、模糊PID控制、神经网络PID控制的结构、原理、功能、特点及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PID控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