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存在相当多的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较低的状况,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新生劳动力进行就业前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对于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调节劳动力供求、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积极作用。为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  相似文献   

2.
重视人力资源投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张风云劳动力素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促进我们经济建设的步伐和实现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教育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劳动者劳动素质的高低.高素质劳动力资源是稀缺资源,低素质劳动力资源是非稀缺资源,非稀缺资源在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博弈中自身没有定价权,提高收入水平就不具备条件,所以,教育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劳动者收入水平的高低,教育素质的高低同时还决定着劳动者转移就业的难易程度.教育层次低的劳动者转移就业的难度大,转移就业率低;教育素质高的劳动者转移难度相对较小,转移就业率高.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劳动者的教育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转移能力和收入水平,最终增加社会经济总水平和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能开发是劳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社会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发展经济的战略性任务。职业技能开发体系是建立在全社会劳动力管理基础之上,其基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发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为主地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劳动力素质较低,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当务之急.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教育,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管理者论坛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建议》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强调了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提出要“把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我们要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努力做好职业培训工作,争取在本世纪末形成覆盖城镇并向农村延  相似文献   

7.
窦聚山 《教育与职业》2008,(14):165-167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的矛盾是我国就业的两大突出问题。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作为一种以满足社区民众需求为目的的新兴教育形式,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泉州市作为著名侨乡和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城市之一,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泉州市经济的主体力量和重要支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由于几年来大批职业技能素质较低的劳动者从四面八方流入我市劳动力就业市场,造成一种与经济发展需要极不适应的技术状况,制约着我市经济建设新一轮跨越的实现。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市几年来采取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一有力措施,促使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评定职业资格,增强竞争能力,努…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讲经济结构的剧烈变迁会使结构性失业问题更加严峻,表现为劳动力素质无法跟上技术进步与结构升级的需要,出现高层次的的劳动力供给不足,而低素质的劳动力过剩.而我们运用某样本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手资料作实证分析,却发现相反的情况:表现为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需求大于供给,而高学历的劳动者供过于求.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特殊性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高等教育的过度扩招和外资拉动的产业结构升级,使中国产业结构虚高度化所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越来越需要大量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技术的新型农民。 一、面向农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劳动力素质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劳动力是生产力中首要能动因素,有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最终提高了农村生产效率,释放出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致使一批劳动力必须选择转移就业.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易程度与他们的教育情况密切相关,教育层次低的农村劳动力是非稀缺资源,在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博弈中没有定价权,提高收入水平就不具备条件,劳动者转移就业的难度大,转移就业率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劳动者的教育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转移能力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最终增加社会经济总水平和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布局结构,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造就了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普遍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劳动力市场也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一、劳动力市场与联邦劳动局 市场经济体制是以促进经济为目的,解决就业问题,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要解决好劳动力供与求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是要从经济上采取措施,主要是从财政上通过税收、让利等一些大措施。二是劳动力市场政策是对劳动者来说的,通过职业教育可在小范围内解决劳动力供求的矛盾。另外调整退休年龄等也是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训练工作与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就业训练事业得不到发展,就不能为社会及时地按照市场需要提供合格的劳动者,不能有效地调节劳动者素质结构,就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因此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规范、公平、充分的竞争可以促进每个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而劳动力素质事关劳动产率、经济增长质量,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必须重视竞争的开展和竞争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劳务市场的开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或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或跨地区流动,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急剧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无疑是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  相似文献   

18.
搞好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当前需要对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素质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准确把握我们工作的对象和就业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定相应目标,以实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对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而言,必须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各个环节中,把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摆到突出位置。从现实情况看,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新生劳动力。其素质的提高最终要在实现就业的环节上显现出来。对新生劳动力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就业机制。其中,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一、职业技能开发与劳动就业紧密相联首先,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广泛调查证明,凡是重视职业培训、劳动者素质高的国家就容易解决就业问题。在我国,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企业有1500万富余人员需要转岗转业,每年还有2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就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生产一线关键岗位、技术复杂工种需要的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人口因素、体制性因素、结构性因素、技术进步因素、摩擦性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巨大的失业压力。解决失业问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把促进就业作为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保持国民经济适当的增长速度,通过经济扩张增加社会就业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和扩大就业渠道;调节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