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环城 《新闻窗》2005,(1):41-41
新闻写作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被人关注的一种写作。新闻写作要有价值,体现价值的关键在于把握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中心的价值取向,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而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在逻辑上的必然要求。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简单地说,所谓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关爱生命:灾难报道的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庭 《视听界》2006,(3):94-94
灾难报道就是灾难事件报道。灾难事件是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的突发事件,很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虽然许多媒体在张扬“人文关怀”,但在报道中,有时“人文关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人文关怀的缺失尤为突出地表现在灾难报道中。火灾、车祸等灾难事故往往造成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现场,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因而,在报道的用词上,…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价值取向,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及精神追求的尊重.新闻同人文精神是不可分离的,人文精神之于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今社会人文精神失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人文精神的缺位同样表现在新闻传播中.  相似文献   

5.
朱皓峰  任波 《声屏世界》2003,(11):49-49
现阶段的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加强自身的职业意识、道德意识、政治意识和创新意识外,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修养即人文意识。对人文精神的新闻化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基本核心仍是以人为本,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倡导尊重人、关怀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纳入新闻领域,人文精神则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反映人的活动,尊重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第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及发展,寻求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解决;第三:重视精神、文化的传递与沟通,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是新闻记者决定报道内容,选择报道形…  相似文献   

6.
一切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起到驱动力作用的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在办报上,就是要做好人文关怀的文章.人文关怀,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以及他的生存状态、社会权益,而每一个人及其生存状态,其实又往往代表了一群人.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价值取向,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及精神追求的尊重。新闻同人文精神是不可分离的,人文精神之于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今社会人文精神失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人文精神的缺位同样表现在新闻传播中。面对新闻界人文精神的匮乏和社会公众对人文精神的呼唤与关注,被称为“社会公器”、担负着维护社会公德责任的新闻界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人文关怀,主要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各种需求的肯定。它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对人的关心和尊重。它不仅着眼于生命关怀,而且着眼于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做考察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新闻传媒的关怀对象。应该是人性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而这种关怀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关注、尊重和维护.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以及在情感上对人的关怀和理解。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具备人文意识的同时,在采访和制作过程中,时刻把握体现人文关怀的主线  相似文献   

10.
王宾 《声屏世界》2005,24(5):16-17
体现人文关怀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内在要求,一切人类文化活动都应以其为追求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新闻传播活动也不例外。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把人的感受充分考虑在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中。从文化角度肯定人的主体性、意义和存在价值,是新闻传播的灵魂。人文精神应充盈于新闻价值体系,人文关怀是媒体文明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正>"人文关怀",理解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对人性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也为新闻工作者观察分析问题、科学判断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宣传中要重视"人文关怀",特别是作为电视工作者,由于电视镜头对受众的冲击力更为直观,因此"人文关怀"应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作为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向来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从人文角度出发,新闻传媒的关怀对象显然应该是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生的意义,而这种关怀,又应包含对广大受众的关注、尊重和理解。新闻记者增强人文意  相似文献   

13.
一切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起到驱动力作用的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在办报上,就是要做好人文关怀的文章。人文关环,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以及他的生存状态、社会权益,而每一个人及其生存状态,其实又往往代表了一群人。  相似文献   

14.
谭怡 《记者摇篮》2004,(12):42-42
人文关怀是近年来我国媒体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从人文角度出发,新闻传媒关怀的对象是人的价值、尊严和生命的意义,此外还应包括对广大受众审美习惯、民族习俗等的关注、尊重和理解。但近来从某些媒体上看到的新闻报道,却与这些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5.
李骁 《新闻窗》2013,(5):49-5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与精神境界的提高,对人文关怀研究越来越多。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等,从而体现出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在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关怀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人文视角下电视体育新闻报道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电视体育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邰澜澜 《记者摇篮》2012,(12):24-25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人文"指以人为本位,体现为对人的关注、尊重和重视。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和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这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理念。关注民生,搞好民生新闻报道,是体现党报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的重要方面。这次"8.3"暴雨洪水灾害,记者对受灾群众安置地  相似文献   

17.
阚洪欣 《青年记者》2007,(12):30-31
什么是好新闻?如何选择新闻素材?衡量这两个问题的标准确实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就是新闻的人文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一切新闻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意识与人文关怀,让新闻主动去注重人、贴近人、关心人,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应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工作者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倡导者。因此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归宿,真切地关注老百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充分体现对生命、尊严的真情关心、尊重和爱护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精神首先是要从精神上高扬“人”的旗帜,因为“以人为本”之“人”一旦丧失了精神性,就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同时,新闻工作者还需更实际地关注实实在在的个体生命,更细微、更彻底地关怀每一个普通人。对新闻工作者人文精神的考量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很多时候,新闻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好似“雾里看…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尊重和理解。 随着社会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提速,作为民众传媒主导力量之一的电视新闻,其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核心更加趋向于“人文关怀”情结。这种情结的根本就是在新闻节目中,最大限度地瞄准民众关注的焦点,尽可能多地把客观事实展现给社会,在尊重民众知情权的同时,关注新闻当事人的生存价值和状态,维护其应有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20.
任波 《声屏世界》2004,(6):26-26
二十多年来,中国大陆媒体在改革中一步步走向成熟,这种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媒体的眼球争夺大战中,新闻更加重视贴近百姓.重视对百姓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即人文精神,可以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反映人的活动,尊重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第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及发展,寻求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解决;第三,重视精神、文化的传递与沟通,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