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良好的社会风尚、文明程度也是重要标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风尚的统一,是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学校是育人的重地,弘扬先进文化和引领社会风尚自然是学校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是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时期,民族融合、文化融合是总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晋南地区战国秦汉墓的分群研究,探讨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生活习俗各有差异,因此,反映在其文化上也是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一点在晋南地区的战国墓葬中有着非常直接的反映。秦汉大一统后,由于全国各地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人们在生活习俗上也逐步趋于一致,到了汉武帝晚期,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汉文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墓葬上的反映就是随葬器物等方面日趋一致。  相似文献   

3.
汉代壁画中的车马图像是秦汉壁画历史的结晶,是墓主生活经历的再现,更是汉代历史状况的真实反映。它们既能折射出秦汉时期车马壁画的考古学意义及特有的美学价值,又能反映当时的文化生活和社会风俗,是研究汉代文化的依托和线索。作为重要文化遗产,汉代车马图像的考古发掘、研究,对研究汉代艺术、秦汉历史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民间匿奸犯罪的问题十分严重,其类型多样、原因复杂,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秦汉政府高度重视对民间匿奸罪的防治,同时与之对应的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了起来并日臻完善,成为以后历朝制定相关法规的蓝本。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呈现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秦汉初期,由于历史惯性和战争需要,整个社会有着"尚武"精神.到了东汉后期,出于维护稳定统治的需要,执政者侧重于以"德"治世,弱化"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尚侠崇勇"之风趋于式微,整个文化呈现"独尊儒术"现象,自此华夏民族性格由强悍变文弱.到了魏晋时期形成了完全以养生和清淡玄学为主要特点的体育文化,以至影响后世达2000多年.可以说秦汉就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特质嬗变的转折点.从秦汉时期统治者分别对德、力的选择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总结出后世"重德轻力"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它为封建社会奠定了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丰厚的文化积累、良好的文化生态、激烈的社会冲突、独立的智者阶层和天才的出现,是黄金时代形成的原因。随着秦汉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帝国的建立,黄金时代宣告终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抗战时期盐阜根据地军队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作了考察,指出盐阜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在提高人民军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贯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以及组织人民群众投身抗日救活亡动、开展民主建政工作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盐阜根据地体育运动是我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特别是革命根据地体育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1序论在我国飞速的技术发展社会背景下,人们因运动不足而涉及到的身心健康已日益成为一种深刻的社会问题,为此企业对员工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并且开始认识到了参加体育运动对增强和保护健康、丰富业余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企业中积极开展的向职工提供增进健康、体力的综合计划,是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劳动力,并且能有效地调整其增加的健康管理员及在劳动力不足时期能聘请到优秀人才。因此企业员工参加体育运动对于企业来说以期待的是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员工参加体育运动的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参加体育运动所受到影…  相似文献   

9.
武跃 《职大学报》2013,(6):62-64
秦汉时期不仅中央有秘书机构,地方各级官府也有了相应的秘书工作人员,机构比以前更完善,人员分工比以前更明确,秦汉时期建立的这些秘书机构,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各级机关的秘书机构提供了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体育作为强健人类身心的主要手段,作为社会文明的主要象征,正在受着各种"灰色污染",为保证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让体育运动回归绿色,回归自然,绿色体育是其发展的无二选择。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辨法,从新时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绿色体育的特点以及在绿色体育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以求让体育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射术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考古学文化角度,借助考古实物和文献史料,研讨我国先秦及秦汉时期,射术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2.
邵百鸣  葛力力 《职大学报》2014,(1):54-59,80
为了确定豫章郡始名,在对相关史料的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豫章郡始名问题予以重新考察,认为豫章郡并非如传统观点所言始名于汉初高帝、景帝或秦时,而应始名于秦汉之际——项羽西楚时期.  相似文献   

13.
秦汉王朝开发岭南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前214年,秦征服岭南,此后岭南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秦汉王朝对岭南的开发与治理,其意义不仅在于首开岭南早期开发史之先河,而且为后世统治者开发岭南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古代庆阳(秦、汉至隋为北地郡,唐、宋为庆州,元、明、清称庆阳)西北与宁夏接壤,东南与陕西及平凉毗邻,“北控羌胡,南辖关陕”,为长安西北的屏障,自古以来为边陲要塞。秦、汉时北地为汉与匈奴的边界。隋唐吐蕃入侵,又成为边关要地。天宝后期,北地多次成为唐军与吐蕃决战的主战场。北宋时北地沦为西夏与宋的界碑,金人占据西北后,又成为金夏的边界。蒙古灭夏后,北地又成为金蒙大战的前沿。兵事频仍,战火不息,使北地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边塞诗,这些诗作劲风流溢,真挚苍凉,是北地人民遭受战火荼毒的历史的最真切的反映和见证。  相似文献   

15.
前之论者提及曹操游仙诗,多讽其为宴饮欢会之作,思想消极颓靡。既没有看到其对秦汉游仙文学的超越,也忽略了他对魏晋盛极一时的游仙诗的开启之功,有失客观公允。今之学者论及曹操游仙诗,又往往忽略其自身思想的复杂多元,也较少将曹操对待神仙的态度与对待方士、方术的态度进行区别甄辨。本文试从曹操的神仙思想着手,重新解读其游仙诗。  相似文献   

16.
伍长、什长源于春秋时期军事制度的变革,步兵在西周以前尚不是主力兵种,春秋时期步兵发展为独立兵种。伍长和什长最早见于战国文献,战国的基层社会实行兵农合一制,伍长、什长兼有军事和民政职能。战国后期,多数诸侯国基层的里中普遍设置伍长、什长。秦统一六国后,将其基层体制推行于全国。秦汉时期里中的伍长和什长是低级里吏,承担着大量行政事务,其行政行为构成地方行政制度重要内容。秦国的伍老是高级里吏,不是指伍长。  相似文献   

17.
旅游活动在我国自古就有。秦汉旅游处于我国古代旅游发展的前期,是我国古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古代旅游的后期发展直接产生影响。通过审视秦汉旅游和借用现代旅游理论,进而讨论旅游于古代存在于否,并分析我国古代旅游和现代旅游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理论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构成文论的因素却在先秦、秦汉的文献中陆续产生。诗经中孕育了"美刺"和"兴寄"的文论母题,两千多年来,一直积极地影响历代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的朝代一般认为应为秦汉时期,但又有西周说、春秋战国说、东汉说等不同观点。论述了秦汉中央监察机构的设置(谏诤制度及谏官系统、御史大夫及其属官系统、丞相司职系统、司隶校尉等)、职权、运行机制及演变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今天的政权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