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目前国内电视业唯收视率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入手,探讨广受关注的"绿色收视率"概念及"绿色"电视节目评价体系重构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评价是电视媒体质量管理控制的前提,是电视节目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子系统.然而,我国早期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侧重于了解传播效果,大都停留在微观和粗浅的层次.而目前盛行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是由收视率调查和欣赏指数(Appreciation index简称AI也称作观众满意度)组成的二元标准.诚然,它的出现为传播者提供了一把了解观众的尺度,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弊端显而易见,收视率和欣赏指数侧重于体现电视节目"量"的标准,较少地体现了受众对电视节目"质"的评价.因此,单独凭借二元指标来评判一个节目的成败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以收视率调查数据为主的电视节目评价办法历经了20年,这个建立在抽样调查统计基础上的评估办法,强势地左右着我国的电视市场。单一数据评估办法显现出的导向弊端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电视的健康发展。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为当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所必须。城市广播电视台面对政策、市场、新媒体等诸多压力,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杨海 《新闻世界》2013,(8):68-70
随着我国电视业改革发展的深入,改变过去以收视率为中心的一元评价体系,建立包括社会影响、收视效果,经济效益在内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是大势所趋。电视台与新媒体的融合进一步深化,如何将新媒体影响力指标融入,也是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建设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分析一些重要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经验基础上,分析每个电视台如何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尝试探讨如何将新媒体指标加入到节目综合评价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评价的二元指标体系:收视率与欣赏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妍艳 《现代传播》2003,(6):121-122
在目前电视节目的评价体系中 ,占主导地位的收视率调查和曲高和寡的欣赏指数研究是节目评价中应用的二元标准。本文分别对收视率和欣赏指数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加以剖析 ,探究电视节目的科学评价方法。一、收视率的应用现状与弊端中国的收视率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发展于90年代并日趋成熟。收视率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电话法、仪器法 (人员测量仪 )与日记法等 ,由于这些方法各有利弊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收视率数据的精确度 ,可以根据调查目的的侧重点不同而去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使用。任意一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表明的是这个节目在多大…  相似文献   

6.
肖梅 《视听界》2002,(6):25-26
“收视率”已成为近年来在电视业、广告业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组。可以说,搞电视的人没有不知道“收视率”的,已经到了言必“收视率”的地步。收视率关系到电视台的生存发展,收视率成为评价电视节目的重要标尺,收视率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报酬紧密挂勾。影响节目收视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莉 《声屏世界》2013,(12):56-57
建立一个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可以抑制、扭转电视节目收视市场的种种乱象。那么怎样在履行政府喉舌职责的同时,在市场中挣得一席之地?怎样在央视和卫视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践基础上取长补短?收视率的比重占多大才合理?央视第二阶段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重在四大指标考核,即引导力(占25%)、影响力(占25%)、传播力(占50%)、专业性(占5%),此体系加大了社会效果和节目品质的考核比重,但这种评价体系周期长,人力、物力耗费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收视率调查存在的弊端以及"唯收视率"带来的不良后果,探索打破收视率独大的格局,提出:建立收视率调查、观众满意度调查、不同主体人员评议、媒体关注度等在内的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让电视节目回归健康均衡发展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9.
一个栏目或节目办得如 何,有多种评价的方法,有多 种分析的结果。单纯的一种评 价方法只能作为参数,不能作 为全面反映节目办得如何的 依据。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 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便成为电 视台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 工作。事实上,对电视节目的 评价必须是一个由多科学、多 层次的评价方法组成的体系, 这个体系提供定量和定性分 析,有了这样的体系才能较为 客观反映一个栏目或节目办 得如何。那么,完整的节目评 价体系应有哪些部分组成 呢? 1.收视率调查 这是目前国内外通常使 用的了解电视节目播出后观众 收看状况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收视率的高低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惟收视率论容易导致电视节目内容的单一和偏向。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中指出,收视率对电视的直接作用是导致"血和性、惨剧和罪行总能畅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对收视率的质疑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质疑许多人过分依赖收视率,把它作为评价节目的唯一标准;二是质疑收视率数据的准确性.面对第一种质疑,现在电视节目的评价体系已逐渐扩展,对电视节目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而面对第二种质疑,引入竞争并落实第三方监管是将是很好的形式.只有引入竞争,市场的推动力才会重新体现.只有落实第三方认证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收视率造假的现象,让收视率行业在公平、公正的第三方监管下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视界对收视率的关注始于80年代中期。198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口常收视率统汁,此后收视率调查工作不断发展.今天已进人连续的、采用日记法或仪器法的、常现性的收视率调查阶段,出现了专业性调查机构.电视业的发展,也要求收视率不只作为观众对电视传播的一种评判,而是要动态地回归到传播实践中,对传播实践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近几年随着视听市场的发育和成长,我国电视传播界对收视率缺乏感受、不够重视的情况有所改变。日前的趋向之一是,收视率在各台节目编制和排期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传播实践的影响与…  相似文献   

13.
马波 《新闻传播》2012,(6):89-90
笔者认为收视率并非"万恶之源"、"过街老鼠",评估电视节目不以收视率作主要评价指标,是不准确、不公允的,因为收视率才是广大群众对电视节目最直接、最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浩 《图书情报工作》2003,47(11):22-24
讨论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质量的测评方法,列出在网络信息服务中测定质量时的调查内容和指标,试图构架一个网络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欣赏指数与电视节目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台经营的品牌化是当今理论界.学术界的最新研究课题。同时也是电视台.电视节目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可是品牌化的标准是什么?品牌化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在电视节目的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收视率调查和曲高和寡的欣赏指数调查.究意谁更能说明品牌的“含金量”呢?我们尝试把欣赏指数与节目的品牌化联系起来发现.欣赏指数所反映的节目内在质量.观众满意度和忠诚度等等要素.对于电视节目的品牌化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弥补收视率调查的诸多不足.创造更健康、更积极的高品质电视市场。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多元化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是电视媒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使电视媒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电视媒体在建立节目评价体系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随着电视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内外电视业竞争日益加剧,需要对现有的电视节目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节目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评价渠道大致有三处:一是业内专家的评价,二是电视观众的评价,三是调查公司收视率的评价。业内专家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台长、总编、中心主任等电视台内的领导、电视从业人员、学者专家等。电视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评价手段主要有观众来信、观众来电、互联网发帖等。调查公司对收视率的采集主要来自机顶盒采录、电视收看记录,从统计学原理方面解释收视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电视媒体,已经没有人再怀疑收视率调查的重要性了。收视率统计数据已经成为电视媒体评价自己的节目,确定各频道和时段广告价位以及广告客户选择媒体、频道、时段和节目的重要依据。然而,当前我们的收视率调查还显得很不完善,其一是大部分电视台的收视率调查数据比较单一,只有收视率一个数据,无法对影响节目收视率的诸多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其二是现在的收视率调查体系还只能对节目进行播出后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而不能对收视率进行播前预测。在这种情况下,节目的改版调整和新节目的推出只能凭个人经验进行定性分析,而不能进行…  相似文献   

19.
收视率的概念厘定 全球电视受众测量指南(Global Guide-Ines for Televiston Audence Measurment,缩写GGTAM)对收视率的定义是:根据抽样调查即收视率调查所估计的、某个特定时段和空间里收看电视人口占所有电视渗透人口的平均百分比.其中,电视渗透人口是指拥有电视收视手段或工具的人口(也有指所调查空间中的所有人口).通过收视率调查,获得样本家庭或个人在连续观测的各个时间段内是否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它是为了检测节目的收视效果而采用的一种受众调查方式,目前我国的收视率调查以个人收视情况为数据样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12,(4):80-80
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明确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重视社会公众对节目、频道的评判和监督,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坚决扭转唯收视率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