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道德敏感性是指个体对情境道德含意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是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它与个体对情境的自动化加工及在加工过程中所伴随的直觉情绪有紧密的联系。研究发现背景因素(包括社会背景和情境背景)个体对情境的自动化加工、个体的道德图式、角色卷入及大学生人格特点都可能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因此,改善社会背景和教育干预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道德敏感性是指个体对情境道德含意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是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它与个体对情境的自动化加工及在加工过程中所伴随的直觉情绪有紧密的联系。研究发现背景因素(包括社会背景和情境背景)个体对情境的自动化加工、个体的道德图式、角色卷入及大学生人格特点都可能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因此,改善社会背景和教育干预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认知活动中的一个中心环节.认知心理学研究者通常认为问题表征就是理解问题,是问题解决者构建的关于问题的认知结构,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初始条件、约束条件的解释.本研究针对高中学生在化学学科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采取加强学生概念理解、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多种表征方式相结合、小组合作等一系列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是学习者学习的基本条件,任何脱离特定情境或场合的知识都是毫无意义的。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学习能使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有效迁移应用到解决社会生活中去。由此及彼,对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作业设计的研究,也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数学作业的特征和类型所谓"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数学作业",是指从学生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捕获真实情境或情境脉络,借此提出数学问题,让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真实情境的物理问题解决认知过程模型:情境理解、情境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操作,采用摄像报告分析法,研究了被试在简单情境和复杂情境下的物理问题解决认知过程。研究发现:在简单情境中,问题解决者在不同认知过程中所用时间与廖伯琴的观点一致;复杂情境下的情境理解和情境模型构建直接影响被试的物理模型构建与物理模型操作,更能体现出被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这对于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情境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社会也更需要具有重视合作、分享、责任、参与等公共担当意识与公共道德精神的“公共人”。由于现实情境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可以依托情境问题解决来培养公共人,促成学生养成良好品质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一般应该先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明确要干什么。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需求,从而引入教学。  相似文献   

8.
杜玉玲 《贵州教育》2010,(18):38-38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有效的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的。新课标提倡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持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情境的创设对于问题的引出、探索和解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学的发展源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提出源于具体的数学情境。基于PISA数学素养对数学情境的分类,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小学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可从个人情境性问题、教育情境性问题、职业情境性问题、社会情境性问题和科学情境性问题五个维度来进行小学数学情境性问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尤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使他们愿意为解决数学问题而废寝忘食,直到解决好问题为止。数学教学利用生活素材使数学学习形象化、具体化,利用生活常识理解数学知识,关注生活热点,解决热点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数学。创设活动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质疑情境等数学教学情境,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评价,给予鼓励,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学习对学习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特征和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中各环节作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一、"情境--探究"教学模式 "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探索、意义建构、自我评价几个基本环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习者对问题的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学习资料,形成创新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并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最终文现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达到对知识学习的自我建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习者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自我评价,以便在后续问题解决中改进和提高."情境--探究"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过程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题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背景材料,是产生数学概念、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条件。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鉴于此,针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实施对策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中离不开设疑提问,提问离不开相应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既有当前应当解决的问题,更应有与当前问题有关,可供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在于设疑。  相似文献   

15.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实践证明,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问题解决能力、态度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一、情境开放性试题题型特征情境的模拟性,开放性试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将所要考查的知识置于一个答题者所未见过的陌生的情境中,试题情境或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或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解题策略其情境往往是真实的,其数据往往也是实际问题中的真实数据,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必须  相似文献   

17.
非良构问题是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职业实践中的一类问题。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非良构问题解决技能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有效、顺利地解决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因此,在成人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应以非良构问题解决为基础。基于非良构问题解决的成人教学策略源于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具体可以围绕形成问题情境过程、协助问题解决过程和执行评估监控过程展开。  相似文献   

18.
耿夫相 《地理教育》2011,(10):36-38
一、PISA问题解决能力的界定PISA2003将问题解决能力定义为“个人通过认知过程来面对和解决现实、跨学科问题情境下的能力”。由此可见,PISA问题解决能力侧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以现实生活情境为背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方法的过程。PISA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就是收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知识和经验的...  相似文献   

19.
梁晓 《物理教师》2023,(1):34-39
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本文开发3种不同情境的物理问题测试卷,比较学生解决不同情境物理问题的表现特点.结果表明学生解决传统物理习题的表现水平高于情境化物理问题的表现水平,解决情境化物理问题的表现水平比原始物理问题的表现水平高;且成绩较好的学生解决不同情境问题的水平较为稳定,中等偏下的学生解决不同情境问题的水平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20.
居宏斌 《教师》2010,(20):89-89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而其中问题情境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技能和学习态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说明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与策略,并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