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着追求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脱离"真实"的道德需求,追求绝对的客观知识,脱离学生的"本真"生活,规训和控制生命个体,压抑学生的自由发展,以道德认知为评价标准,影响学生主体人格发展等诸种弊端.通过对这种现状的批判与反思,来透视高校德育中生命意识的遮蔽与缺失.在明乎困境的基础上,呼唤高校德育回归生活、回归自我、回归道德教育的本质,实现高校德育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德育过程中,科学的德育评价十分重要。目前高校德育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错位、评价内容以偏概全、评价过程缺乏针对性、阶段性等问题,高校德育评价应建立公平公正的德育考评机制,从“他评”为主的外在形式向“自评”为主的内在形式转变,从单一结果评价向多样结果评价转变,利用多元评价,实现学生真实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民办高校德育忽视了德育的主体对象,脱离了现实的生活根基,具体表现为德育目标偏离生活、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德育方法远离生活,从而导致了德育实效性低下。要提高民办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走德育生活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叙事研究逐渐透入到德育研究领域,回归教育生活、唤醒问题意识、反思教育过程、沟通理论与实践成为德育叙事的理想追求。然而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叙事视野狭窄化、叙事主体单一化、叙事内容浅薄化、叙事情节虚拟化等弊病。文章立足德育本真,回归生活教育扩大研究视野,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叙事内容,关注真实教育事件,以促进德育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模式,使评价信息由原来的来源单一转变为来源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真实。在学生评价中,学生自我评价是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体现的是一种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性评价观,评价的标准是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之上设定的,评价的内容涵盖了认知因素(即智力)、情感因素(如好奇、兴奋)以及体验因素(如自信、自律、自尊等)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6.
尽管量化评价在学校德育评价实践中具有合理性,但过度的量化评价会导致如下弊端:窄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割裂道德结构的完整性,忽略德育的境遇性和人文性,助推学生的功利心理,忽略德育评价的情感属性。第四代评价理论强调“人”而非“数据”,强调多元价值主体之间的协商,强调从科学主义评价范式向人文主义评价范式转型,为超越德育评价的量化困境提供了可能性。据此,德育评价应实现对过度量化评价的质性超越,在理论层面框定质性德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实现德育评价方法的质性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动态、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方法体系;以学生的真实道德需求为根基,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张;加强叙事性评价团队建设,以多元责任取代单一责任;完善质性德育评价方法,理解并欣赏德育评价过程本身;评价结果的运用回归育人本质,构建叙事性、连续性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评价更多的是强调为社会服务轻视个人需要、评价主体单一、价值取向单一.这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现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建立多层面评价德育评价方法,即:确立立体化德育评价内容,运用多层面德育评价方法和实现多样化德育评价主体,以及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学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德育生活化要求通过学生主体的德育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人生的价值,感悟生活的真谛,形成高尚的情操,不断优化自己的道德行为。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活动、德育管理、德育评价五个角度对初中生德育生活化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科学课程学习评价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明确自我评价的内容,构建合理的自我评价的标准,灵活运用代表作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及制定评价量表等多种自我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核查、反思自我评价的结果,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评价不等式     
多元评价不等于没有标准。这里所说的标准,不是像标准答案那样标准。多元评价的标准,从实践层面看,强调一个“真”字,就是说要讲究真实评价,符合学生的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的评价是没有说服力的评价。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鼓励而鼓励,夸大事实,搞假鼓励。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去评价,不能在横向比较中去评价。从对象上看,要突出“全”字,即全面评价学生。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评价内容。从评价者看,应该从多角度对学生评价。评价标准是客观的,评价者拥有评价标准的使用权,但不可以随意使用。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科学课程学习评价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明确自我评价的内容,构建合理的自我评价的标准,灵活运用代表作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及制定评价量表等多种自我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核查、反思自我评价的结果,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命关怀理念认为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当前中国幼儿园课程评价存在评价目标封闭化、评价内容脱离幼儿生活、评价过程忽略幼儿的主体性、评价结果追求整齐划一等问题。为了回到教育的原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课程评价应强调评价目标体现生成性、评价内容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评价过程彰显幼儿的主体性和评价结果尊重幼儿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小学德育缺乏实效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在德育目标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发展水平;在德育内容上,忽视学生的主体道德需求;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德育功能;在德育途径上,忽视学生的主体道德实践;在德育评价上,忽视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提高中小学德育主体性的应对策略主要有:更新德育理念,体现主体性;调整德育目标,体现层次性;充实德育内容,体现生活性;创新德育方法,体现自主性;拓宽德育途径,体现开放性:完善德育评价,体现过程性。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把德育内容内化为一个人稳定的品质。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德育的真谛是育人。可见,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必须也只能通过学生来体现。而原有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重知识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重均衡轻个性”  相似文献   

15.
蓝同磊 《教育探索》2006,(8):101-102
学校德育低质低效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德育观念陈旧,内容缺乏时代感和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目标空泛且缺乏可操作性,忽视师生的主体意识,等等;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细化德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一体化校内外德育结构。  相似文献   

16.
道德源于生活,因此,道德教育也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通过反思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可以从德育理念、德育价值、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途径等几个方面来探究道德教育应回归现实生活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政治课的道德教育必须回归主体和生活化技工学校传统政治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弊端,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脱离,道德教育与生活割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主体性缺失,德育过程脱离学生生活,德育情景脱离社会实际,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知行脱节,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对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华  张典兵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89-97,124,120,121
德育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理论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信息,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所进行的在事实基础上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探讨德育评价的内涵、功能、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评价过程、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科学厘定德育评价概念,加强德育评价的元研究、实证研究,注重历史研究与比较借鉴研究相结合,运用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关照德育评价理论的发展以及重视人文主义价值趋向是促进德育评价理论健康而科学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真实性学生学业评价是通过模拟场景的真实性任务,解决旧有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实现学生评价主体、方式、内容的多元化,以期达到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理念。在开展评价过程中,通过设立科学性真实任务,建立多元评价主体,真正实现准确、客观、全面、发展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刘志 《成才之路》2011,(34):16-16
生活世界是学生所感觉到的、日常生活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学生以直接的生活经验来面对世界、面对自身。德育内容来自于生活世界,因而德育内容应是生动活泼的,应受学生喜欢的。而在大部分的职业学校里,学生德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已脱离学生的生活,表现为德育内容缺乏可感性、现实性、时代性、层次性等方面。一、德育内容缺乏可感性从目前学校德育的实际情况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