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设计意图] 黑暗,幼儿并不陌生,如,夜晚,关灯后的卧室,晚上漆黑的马路.“摸黑走”是幼儿生活中的日常经验.与“摸黑走”接近的“蒙眼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更为熟悉一些,如游戏《猜猜我是谁》,《抓住我了吗》等等.《3-6岁儿童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动作发展指出:5~6岁幼儿能通过蒙眼走路等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大班体育活动.将《指南》的目标与教育建议融进情境游戏中,让幼儿的体能在游戏中得到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林颖 《教师》2024,(5):84-86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引领下,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文章首先分析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构成要素,其次在绘本、生活、游戏、实践、主题视角下,研究具体的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提出可行的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旨在使大班幼儿数学活动克服“小学化”发展趋势,有益于大班幼儿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3.
归属感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归属感对于幼儿来说,可以从安全感、价值感、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四个方面来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对孩子来说,除了在幼儿园开展的集体活动外,户外拓展活动也是提高归属感的一种有效途径。户外拓展活动是幼儿离开幼儿园与家庭环境,在其他  相似文献   

4.
《指南》作为纲领性文件,对教育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开展大班美术活动《远古印迹》时,我以《指南》为准绳组织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本文从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教育方法的运用和评价的方式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组织这个美术活动时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看法和情感。  相似文献   

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中对于大班幼儿提出的目标是“能够连续跳绳”,提出的教育建议是“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根据纣旨南》的精神,结合本人对幼儿园大班跳绳教学情况的观察,本文试图通过总结目前幼儿园大班跳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关注周围的教师。有的幼儿会自豪地告诉小伙伴:“我认识某某班的老师哦!”“某某班的某某是我的好朋友!”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和体现。大班幼儿再过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将面对新集体、新同伴、新老师。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6,(25):221-222
绘画是幼儿美术教育中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绘画教学对发展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大胆表现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绘画时不适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指南》精神,我们在绘画活动中大胆尝试,探索出了一条以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幼儿个性为主的新的绘画教学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中对于大班幼儿提出的目标是"能够连续跳绳",提出的教育建议是"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根据《指南》的精神,结合本人对幼儿园大班跳绳教学情况的观察,本文试图通过总结目前幼儿园大班跳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幼儿学会合作与分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强调幼儿能在游戏活动中能与同伴进行分工合作.学前期是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建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游戏.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值得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李志瑛 《教师》2019,(18):121-122
乡土文化渗透于教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研究的热点话题。教师需要选择幼儿身边的地域文化资源,以回归幼儿生活世界为价值引领,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充分运用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在大班主题活动中渗透乡土文化。文章尝试着把福建省连城县的雕版印刷与大班主题活动结合在一起,采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在主题中引导幼儿把对家乡文化资源的感知在一日生活中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客家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本期问题:如何在幼儿入学准备教育中做到教师和家长步调一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主要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的强化训练以及防止成人化、小学化倾向。可是,家长却对我们大班还没有进行识字、写字以及算数的学习不太理解。作为一个大班老师,我该如何做好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的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意图:《"可乐"变"雪碧"》是一节关于碘酒溶液与大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实验课,可乐和雪碧是幼儿最喜欢的饮料,也是现实生活中,幼儿最熟悉的东西,但本次活动使用的教具是类似于它们又不同于它们的,因此实验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纲要》提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以及《指南》中指出的:"大班的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提出:5-6岁的幼儿要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距离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大班幼儿要达到这个动作发展目标,既要灵活运用一定的动作技能,又要具备勇气。于是,邀请家长尤其是幼儿父亲来园参与相关的活动,相信更有助于幼儿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还能增强集体游戏的趣味性和安全性,拓展幼儿的交往面。本次体育活动是"快乐运输队"在"我是大班  相似文献   

15.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好奇和探索的行为比比皆是。老师要做的就是始终对此保持敏感性,尊重和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适宜地选材并组织教学,发挥它的教育价值,让我们的教学在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根发芽,进而开花结果。在《你变我变大家变》主题中,当笔者发现幼儿对万花筒、镜子产生兴趣之后,设计组织了大班科学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中明确提出的美育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中提出“体、智、德、美诸方面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依据《规程》中提出的美育目标,结合我们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制定了我班美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是:“(一)  相似文献   

17.
归属感的培养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归属感强的幼儿往往会有较强的安全感,更加积极主动,更具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也更能够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与小、中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已经在幼儿园度过了两年的时光,是幼儿园里年龄最大的群体,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归属感的问题,积极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让幼儿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幼儿归属感概念及案例进行阐述,从培养幼儿的交流感、舒适感、安全感、认同感、幸福感等心理学角度,分享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幼儿归属感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享受快乐的殿堂与收获成长的乐园,并让每个幼儿笔下的作品闪耀个性的光芒?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教育建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解放幼儿头脑 《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以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为铺垫,通过“旁敲侧击”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主动思索,积极想象.  相似文献   

20.
科学区角是为幼儿创设的,可以进行实验操纵和科学探索的空间.让每一个幼儿都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材料的投放起到直接和关键的作用.《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幼儿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的特点.所以,如何在大班正确地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