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在线用户评论习惯,探索用户评论行为对评论时间的影响作用因素,对电子商务运营商探究用户评论行为规律及探索潜在用户评论时间偏好具有重要的潜在商业价值。[方法/过程]基于TAM模型抽取在线用户评论行为时间特征规律研究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通过抽取消费者购买行为和评论行为的时间间隔为时间序列,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假设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对在线评论数据的实例验证,本文所构模型能够很好地发现在线用户评论行为对评论时间的影响作用关系,对消费者评论行为的时间特征规律发现和预测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从信息觅食理论出发,分析点评类软件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的内在机理。[方法/过程]以信息觅食理论为基础,围绕信息线索、斑块模型和菜单模型构建了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352份有效样本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检验。[结果/结论]评论内容质量、评论丰富性、评论效价以及评论者资信度4类信息线索均会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斑块收益感知,进而正向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此外,评论效价也会直接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本研究在理论层面深入揭示了消费者在线评论搜索行为的内在机理,延伸了信息觅食理论的研究情境与边界;在实践层面为点评类软件的功能优化及引导消费者有效搜索在线评论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理解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文章采集淘宝网400多家店铺的在线评论信息,基于S-O-R模型(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Model),从消费者学习的角度,研究体验型商品的在线评论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假设进行实证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好评数量、描述评分、有图片评论数量、追加评论数量和累计评论数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造成影响,中评数量、差评数量、物流评分和服务评分影响效果不显著。文章最后提出了建议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研究在线问答社区中不同社会支持与社区信息如何影响“潜水中”社区成员的认知与行为,分析在线问答社区中潜水用户在线体验,以提高社区活跃度。[方法/过程]构建提问信息效价与回答社会支持之间的匹配对潜水用户(视作观察者)的平台满意度和参与意向的影响模型,采用2(接收信息效价:积极vs.负面)×2(社会支持类型:情感vs.信息)组间实验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在线问答社区中信息效价与社会支持对潜水用户的认知与行为影响存在差异且对感知有用性和敏感性有交互效应,在积极信息中,潜水用户对情感支持比信息支持有更高的敏感性,而在负面信息中,信息支持比情感支持有更高的有用性;同时不同问答情景导致潜水用户的平台满意度和参与意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在线问答平台的付费模式包括付费提问与付费围观两种,对用户的付费围观行为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用户付费围观行为,为在线问答平台持续吸引用户和优化目前的付费围观模式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选取18个样本作为半结构化访谈对象,对获取的访谈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提炼出在线问答平台用户付费围观行为的路径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触发用户付费围观行为产生,即用户通过浏览与搜索的方式发现围观问题,并付费查看回答,根据回答是否满足其需求,做出是否继续进行付费围观或进行付费提问的决定;回答者因素、围观者因素、其他用户因素和平台因素都会对用户的付费围观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理解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影响的主要动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和网购顾客消费体验对在线评论行为作用模型,构建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影响的动因模型,并提出若干假设,最后通过数据采集,采用AMO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消费者——网站关系、在线评论数量、在线评论质量、在线评论接收者专业能力、在线评论接收者涉入度、在线评论接收者感知风险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在线评论者资信度和在线评论的时效性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消费者和网商营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虚拟社区用户集体意愿研究。[方法/过程]结合在线问答社区特点,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先后利用SPSS 23.0和AMOS 21.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认为,虚拟社区感、社会资本均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在线互动、线下互动除了直接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还可以通过虚拟社区感、社会资本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消费者感知有用性为中介变量,探讨在线评论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根据"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引入认知需求作为调节变量,研究认知需求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线评论质量、效价、消费者信任倾向、评论者专业性通过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消费者认知需求对评论质量、评论效价与评论者专业性与感知有用性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而对在线评论数量与感知有用性之间的关系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探究用户如何通过观察他人回答来提升知识贡献能力有助于优化平台的信息推送方式和用户的观察学习行为。[方法/过程]以国内最大的问答社区“知乎”为例,收集了用户的点赞和回答数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并使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了观察回答和关注行为对知识贡献的影响。[结果/结论]观察回答的数量和质量能显著提高用户的知识贡献,但质量较高时会负向调节其对知识贡献的影响。观察回答与关注用户、关注问题的相关性会显著提高用户的知识贡献,但与关注话题的相关性会显著降低用户的知识贡献。对于粉丝数较高的用户,观察回答与用户关注内容的相关性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网络购物的兴起,在线评论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度增加,消费者在网络购物前会参考购买者评论,作为购买决策的指导。在线评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产生购买行为。论文在对线评论及其感知有用性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在线评论有用性感知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购买意愿的研究现状,确定态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再提出研究假设: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经过了态度的中介作用,建立研究模型,并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旨在为后疫情时代下消费者的渠道迁移意愿研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PPM模型结合TAM模型为理论基础,从推、拉、锚定三方面研究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对生鲜电商在线评论进行文本分析得出,线上渠道的平台服务、产品质量和包装物流会影响消费者感知线上渠道有用性,将这三个因素代入模型拉力因...  相似文献   

12.
毛郁欣  朱旭东 《现代情报》2019,39(8):120-131
[目的/意义]目前各大电子商务网站产生了海量的评论信息,对于消费者而言,查阅和分析这些信息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评论的有用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消费者过滤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方法/过程]为此,本文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在线消费者评论的有用性评价模型,为消费者的网购决策提供支持。该模型主要基于分类算法,识别在线消费者评论的有用性,并按其概率值大小进行排序。根据在线消费者评论的特点,提取了一系列分类特征用于其有用性评价,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对评论进行分类并从中识别有用的记录。利用来自B2C电子商务网站的3个在线消费者评论数据集(手机、女鞋、糖果巧克力)对提出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量化地评价在线消费者评论的有用性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排序。该模型主要依赖语义特征进行排序,而对非语义特征的依赖较少。通过选择合适的概率阈值,能够缩小验证空间,并显著提升分类精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投票机制有利于信息消费者筛选高质量回答。本文以用户原创回答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知识分享用户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以信息接受模型为基础,基于知乎社区71 495条回答,结合文本分析与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从回答特征、回答质量和回答者特征3个方面探讨知识分享有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回答特征(及时性、图片或引用)、回答质量(答案中心度、情感支持)、回答者特征(社会网络中心度、可信度)均对回答有用性投票具有正向影响。回答的语言多样性对回答有用性投票具有负向影响。本研究通过实证进行客观分析,有利于促进回答者贡献高质量回答并对社会化问答社区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昂  赵志杰 《现代情报》2019,39(10):38-45
[目的/意义]在线评论在消费者网络购物决策过程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日益显著,探索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对消费者和商家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信号传递理论为框架,从与评论内容、评论者和反馈有关的信号构建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模型,同时考虑商品类型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信号环境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亚马逊中国网站获取客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负面评论、评论字数越多、评论含有图片、评论者对信息有披露、评论者排名越靠前、评论回应数量越多则评论有用性越高,商品类型在评论情感倾向、评论图片对评论有用性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并且信号影响评论有用性受到信号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态度功能理论、ELM理论和选择性假设理论,通过针对207名被试的情境模拟实验,研究了负面在线评论质量(高VS低)、消费者卷入度(高VS低)和性别(男VS女)三个变量对消费者满意度和购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负面在线评论质量对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以及购买选择具有显著影响;b.消费者的卷入度对消费者的产品满意度和购买选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c.负面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产品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对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d.负面在线评论质量和卷入度对消费者的产品满意度具有交互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从网络零售商角度对负面在线评论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阳  王伟军  刘智宇 《情报科学》2018,36(10):156-163
【目的/意义】从在线负面评论信息的特征性因素出发,研究其对潜在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并探究 消费者动机性对各个因素的影响路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方法/过程】根据精细处理可能性模型(ELM),依据 潜在消费者涉入度高低分别从外围情境感知路径和核心认知加工路径构建理论研究模型并通过实证方法进行验 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负面评论信息的负面情感倾向,评论时效性,感知风险对潜在消费者购买意愿均有 显著影响作用,其中负面情感倾向效应最大。而消费者动机性只对感知风险和购买意愿间关系调节效应显著,说 明潜在消费者动机性越强,对负面评论信息的感知风险越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究产学研机构知识消费者在学术社交网络问答服务中的行为和需求特征,以提升用户学术 交流效力,为平台优化提供支撑依据。【方法/过程】本文以ResearchGate问答服务中的知识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运 用方差分析、层次聚类、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产学研机构的用户行为,并从时间维度揭示行为特征演化和 需求变化趋势。【结果/结论】提问特征上,产学研机构知识消费者提问标题长度和添加标签数量及变化趋势有一定 相似性。信息需求上,三类机构知识消费者关注内容较分散,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更多共同话题,但各自个性化需求 占比却更高,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占比较低。在2010-2019年间,除共同高频话题呈现稳定或微弱下降的趋势外, 企业高频话题多为下降趋势,高校和科研院所呈上升趋势的高频话题居多。【创新/局限】从机构视角对比研究知识 消费者行为,促进用户问答效用的提升及学术社交网络问答服务的优化;本文局限性在于只选择顶尖产学研机构 和ResearchGate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周梅华  李佩镅  牟宇鹏 《软科学》2015,(1):101-104,109
以心理距离理论为基础,探讨在线评论内容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第一,在线评论内容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受到消费者对评论内容心理距离感知的中介作用;第二,不同产品类型调节下,评论内容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同。其中,非信任型产品的消费者更关注高评论质量内容;而信任型产品的消费者更在乎评论内容的高感知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安静  郑荣  杨明中 《现代情报》2017,37(1):106-111
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面对海量的网络销售商家和平台,如何甄别出有效的在线评论信息从而提高网购消费者的购物决策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开展对在线评论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围绕“消费者个体特征与在线评论有效性”这一主线,构建消费者个体特征对在线评论有效性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设计测量量表,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均对在线评论有效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口统计特征对在线评论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理解用户需求是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在线评论作为用户偏好表达的重要渠道,是企业发现用户需求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如何从在线评论中有效挖掘出用户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方法/过程]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KANO模型、面向在线评论的用户需求分析框架。首先利用LDA主题模型从在线评论中抽取商品属性,然后基于BERT模型标注出不同属性上的评论短句,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最后依据不同属性上的评论短句与情感分析结果,通过KANO模型分析用户属性需求。以手机评论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将商品属性分为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与无差异属性四类,并以可视化结果呈现。实验结果表明面向在线评论的用户需求分析框架能够有效提取在线评论中用户的属性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进策略参考。[局限]样本数据集有限,存在不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