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耶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代彭康提起耶稣,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被西方人尊为“圣人”。《圣经·新约》中称他为“拉比”。“拉比”是希伯来语音译为“夫子”,是对教师的尊称。耶稣本人并无著述传世,他的言行记录于使徒的一些著作,特别集中反映在《新约》...  相似文献   

2.
牛鸣 《世界文化》2023,(8):22-25
<正>2019年,由美国导演彼得·法雷利执导的电影《绿皮书》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用一段泪水与温暖并存的南下之旅,将黑人身份认同与白人主流文化的矛盾再次搬上了荧幕。电影采用了双男主演绎的方式,对撞式地将粗枝大叶的白人托尼和谈吐不凡的黑人谢利博士组合在了一起,以“黑”和“白”两种视角、以谢利博士为缩影,向观众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群体在面对“黑”“白”两种文化时的踌躇与迷惘。《绿皮书》并非新作,但其中表达的内核依然不过时。  相似文献   

3.
正熟悉梅尔·吉普森的观众自然不会忘记《勇敢的心》《耶稣受难记》和《启示录》这些电影,硬汉形象、暴力美学和文化历史记忆是他电影的标配。在经历后两部电影给他的诸多非议后,这次的新作《血战钢锯岭》显然带有重振威风的意味,毋庸置疑,这次的挑战增大了,在表现人物方面几乎完成了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而说服观众的难度自然陡增。“二战”期间,一个叫戴斯蒙德·道斯的美国医疗兵,  相似文献   

4.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7,(1):31-32
或许13对于金基德并不是一个幸运的数字,《时间》并没有为我们展现一个原汁原味的金基德。电影对于韩国“整容”的现状进行的声嘶力竭的批判使得电影本身丧失了导演原有的东方式的神秘主义气质,因此《时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电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圣诞拾粹     
圣诞节是基督教的重大节日。“圣诞节”的名称来历于“基督弥撇”的缩号:弥撒是教会的种礼拜仪式:“圣诞节”的初衷是为纪念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诞生的礼拜仪式。  相似文献   

6.
《圣经》(Bible)即《新旧约全书》,系由犹太教经典《旧约》和用希腊文字写成的《新约》两部分组成。《旧约》是古希伯来民族(犹太民族前身)用本民族文字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写下的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于公元前1世纪汇编成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发展创始时本无典籍,便先借用《旧约》,而同时又在用希腊文字创作自己的典籍,约在2世纪中叶完成了《新约》的写作。在这之后,《旧约》与《新约》的合订本就成了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在为其汉文译本定名时,译者按照我国将重要文献都称作“经”的习惯,也将译本定名为“经”,但为避…  相似文献   

7.
王薇 《世界文化》2006,(11):41-42
一、《论语》与《圣经》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之核心——仁爱《论语》和《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经典文本,它们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之说,这高度概括了《论语》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西方,《圣经》是基督教的圣书,自中世纪以来,《圣经》有“惟一的书”和“书中之书”的称号,从世界文化史上看,一千多年来没有第二部书能够像它那样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那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占据中西文化中心位置的《论语》和《圣经》,他们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也有相似之处。《论语》是孔…  相似文献   

8.
耶稣打哈哈小议金译《尤利西斯》中的打油诗“耶稣逗乐歌”陆婕文学翻译难,译诗更难。诗是一门特殊艺术,语言、意境、韵律…种种特点都要照顾到,译诗不仅形似还要神似,神形兼备的要求给译诗带来了难上加难。打油诗本身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品位,但是它在《尤》书...  相似文献   

9.
正自16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宫廷绘画对基督教艺术的模仿与借鉴开始,印度基督教绘画艺术就已不经意间开启了基督教绘画艺术本土化的探索。在随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印度数代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基督教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从耶稣形象的变化中可窥见一斑。无论是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还是创作风格的选择,都已拥有了显著的印度特色,呈现出印度艺术家对基督教与耶稣本土化方面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努力,为世界基督教绘画艺术积累了大量的创作与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0.
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本就“空”观、“中道”观以及“无差别”观等几个方面,对禅宗的要典《坛经》的般若思想进行了剖析,展现了最具中国化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虽然与印度佛教有着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但也体现出它结合中土儒道两家思想对佛教的革新化改造。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出现了年轻的一代,即所谓的“新生代”。其中最能体现个体写作与生存困境并在体制外制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广泛影响的是贾樟柯。贾樟柯编导的“故乡三部曲”及《世界》等,均以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历史和现实变迁为素材,倾心观照各类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及其生存境遇,在颇具写实特征的叙事和影像中。展现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一隅及其历史一瞬。  相似文献   

12.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独特的景观,它综合多种艺术形式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其魅力所在。然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末法国新浪潮的发展,由《电影手册》诸多编辑提出的“作者论”强调了电影创作中导演对艺术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电影的风格形式和主题内涵便和导演的作者身份联系起来,由此导演这个职业属性具备了艺术家的特质,而不仅仅是电影产业中的简单的从业人员。当导演对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把握能力,或者能够在个人创作和制片商要求的矛盾中形成某种平衡,那么他便可以向作品浸注个人风格并表达内在思想和人文关怀。此外,根据导演的个人经历和其所在的社会背景,其电影作品势必呈现出与其周遭环境、地缘政治、社会历史相关的种种内在。  相似文献   

13.
科幻片是好莱坞的重要电影类型之一,它一般通过阴森可怖或匪夷所思的残酷景象给观众以强烈的刺激,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心理和情感体验,所以它在美国长期拥有大量的观众,成为好莱坞最卖座的片种之一。事实上,在数量浩繁的科幻片中还可以按照内容、风格细分出许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星球大战》展现的是“对地球以外的力量的恐惧”,而《佛兰肯斯》勤展现的则是“对现代科学的恐惧”。  相似文献   

14.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5,(7):24-25
特吕弗的《日以继夜》和费里尼的(《八部半》有些相似,都是描写导演创作过程中的混乱状态。但是两的不同点在于,《日以继夜》通过展现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从外部世界的混乱对比导演内心世界对电影的热爱,而《八部半》则直接透视导演的内心世界,不仅仅表现了导演的精神苦闷,而且透露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厌烦和矛盾情绪。  相似文献   

15.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7,(5):24-25
只有黑暗穿过了玻璃——《犹在镜中》 在伯格曼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结婚之后,其电影风格走向了室内化。在我看来,这种电影风格的变化,混合早期的学化对白,由此形成了最典型的伯格曼风格(有些评论家称之为“室内心理剧”)。在这种风格最大的转折期,伯格曼拍摄了震惊世界的“上帝沉默三部曲”——《犹在镜中》、《冬之光》、《沉默》。这三部曲真正体现了导演对于神学的怀疑态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侠电影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好莱坞势力充斥一切角落的时代里,寻遍世界各国商业电影,大概只剩下两类影片能够以一个完整的类型片的地位与美国电影相抗衡,一个是印度的歌舞片,再一个,就是中国香港的武侠电影。电影首先是视觉的艺术,综观电影发展史,几乎所有国家的电影业在无声片时期都走过一段类似的道路。梅里爱的银幕魔术为此类电影创造了最基本的武器,此后就是各国电影自显其能的时代了。美国早在1912年就拍摄了《宾虚传》,法国则拍摄了《吉斯公爵的被刺》和《方托马斯》,意大利的《卡比利亚》等历史片则更成为日后好莱坞历史巨作的滥觞。而在旧中国,则是长达20多年的武侠神怪片潮。中国的武侠神怪片受以京剧为主的传统戏剧影响极深。中国第一部电影,其实就是把谭鑫培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景银幕化了而已,这几乎可以说就是最早的武打片。以后的《四杰村》、《王氏四侠》、《盘丝洞》等影片逐渐确立了武侠神怪片的若干基本元素,替后来的武侠片奠下许多特殊模式。比如:侠客的服饰及造型,灵感是源于京剧里的小武。神乎其神的功夫特技,是在胶片上再加工的,今天武侠片里的放飞镖和呼呼掌风,其实上世纪20年代早已有过。那之后,才有了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而且一经...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龙生九子各不同。《圣经·旧约》里刻画了性格不同、"职业"有别、命运迥异的该隐、亚伯兄弟和双胞胎以扫、雅各兄弟;在《新约》福音故事中,则有马大和马利亚这对姐妹花,她俩身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体现出灵魂追求与肉体需求的层次不同。圣经中耶稣向马大和马利亚两姐妹传道的故事(《路加福音》10章38—42节)展现了这对姐妹截然不同的形象——关注神圣教诲的马利亚与投身世俗事务的马  相似文献   

18.
电影《黑客帝国》中,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用以下场景向他们所崇拜的鲍德里来致以敬意,在电影里,救世主尼奥翻开了一本由鲍德里来所写的名为《拟像与模拟》的书,而这本绿色封皮的“书”里面装的则是一张与全世界人民性命攸关的光盘。[编按]  相似文献   

19.
马月兰 《世界文化》2013,(12):22-24
提香威契里奥(TizianoVecellio,1482—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艺术家。其绘画《基督与法利赛人》(又名《纳税钱》)创作于1516—1518年。据记载,该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乔托《犹大之吻》壁画的启迪,情节来自《新约马太福音》第22章耶稣与法利赛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约1896年间,由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传人印度。上个世纪初,印度的数部影片均为英国人和在孟买的百代分公司的法国技师拍摄的。1913年,于英殖民统治下的印度诞生了第一部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其导演为“印度电影之父”巴尔吉。该片以西方神话故事为版本,展现东方一个神秘的古老明国度的故事,立刻受到当时盲率超过50%的印度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