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信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输入大脑,中枢神经就会产生次第有序的反映。这种反映反复多次,就会逐渐造成心理活动的某种“准备状态”,从而用固定的思路和习惯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这便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强烈的专注性和倾向性,将促进人们在类似的情境中迅速地甚至是能动地作出反应,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但是在变化了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刘北荣 《云南教育》2001,(23):46-47
创造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介绍几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一、突破定势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习惯于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一种定势心理。一般地讲,形成定势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创新意识就难以产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定势心理,启发他们独立地、多角度地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课堂讨论时,就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只要答得合理,就应允许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存在。例如,在比较720和512…  相似文献   

3.
思维是教学艺术活动的核心。初中学生的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因此他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还常偏重于背诵知识的结论 ,习惯于套用这些结论进行思考 ,表现出较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们常把“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并能正确地应用”作为语文教学的要求 ,实际上这种要求就容易形成思势定势 ,因为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思维定势才标志着学生已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方法 ,这无疑对语文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 ,思维定势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 ,在分析新的问题时 ,就会偏向于某种…  相似文献   

4.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的一种思维惯性,即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向。人一旦采用某种思维方式获得成功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定势,碰到新问题,也要用老经验去试一试,按固定的模式去验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5.
人的思维是有一定规律的,当人们对某个问题用一定的方法或模式解决后,在人的头脑中有了较深的印象,也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学生在解数学题目中,同样会产生这种现象.在不变的情况下思维定势用得恰当就会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在理解科学知识、探索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我们应当让孩子们打破错误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与价值取向江焕湖人们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实际,又受人们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路,人们总是通过筛选,把自己接触到的感性材...  相似文献   

8.
提起思维定势,人们在认识上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认为它同发散思维对立,同培养能力对立,似乎它已成了一个贬义词.不少人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其积极的一面.因此,重新认识、正确评价定势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1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定势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对教学的双重影响马宁,段春花思维定势是人们在认识和解决某一类问题时形成的某种模式化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是随着人们对问题认识和了解的深化与成熟而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思维现象。对于同一类型的问题,思维定势往往能提供最简捷、科学的思路,有助于问...  相似文献   

10.
从摆类问题谈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杭州外国语学校吕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进行思维,经历得越多越有效,并且,在新的相似情景中,就会优先使用这一方式,这就是思维定势.在物理解题中,学生运用记忆中储存的知识可加快解题速度,使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学上,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定向预备状态,人们依照既定的方式去进行思考。它能帮助人们迅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技一定的方向、一定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时,往往沿用旧的思维方法去思考新问题,这也就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了构词法后,掌握了某些动词后面加后缀tion可以变为名词,形容词后加1y可以变为副词等语法规律,这就是思维定势积极作用的结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以tion结尾的都是名词,以1y结尾的都是副词。如果以上思维成了定势,就会产生消极作用,以至于有的学生见到了1onely和fnendly时也认为是副词。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维定势在教学中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在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思考,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因此教学中常常  相似文献   

13.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采用某种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惯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主动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某种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数学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消解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的思维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定势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它们的关系如图: 什么是定势与定势思维?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中的定势包括定向、定法、定序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凭着自己的表象,拘泥于某种框架,形成思维的定势。要改变这种定势,教师就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其积极思维,使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勤于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精神。俗话说:学,源于思,起于疑。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6.
浅谈思维定势与中学历史教学马自玲思维定势指的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影响人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它有时有助于学生进行类比思维,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正向迁移,独立解决某些问题;但它也易使学生盲目运用特定经验、习惯方法解答一些...  相似文献   

17.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作用及对策浙江省玉环县教委教研室郑青岳所谓定势,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思维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对定势思维,人们在...  相似文献   

18.
反推法就是逆向思维。我们如果受某种习惯势力或心理定势的影响,往往会按某种思维定势办事。当这种习惯性思路和实践不能带来预期的成果时,我们就应尝试改变思路,摒弃学习惯性思路,“反其道而行之。”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尝试着使用反推,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问题的思考都有一种习惯趋势 ,每遇一个问题 ,就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 ,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在学习活动中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 ,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 ,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 ,从而使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某种习惯思路去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 ,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  相似文献   

20.
梁丽勤 《广东教育》2005,(12):58-58
利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按照某种固定的思想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既定心理倾向,称为思维定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假若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思维定势的规律,可以促使新的学习情境转化为旧的学习情境,扩大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奈件不变时,能更迅速地感知对象并做出合理的反应,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环境奈件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势就容易使学生盲目运用已有经验,依样画葫芦,妨碍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造成错误判断,有时还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曾经有位教师问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