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人格不健全的青少年走向社会后给今后事业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情商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之一,通过体育课中情感的设计满足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需求.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宽容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发展健全的人格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生病。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对学生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体育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面对21世纪的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健康的心理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心理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家庭教育不够成功,学校课程与环境复杂,逆反心理表现突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并指导家庭教育优化,控制和转变学生的逆返心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而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霞 《今日科苑》2007,(14):200-200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程又与健康拉起了手,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8.
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一个健康的幼儿除了身体健全,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的心理素质、体育锻炼、家庭氛围都是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谢展洪 《今日科苑》2007,(2):121-121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天津市的统计,在该市5万名大学生中,约有16%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疑  相似文献   

10.
阳爱国 《科教文汇》2011,(24):100-101
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个性、健康的心理、较强的心理调适与承受能力,就难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正处于心理躁动的青春期的高中生心理是否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高中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杨惠英 《今日科苑》2009,(16):259-259
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铁 《内江科技》2016,(4):120-12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健康,无论是身体的健康还是心理的健康。社会发展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心理健康可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所以大学生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而高校展开体育社团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也是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丰富学生的精神文明生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常来说,人的心理行为过程是环境与人格相互作用的结果,培养和塑造健康人格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他们成才和心理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初中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对初中生进行审美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通小说审美教学,可以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也能很好地渗透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任性、孤僻、逆返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采用心理普测、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教育等方法和手段,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心理问题行为,促成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对学生的健康评定应一分为二。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情形,千变万化的家庭情况,独生子女给孩子带来的困惑等等,学生的心理变化无常,有的学生很阳光,有的学生心理却很阴暗……这就需要时时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的心理发展都能趋向于健康,使他们的心理都能和学生的实际年龄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和语文素养的养成,还应运用心理学知识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根据小学生知觉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知觉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低年级的儿童知觉具有笼统性的特点,无法比较相似实物的精细区别;知觉具有不全面性的特点,容易受无意注意的影响,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08,(10):38-39
人格教育通俗来说就是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家庭是孩子人格形成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塑造孩子健康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孩子的"全面健康",不仅仅指身体的、生理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精神的健康即人格健康。通常我们把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分成三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任性、孤僻、逆返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采用心理普测、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教育等方法和手段,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心理问题行为,促成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