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事编辑工作虽只有一年有余,但对编辑与读者、作者的关系却体悟颇深。在自己未进入这个领域之前,总感觉在决定一篇稿件能否刊发的问题上,编辑占据着决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但当自己真正进入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虽说编辑是从事选择工作的人,但这种选择要基于一定的基础之上。没有作者的来稿,编辑的选择就是无的放矢。因此可以说,杂志的成功,来自于作者和编辑的共同选择。因此,本期我想谈一谈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2005年高考理综24题许多作者都感兴趣,但解法皆大同小异,现刊出王超和陈慧娟两作者的解以供读者研究.  相似文献   

3.
孩子     
席慕蓉 《现代语文》2004,(10):16-16
作者在文章前面,用细腻的描状摹声,显现出孩子的稚嫩、童真以及心灵的委屈,才有了后面作者那撼人心魄的顿悟。、“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比在孩童的心中注满了欢乐更为重要呢?”这句充满作者内疚的话,这番抒情味极浓的议论,把这篇记述小事的文章的思想升华了。作者虽然没能满足孩子们一再降格的要求,但我们能知道,作者和孩子们的关系是密切的,作者又是充满爱心的。作者席慕容,我国台湾著名女作家,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取材,从而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哲理。  相似文献   

4.
节选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作者在自己“最狂妄的年龄”,生命之花刚刚开放的时候便遭重创——双腿残疾。作者苦闷过,消沉过,在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古园中,作者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但更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思考人生命运的环境,最终使作者在苦闷和消沉之后是对生命的全新认识,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史铁生以心灵之笔将自己最真实的灵魂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文评理论总的倾向是不把写作主体“作者”作为关注的重点,或是把作者排斥于文评之外。布朗肖、巴尔特、福柯、德里达等文评家和哲学家宣告“作者死亡”的观点趋于一致,但说法及内涵不尽相同,容易引起误解。本文试图对以上四大论家的观点略作评介,指出“作者死亡”观既是反文学传统又是富有开创精神的先锋观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6.
瞬间     
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是依靠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与作者发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而实现。但由于学生和作者不是处在同一时代和同一环境,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历、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世界观等等,不可能与作者完全相同,所以在阅读时就很难与作者的思想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作者、批者的长期研究,指出:《红楼梦》前80回的原始作者是“石头”曹硕,但更主要的伟大作者是曹雪芹,当以曹雪芹为代表;后40回是由高鹗与程伟元共同续补而成的,但高鹗出的力更多,应以高鹗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时序”“年龄”描写,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不统一现象。但这却不是作者的“失误”“疏忽”和作品的“纰漏”,而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它是作者不为书中人物作“传记”、不为贾家作“年谱”的特殊创作方法。这种方法既使作品“历历生动”,又是对我国优秀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更是作者“象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成功运用。作者的这种写法是为其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尤维萍 《云南教育》2004,(25):39-40
阅读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又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解释或说明,教师可结合课文介绍作者、或提供资料、或解释词语、或引用相关文段……适时地利用相关资源对教材进行补白。这样,既能活用课程资源、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又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最终实现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把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融为一体,志实高雅,情因志而生。现代职高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爱,但不足以领悟文中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品点评     
侯令 《早期教育》2007,(4):20-21
小作者凭着自己的喜好给荷花上色,不管荷花有没有黄色的、肉色的。小作者对荷叶的叶筋处理是独出心裁的,他用白色勾出了叶筋,虽然和真的叶筋有差别,但的感觉和印象已经有了。一些不知名的昆虫自由地飞翔,表现如此潇洒。相比致的“写实派”,小作者显然属于“表现主义”画派。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创造的奇幻梦境,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对其主旨的理解,最具权威性的一种是语文教材和教参的观点: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诗中“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两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中消极的一面。但笔者认为,该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壮志难酬的激愤情绪,激愤之余,“伤感”的成分是有的,但并没有放弃理想,逃避现实。  相似文献   

13.
曾楚桥的《幸福咒》,是一篇构思精巧绝妙的反讽小说。表面上看,作者的叙述是写实的,冷静的,有节制的,整个叙事从容不迫,如同生活流一般,但实际上,小说的叙述结构显然又经过了作者的精心编排,其中蕴含了反讽的意味和批判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倪一清 《现代语文》2007,(4):128-12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作者对母亲、祖母和妻子的深情,但从文中的“既为此志”来看,此文并非一气而成,后两自然段为后期的补记部分。那么作者何时写这部分附记的呢?  相似文献   

15.
书法作品的书卷气是书作者深厚的学殖基础和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书作具有书卷气的决定性因素是书作者的文化修养。柳亚子的书法缺少字内功夫,但用笔纯熟,能随心所欲,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其行草尺牍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有许多共同之处:1.出身卑微,但对美好的生活执著地追求和向往。2.爱情纯真,却很少欢和甘美。3.结局悲惨,但反映了人民的呼声和作者的艺术倾向。  相似文献   

17.
    
《雪》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运用反衬的于法,把形象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抒发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强烈感情。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是赞美上海的飞雪,但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此,而足写了福建的飞雪。作者别具匠心,用福建飞雪的不美来反衬上海飞雪的美。作者着力从颜色、重量、数最、声音等方面进行反衬,突出了上海雪花的美好的色彩、轻盈的姿态、显示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常用量和单位使用错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之一就是正确使用法定的量和单位,但在作者和编辑的实际工作中时常发生一些错误.通过实例介绍已废弃的非法定单位和量的符号,浓度、化学元素符号和SI词头的错用,以引起作者撰写论文时注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家校通系统开始出现和兴起,但这一系统的结构、内容和技术还众说纷纭,未能达成共识,为此,作者提出了一个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读书得间     
识字即会读书,但理解旨意却有不同的层面。“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作者对作品得不到读者正确理会的埋怨:“作者死了”是接受美学将阅读的主动权、主导权从作者身上剥夺的极端宣言,以个人的感受与文本对话,二度创作,作者本来的“其中味”并不重要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传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