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乌尔夫—凯惜纳—黄鸣龙反应的反应历程,反应举例以及我国有机化学家、药物学家黄鸣龙对乌尔夫—凯惜纳反应的改良,同时简介了黄鸣龙其人  相似文献   

2.
以1——十四醇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三步反应首次合成了2——正十四烷基一1,3—丙二醇。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新除草剂5,6——二(4—乙氧基苯胺)——2,3——二氰吡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谱,质谱确定其结构.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物用量DCDCP:4—乙氧基苯胺=1:4.5(摩尔比),反应温度为60℃,时间为4小时,产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4.
α—苯基—2—呋喃甲醇与PPh3在CCl4中于40℃反应1h后.得到淡黄色的固体物,加入MeCOOEt溶解,再加咪唑钠反应1h.得2—苄基呋南  相似文献   

5.
以3,5—二氯—4—氨基苯乙酮和溴化铜(CuBr2)作原料,用乙酸乙酯(CH3COOCH2CH3)、氯仿(CHCl3)、乙醇(CH3CH2OH)作溶剂一步合成3,5—二氯—4—氨基—α—溴代苯乙酮,初步探讨了反应温度、溶剂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试剂1-(5—硝基—2—吡啶偶氮)—2.7—萘二酚(5—NO2—PADN),并对试剂结构,性能及其与金属离子显色反应的光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于弱酸性介质中,试剂可与锌、钴、镍和铜等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有色配合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逆Diels—Alder反应的内容、形式及影响因素等,进而用反应实例阐明了逆Diels—Alder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即类似保护基的作用、改变基团性能的作用和类似取代反应的作用。指出该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Diels—Alder反应的应用,它能合成那些用其他方办难以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以十二醛与二羟甲基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反应,然后用氢氧化钠皂化,合成了2—正十—烷基—1,3—二氧杂环己烷—5,5—二羧酸二钠盐(4),并对它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它侧重于考查对该概念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以下从此内容的命题角度对其知识要点作些归纳、分析。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其实质是反应前后有电子的得失。以此可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例1.(84年高考题)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相似文献   

10.
以1—溴己烷,丙二酸二乙酯和丙烯醛为原料,经五步反应首次合成了溴化[2—(5—己基—1,3—二氧环己烧—2—基)乙基]三乙基铵(h).  相似文献   

11.
Diels-Alder反应是一个有价值的有机合成反应,本文只介绍分子内的Diels—Alder反应,即二烯和亲二烯组分共存于分子内的化合物所进行的分子内的环加成反应。这反应为合成某些环系化合物尤其是复杂的天然产物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和高度立体选择的捷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萘酸—6—磺酸钠为原料通过布克尔反应(Bucherer reaction)筛选出性能良好的催化剂。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提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其产品收率高达90%以上.对于产品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提出了新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情境—问题—启发—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情境为线索,以问题为核心,以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在符合科学性、安全性、实用性的要求基础上,作者对浓硝酸的热分解实验,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既能使反应现象明显、效果显著、便于操作,又能节约药品、防止污染、利于环保。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化学结构和构型着眼探讨了6—碘胆固醇和6—碘甲基—19去甲胆固醇与放射性碘-125交换反应活度(速度),着重研究了它们的反应级数,活化能,辐射稳定性,并用量子化学CNDO/2法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5.
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也叫(4+2)环加成反应。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尤其是近年来在环状化合物的合成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能否准确应用其进行有机合成,关键在于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活性及立体化学,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共轭二烯与单烯烃在热推动下反应,得到六员环状化合物,这类反应叫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亲二烯物中可以是任何π键,二烯的σ键骨架一般是全碳的。一、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活性1、空间效应的影响:.立体因素对反应速度影响很大,不同结构的二烯在反应活性上有很大的差别。二烯只能以S一顺式构型反应,在二烯的1.4一位有…  相似文献   

16.
通过2—呋喃甲酰乙酸乙酯与卤代烃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出1-(2’—呋喃甲酰基)环烷—1—羧酸类三个新化合物。合成方法较经典的酯缩合法既操作简单安全、反应条件温和,且产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2—丁烯与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此反应中,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把2—丁烯氧化成醇,而本身被还原成MnO_2.此反应须在碱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若在较高温度或酸性条件下进行,一般不能停留在邻二醇一步,可继续反应使之与羟基相连的两个碳原子间的碳碳键断裂,生成两个酮或酸.反应中的立体化学过程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此问题分析一下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仅供同行参考.以2—丁烯的顺、反两种情况加以讨论.顺—2—丁烯与高锰酸钾反应的立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合成了新除草剂5,6--二(4--乙氧基苯胺)-2,3--二氰吡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谱,质谱确定其结构。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物用量DCDCP:4—乙氧基苯胺=1:4.5(摩尔比),反应温度为60℃,时间为4小时,产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19.
α—苯基—2—呋喃甲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呋喃甲酸出发,经卤代成呋喃甲酰氯,再与苯(或取代苯)进行付一克反应.过量的苯(或取代苯)兼做溶剂,得2—呋喃苯甲酮及其衍生物.然后用NaBH4在乙醇中还原得α—苯基—2—呋喃甲醇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黄秀琴 《考试周刊》2013,(9):143-144
<正>"氧化—还原反应"既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因为在中学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学生要学习到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生只有真正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准确理解其反应的实质。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