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2.
诗人普希金曾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而阅读就是人获取知识和净化心灵的良好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书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先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怎样才能让读者懂作者的心情,去和作者做真正的“对话”?现代文洋洋洒洒。泼墨如泻,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堍,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不但会面,还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吻合。教师正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道桥梁探求文本的深层内涵,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上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读了这段话,笔者不禁思考自己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走过这座“桥”呢?蓦然回首,思绪已飞向那一个个令人欣喜、激动的瞬间……  相似文献   

5.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绝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准备写的不是普通的论说文、记叙文,他准备写的是文艺..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了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是增减的。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凸现了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教师只有在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一、突破多元解读的瓶颈文学作品多元解读首先强调独立阅读,让学生在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过程中尝试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一过程,实际包含着两个方面:走进文本和读出自我,而学生走进文本是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堍,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还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  相似文献   

7.
蔡小玉 《教书育人》2011,(19):45-46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立着作者,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缘语悟意,越过教材文字这道桥梁走进美的世界呢?体验与美感的生成美学研究告诉我们,审美离不开体验,尤其是美感离不开体验,审美中我  相似文献   

8.
以习得一种语言为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 ,还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 :“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 ,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 ,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 ,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老用形象生动而又通俗的比喻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的真正…  相似文献   

9.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而语文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课外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众所周知,阅读不仅可以传播科学知识,还可以在学生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在道德情操、情感、思维心智等方面得到发展和熏陶。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义务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  相似文献   

10.
雄伟壮阔、造型优美的南浦大桥桥堍附近有一所远近闻名的学府——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当记者走进由市委副书记龚学平亲笔题写校名的雄伟门楼,只见宽阔平坦、红绿相间的操场北首昂然矗立着一幢气势恢弘的大厦,大厦顶端的造型是一顶方形博士帽,预示着大境中学的广厦里将走出无数的头戴方形博士帽的未来学者。  相似文献   

11.
柳碧华 《教师博览》2004,(11):43-43
据说.海明威是站着写作的,“而且用一只脚站着”。他自己说:“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自己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造句1.小明站起来念道:“我觉得用‘七上八下’造句很难。”2.小明站起来后这样念道:“今天老师让我们用‘七上八下’造句子。”有字为证1.小妹一本正经地说:“日历上写着明天大雪。”2.小妹一本正经地说:“台历上印着:十一月初四,大雪。”蚊子1.“这还不知道吗?因为它们在军营里受过军训呗。”2.乙同学听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还不知道吗?因为它们晓得‘军中无戏言’嘛。”第二期最佳“笑果”解  相似文献   

13.
一、欲抑先扬 这学期.有三个同学上课总爱说话.我开始并不理睬他们,等到有同学表示不满且告状了.才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他们心中都猜想我会批评训斥他们,又看到办公室有其他教师.站在我身旁都把头低着。于是.我微笑着拍拍他们的肩膀并示意他们把头抬起来,我亲切地问到: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几位老师吗?  相似文献   

14.
王祥英 《小读者》2012,(3):14-15
门铃响了起来.正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约翰先生起身开门。门口站着身材瘦小、年约十七八岁的男孩子.他的胸前有一个纸箱子.上面写着“为创业募集基金”。见了约翰,男孩先礼貌地把身子朝前一倾。然后说:“先生,您好,我是来募捐的……”  相似文献   

15.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鱼问青蛙陆地上有什么?青蛙告诉他:陆地上有长着翅膀的小鸟、长着角的牛和两条腿站着的人。于是鱼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小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是长着角的鱼,人是两条腿站着的鱼。显然,鱼心目中的陆地是从他的生活经验出发,建立在他自身认知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6.
在架设高压线的铁塔上醒目地写着:“高压危险!且勿靠近!”,可是在那上万伏甚至几十万伏的高压裸导线上,却常常站着一只又一只的小鸟,它们悠闲自得.为什么小鸟站在上面不会触电呢?难道鸟儿有什么“特异功能”?  相似文献   

17.
赵华 《今日教育》2010,(4):58-58
记得小时候.我跟妈妈去山上摘菜。来到菜地,一眼望去,看到高悬着的长长的丝瓜和圆圆的葫芦。我正高兴呢.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别光站着看上面.蹲下来,你会有更多的发现……”我遵循母亲的教诲蹲了下来.果然.我发现了躲在叶丛下的长长的茄子、尖尖的辣椒,还有那贴着地面的扁扁的南瓜……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兔子站在山洞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实在是太宽了,足有几十米,恐怕任何野兽都无法逾越,除非长着翅膀的鸟.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兔子站在山洞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实在是太宽了,足有几十米,恐怕任何野兽都无法逾越,除非长着翅膀的鸟.  相似文献   

20.
王宜振 《小读者》2011,(5):24-24
春天到底有多小 问问小花朵.也许会知道 花朵说:它常站在我的花瓣上跳舞 跳完舞.又钻进小小的花苞里睡觉 春天到底有多小 问问小燕子.也许会知道 燕子说:我衔着它从南方飞到北方 它哩.同一粒小豌豆差不了多少 春天到底有多大 问问那棵树.也许会知道大树说:春天是一只大鸟 一棵树只是它的一根羽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