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非心脏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非心脏急诊手术的有效合理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6名急性心肌梗塞需行非心脏急诊手术的患者,年龄48~68岁,平均59岁.麻醉选择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结果]本组病人麻醉诱导、术中维持与苏醒期均平顺,围术期及术后无危象发生.手术时间平均为95min(50~265min),住院时间平均45d(32~58d).[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急性心肌梗塞非心脏急诊手术较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骨科常见行气管插管麻醉手术有颈段,胸段的疾病及外伤性损伤病人,这些病人手术后的呼吸道感染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于那些吸烟的老年人显得并发症更为严重。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实践了全麻术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种措施主要是采用蒸气吸入,以庆大霉素 糜蛋白酶,每日二至四次吸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观察麻醉前后行留置导尿术对病人的不同影响,随机抽取200例腹部手术病人,分成二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后5分钟行留置导尿术,发现麻醉后行留置导尿术可明显减轻病人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1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病例60例,随机平分2组。硬膜外麻醉阻滞完善后,Ⅰ组病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2 mg/kg,Ⅱ组病人未给予任何镇静药物,同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焦虑程度,术后24 h随访病人的术中记忆。结果:Ⅰ组病人应用咪达唑仑后血压、心率轻度下降,焦虑程度明显下降;Ⅱ组病人术中血压、心率升高,相对Ⅰ组病人明显焦虑紧张(P〈0.01)。术后24 h随访对术中记忆的遗忘率,Ⅰ组病人明显高于Ⅱ组病人(P〈0.01)。结论:咪达唑仑用于硬膜外麻醉,可以消除病人在手术中的不良记忆,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高的麻醉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耳鼻喉科局部麻醉手术并发疼痛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1月120例耳鼻喉科局部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施行常规手术护理,干预组60例除施行常规护理外,对疼痛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现在对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在术中基于疼痛因素,对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疼痛程度平均呈1-2级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耳鼻喉科局部麻醉手术病人的术中护理时,需要术前的充分心理干预,术中熟练、有条不紊的专业操作,对病人的人文关怀,配以术中合适的背景音乐,使病人在术中的疼痛降到最低水平,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平静的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胸术后胸部硬膜外镇痛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3例择期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丁哌卡因-芬太尼镇痛组(Ⅰ组,n=10)、硬膜外丁哌卡因-吗啡镇痛组(Ⅱ组,n=12)和对照组(Ⅲ组,n=11)术后进行镇痛治疗,监测镇痛效果(VAS评分)和手术前后呼吸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1)Ⅰ、Ⅱ组病人术后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明显低于Ⅲ组(P<0.01),以Ⅱ组效果最佳。(2)Ⅰ、Ⅱ组病人术后呼吸平静,VT、MV、VC、FVC、FEVI和MVV等均高于Ⅲ组,Ⅲ组病人呈浅快式呼吸。(3)术后三组病人的PaO_2与SaO_2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A-aDO_2增大(P<0.05),七日内均不能恢复。其中,Ⅰ、Ⅱ组病人的平均PaO_2与SaO_2明显高于Ⅲ组(P<0.01),A-aDO_2亦较Ⅲ组小(P<0.01),而且上述指标的恢复Ⅰ、Ⅱ组较Ⅲ组快。结论:胸部硬膜外镇痛能够显著改善剖胸手术后病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12例喉、声带息肉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其中喉息肉3例。有8例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酯和琥珀胆碱快速诱导插入气道一细导管且术中控制呼吸,效果满意。有4例采用了其它麻醉方法。文中对此类型术的麻醉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胆道手术部位较深,操作复杂,对麻醉的要求较高。但病人个体差异很大,病情轻重不一,故对麻醉方法的选择要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总的要求是镇痛效果完全,肌松良好、对病人生理扰乱小,术中及术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停止后药物作用能很快消失。当前对于单纯性胆道结石、胆囊炎的病人,一般情况较好,年龄较轻的,国内多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国外多采用全麻。硬膜外麻醉肌松良好,但心血管反应严重,血压、脉搏波动大,如观察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现观察、总结了100例,均为择期手术。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硬膜外腔应用阿片类药物用于手术后镇痛,具有方法简单、安全、镇痛效果良好,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我科应用硬膜外腔保留管小剂量吗啡手术后镇痛107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镇痛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107例,ASAⅠ-Ⅱ级,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8.6±1.4),均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手术分类:腹股沟斜疝修补术48倒,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落术30例。常规硬膜外麻醉操作,术中呼吸、循环平稳。手术结束前5~10min经硬膜外腔导管注入吗啡2mg 氟哌啶5mg 生理盐水共8~10ml,保留导管回病房,以后在疼痛明显  相似文献   

10.
手术病人如何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除了麻醉医生娴熟的操作技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的合理选用外,手术病人的心理因素及主动配合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获得最佳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择期手术病人10例,ASAⅠ~Ⅱ级。芬太尼、氟哌啶、异丙酚、琥珀胆碱诱导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吸入2%~3%异氟醚及维库溴胺维持麻醉。肺大泡钳夹过程中行健侧单肺通气。监测Bp、HR、SpO_2、ECG、ETCO_2及血气分析。结果:全组病人术中Bp、HR平稳,单肺通气期间SpO_2 99%~100%,血气分析各参数正常。结论:肺大泡手术的病人选用异氟醚及维库溴胺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能够保证单肺通气期间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大泡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用于不孕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优劣不同.方法:择期行不孕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女性病人50例随机分成气管内佥麻组(G组)与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每组25例.G组行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C组选L2~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监测两组患者BP、HR、SpO2、PET-CO2,分别于麻醉前(T0)、CO2气腹前5min(T1)、CO2气腹后10min(T2)、20min(T3)、术毕5min(T4)和术后120min (T5)记录各组数据.记录两组病人术后完全清醒时间(min).结果:两组患者BP、HR、SpO2变化不大,充气后两组PETCO2均明显增高,G组较C组在术后120min(T5)增高、且G组术后完全清醒时间(min)也显著延长.结论:只要加强对呼吸的观察和管理,腰硬联合麻醉可作为不孕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臂丛麻醉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但由于客观指征所限,失败率及早期阻滞不全较其它麻醉方法多见,既耽误手术时间又增加病人痛苦。本研究采用单次阈下剂量氯胺酮静注,并观察止痛及镇静效果。1 资料与方法 选择15~45岁成年人,ASA分级1~2级病人26例,术前无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氯胺酮禁忌症,均拟在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入室开放液路后,行肌间沟阻滞用药为1.2%利  相似文献   

14.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术中牵拉反应较为明显,病人感觉极为不适。我们采用在手术前2min静注亚剂量氯胺酮预防牵拉反应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肾移植术的广泛开展,我院从19918—93.11在硬膜外麻醉下为4例晚期肾功能衰竭病人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工流产术在临床上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由于手术简单,一般不用麻醉,部分病人疼痛难忍,严重时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我院用1%利多卡因术前宫颈注射麻醉,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58例孕6—12周内要求终止妊娠者,年龄最小17岁,最大40岁;17—22岁11例,23—30岁33例,31—40岁14例,初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冠脉搭桥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3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术(OPCABG).术中采用持续泵注1∶1胰岛素控制血糖.记录术前、劈胸骨后、搭前降支后、关胸各时段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血糖值.结果:38例患者术中虽然血压有所波动,但保持了较稳定的心率.手术开始后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普遍较低.劈胸骨等强烈刺激后患者血糖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经过处理后逐渐降低.结论:OPCABG应注重围术期血糖监测,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应精确控制血糖,补充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小儿手术麻醉前访视是小儿麻醉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麻醉前访视能减轻患儿及其家属的恐惧、焦虑情绪,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并能答疑解惑,保证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手术,时间较长,范围较大,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明显。对麻醉的要求是既要有良好的镇痛、肌松,又不能严重扰乱机体的生理功能,术中尽量使病人舒适。现就我院1989年12月至1992年6月结、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目前常见的神经变性型疾病。PD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或手术治疗。手术多采用脑深部电极(Deep Brain Stimulator,DBS)植入术。其常用麻醉方法包括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每年实施约100余例DBS术,作为教学医院,积累了丰富的麻醉管理及教学经验。文章从DBS术前访视、麻醉准备、麻醉管理及复苏等方面对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