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广播直播技术运用日益娴熟,从而使广播信号的现场即时转播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为了满足听众迫切需求,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3.
广播媒体随着直播节目的增多,听众参与广播形式和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活跃,已经由早期的传统双向互动转为即时互动,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迅速播报给听众,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微信和电话直通,成为听众参与广播最快捷的途径。任何媒体,没有受众的参与和支持,都会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办好听众参与性节目是广播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应有地位的必由之路。办好听众参与性节目,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郝锁庄  安建民 《河北广播》2005,(5):94-94,66
一位资深的广播从业者将目前广播媒体的改革创新形象地喻为以听众的需求为半径划圆。这一比喻既富想象又体现原则。广播的消费者是听众。广播媒体的一切改革和创新都毫无例外地以构成广播市场的主题——广播受众的需求为基点。把握听众的需求,无疑是掌握了通向广播市场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在与听众的交流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很少有人了解目前太原地区到底可以收听到多少套广播节目,不少听众对广播的认识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只知道太原地区有省台和市台之分,但对于这两个台具体开办有哪几套节目就说不上来了;有些听众只能不太准确地数出几套;更有一部分听众以点代面地以为广播就只是交通广播或者音乐广播的代称,根本不清楚太原地区的广播格局。  相似文献   

6.
广播媒体的新闻现场直播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这一新闻表现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进展。作为广播优化自身功能的重型武器,作为体现广播新闻特色的新型产品,广播现场直播,越来越受到记者、编辑、听众和专家的关注,做好现场直播的前期策划和即时运作,成为广播人经常要面对的工作。如何做好前期策划和即时运作,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8.
轮盘式广播新闻,告别节目单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曦 《视听界》2009,(5):92-92
轮盘式广播新闻也叫滚动广播新闻,它以不超过半小时的时长为单位,将全天划分为二三十个新闻单元,每时段滚动刷新即时资讯,通过这些单元不间断地轮盘式播报,将海量信息迅速传递。浓缩的新闻量、无与伦比的时效性,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听众认可。  相似文献   

9.
听众是广播电台生存之本?广播电台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搭准听众的脉搏,按照听众需求来办节目,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能听、好听、耐听,从而真正吸引听众、留住听众,提高广播的收听率,扩大广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各自具备其他传媒无法替代的优势.充分挖掘属于自己的优势时,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广播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尤其是广播新闻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一、现代城市给广播提供了一个战斗空间城市的扩大和膨胀、人口的增加,使广播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说,现代城市的发展为广播提供了一个立身之地,也为广播新闻的竞争提供了一个战斗空间。广播需要听众,失去听众,也就失去了价值.现代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在某种意义上是广播听众的集中.集中的人口、集中的听众为发挥广播优势创造了条件.在亚…  相似文献   

11.
即时评:主导新闻广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和新媒体语境使新闻广播回归理性的自觉,从而诞生了新的节目形态——即时评。即时评是主持人或评论员乃至听众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作出简短评论的广播节目形态,一般由新闻事实+评论组成。电话连线是即时评的一个重要手段。即时评的新闻事实来源多样,大多为听众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即时评的美学特征在于短平快,是建立在广播本体及互动之上的评论节目形态。它将随着社会发展成为当代新闻广播又一主导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主流媒体中反映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广播电台来讲,怎样才能在新时期社会改革的媒体大战中做大、做强、做好、做精呢?笔者认为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同步,把广播推向市场,融人到市场经济的大熔炉中.才能让受众更充分地了解广播,认同广播。只有让听众贴近广播、直接参与广播,走听众选择节目、听众参与策划节目办广播的  相似文献   

13.
杨亚雷 《河北广播》2006,(6):102-102,89
过去我们广播与听众交流的方式主要是信件往来,这项工作称之为通联。听众在收听完广播节目后通过书信的将收听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电台,主持人收到信件后在节目中予以回复。1994年1月,邯郸人民广播电台开通了直播节目,采用主持人和直播节目方式,通过“热线电话”实现了听众直接参与,变你播我听的被动式为互动交流的主动性。近两年,邯郸电台又引进先进技术,新上了热线电话一号通、短信平台并借助互联网论坛,全力打造广播电台即时互动平台,实现了与听众的多渠道实时交流,为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吸引听众参与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广播主持人节目由于符合现代广播发展规律,发展提高很快,已成为电台的主要节目形式,并大大缩短了与听众的距离。由于收听的主动权掌握在听众手中,能否留住听众并真正形成一对一的交流,除了要看节目内容是否让听众感兴趣外,还要看主持人能否主宰交流并善于在交流中恰当地把握自己。这里,我仅谈些个人的肤浅认识。主持人情绪的把握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给主持人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虽然听众无法看到主持人,无法直接了解主持人的情绪,但声音就是广播的第一语言,声音本身就能反映对听众的服务态度。透过它,听众可以感知主持人的节…  相似文献   

15.
胡琦 《视听纵横》2003,(4):66-67
《新闻时间》是浙江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今年初推出的一档整点新闻节目。开播不到半年,《新闻时间》紧扣社会的脉搏,频频出击,快速准确地捕捉新闻事件,即时有力地报道新闻事实,在听众心目中迅速形成了一个视角独特、反应迅捷、公信度高、影响力强的形象,不论是节目形式、节目质量都有了一个大的提升,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探究其中的道理,《新闻时间》“动感广播”的定位与广播新闻传播规律的吻合,正是这档节目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戏曲广播曾是广大听众十分喜爱的艺广播形式。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戏曲广播日显不景气,主要标志在于收听率下降、戏曲节目听众萎缩,尤其是青少年听众对戏曲少有兴趣。这种趋势的日益加剧,给戏曲广播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争取新一代听众,特别是城市青少年听众,是戏曲广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报纸、广播、电视这媒体“三兄弟”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报纸白纸黑字,电视形象再现,惟独广播稍纵即逝。实事求是地说,随着报纸、电视的发展发达,广播听众相对过去是减少了。因此,有人以为广播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也小了,甚至连一些被监督对象对广播媒体也抱无所谓的态度。笔者以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在舆论监督中更有着报纸、电视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这就是——快捷迅速、即时滚动、音响传神、传播面广。  相似文献   

18.
郝锁庄  安建民 《中国广播》2005,(9):77-77,71
廊坊电台在改革创新中创立了一个广播与听众沟通的新模式,这就是“听众俱乐部”。这一新事物的产生,来自现念和实践上的一次飞跃。广播的消费者是听众,广播媒体的一切改革和创新都毫无例外地要以构成广播市场主体的广播受众的需求为基点。把握了听众的需求,无疑是掌握了通向广播市场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高颖 《声屏世界》2004,(3):32-33
法制话题是近几年的热点题材,各种媒体基本都开办了法制节目,内容形式也是百花齐放。利用广播即时、互动、直接这一优势,开办“法律服务热线”节目,邀请法律专家走进直播间,接听热线,回复来信,即时解答听众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而又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各种法律问题,可以说是电台扬长避短、增强服务性、提高节目吸  相似文献   

20.
广播评论是新时期广播宣传新亮点。广播评论贵在贴心,因为只有与听众贴心,听众才会收听你的评论,从而接受你的见解和意见。广播评论要做到贴心,就必须平等地对待听众,真诚地爱护听众。必须用听众的语言,说听众关心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