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技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两种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是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而重建新课程结构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它指导着课程开发实践并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方向。纵观课程理论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人们的课程观是沿着对课程价值的期待和对课程本质的认识轨迹而演进的。从以政治、伦理化为目的,以驯服、教化为价值的课程观,到心理化与知识化背离和训练性与实用性背离的以训练为价值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各国改革都势必从课程着手。英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在为建立国家统一课程而努力。英国国家课程从课程目标的设置、到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变,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广而平衡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课程论观点的远程教育课程界定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课程的现实情况,从课程论的角度全面认识远程教育课程是一项基础工作。远程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远程教育课程在课程要素或属性层面上应以经验为主导,在课程功能或作用层面上应以活动和进程为特点,在课程层次或结构层面上应是一种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的结合。远程教育课程不应过分强调课程的学术性和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课程标准和纲要,而应由远程教育机构按照实际需求来合理设置,应强调学生经验的获取,重视课程的动态性和过程性。这些特征突出地体现在远程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协商课程——一种新的课程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协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批判的、探究的、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摒弃了传统目标课程模式的弊端,强调师生共同研制课程过程,重视伴随性、自组织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国家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国家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也就是说,学校可以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依据国家和地方制订的课程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制订本校的课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主要课程类型。其中,学术课程承担培养各种学术能力的基本任务,而职业课程承担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专业技术能力的特殊任务。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是为迎合现代复杂的工作世界对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完满职业人的基本需求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将学校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发展的图景;实际地处理好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统整后,作为一种宏观的参考性框架,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四大块。本研究以上海市新会中学为个案。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各国改革都势必从课程着手。英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在为建立国家统一课程而努力。英国国家课程从课程目标的设置、到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变,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广而平衡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施瓦布提出了著名的实践课程模式,为随之而来的校本课程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然而,在如今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校本课程仍还属于探索期,而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方面的问题往往阻碍了校本课程的发展。本文基于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理论的视野,对此进行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1.
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大学课程是由不同课程要素构成的,课程要素间的组合关系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文章以中美研究型大学为案例,对其课程要素的趋同性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已发展到三级课程阶段,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而设计的课程,所以也叫“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关系如何呢?国有课程、地方课程都体现着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而校本课程则是在保证国家教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设计的课程。因而,它根据各  相似文献   

13.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开设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从课程的现实化角度而言,只存在具体化了的学校课程,而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的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的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因而每个学校都应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开发特色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而自主的发展个性,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范围里,学校是课程决策的中心,而校长则是推行校本课程的关键所在,只有校长的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实现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施瓦布提出了著名的实践课程模式,为随之而来的校本课程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然而,在如今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校本课程仍还属于探索期,而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方面的问题往往阻碍了校本课程的发展。本文基于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理论的视野,对此进行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7.
浅论闲暇教育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课程的一般定义来界定闲暇教育课程 ,那么 ,闲暇教育课程就是指为实现学校闲暇教育的目标而选择的闲暇教育内容的总和。闲暇教育课程设置亦包括两大类 ,即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闲暇教育课程不是孤立的 ,而是整个学校教育课程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闲暇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实现高校劳动教育目标,发展高校劳动教育其关键在于构建和实施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而构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首先需要厘清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意蕴,并为其合理性进行辩护,主要表现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将“立德树人”作为价值目标,走向“具身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但是,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课程意识滞后、课程设置片面化、课程实施主体缺位以及课程评价不完善等诸多现实困境。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困境的消解,需要高校提升课程意识、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实施主体支撑、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集群式模块课程(宽基础、活模块)》做为一种课程模式,为具体专业课程方案设计者提供了课程开发的框架和思路。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即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来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集群式模块课程》为重要特征。一、课程模式是课程开发的框架和思路课程开发是产生一个完整课程的全过程。普教界在引入CurriculumDevel一opment一词时,一般译为课程研制,而职教界却大多将其译为课程开发,以强调“开拓”,突出以劳动力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并达到可利用目的的含意。即职教界更着意于通过创造性劳动形成…  相似文献   

20.
教师急需树立课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学新 《师道》2003,(10):22-23
长期以来,在教师乃至于教育管理部门领导的视野里,教学远重于课程,广大学校和一线教师在课程问题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仅仅是忠实的执行者。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突出了课程管理的二级分权,突出了学校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的环境正在发生变革,这就为教师确立课程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课程新理念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把课程看成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这就是说课程可以是不断变化的,是师生共同建构的。在这里,教材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圣经,教材不再具有绝对权威。教材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