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说长道短     
如今的新闻媒体“炒作”新闻的功夫确实了得,这不,“’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竟然被一些媒体“炒”成了显排场比阔气的“斗富会”,比如哪家老板是坐专机来赴会的,哪位总裁的专机是如何豪华高档……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倒不是说一点儿不能报道这类“花絮”,关键在于把握好分寸。遗憾的是,一些媒体的兴奋点似乎就局限在这里了,津津乐道于表面的奢华,反复强调,不厌其烦,好象国内企业家不去同这些外国  相似文献   

2.
BBC挑战CNN     
BBC挑战CNN□桑夏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是世界老牌新闻机构,近年来却有些力不从心,而以特德·特纳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简称CNN)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80年代异军突起,火爆世界。BBC面对困境,决心奋起直追。明年年中,一座耗资4600万英镑的6...  相似文献   

3.
石坚 《新闻知识》2006,(4):73-75
改革会议新闻的攻坚战已经进行两年多了,对规范会议报道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会议新闻写作的改革起色并不大。从中央媒体到省市媒体的会议报道写作来看,与几年前相比并无太大的变化,依然是篇幅过长、内容空泛、形式陈旧、官腔十足、千篇一律。一言以蔽之曰:面目依旧。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与西方媒介所报道的会议新闻相比,我国媒体报道的会议新闻都有一个通病,即缺少背景材料和直接引语,这也是中国新闻文风的两大“癌症”,“痼疾”不除,会议新闻写作难以出新。下面,让我们以外电关于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的开幕报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五国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共8家媒体2015年关于博鳌亚洲论坛的全部报道,借助内容分析法,从新闻框架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外媒体对博鳌亚洲论坛报道的差异及其对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形象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深入具体文本,分析新闻媒体如何重新编排信息来建构报道的意义。以新闻与传播学的视角,评析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舆情对中国国际形象和海南博鳌形象的影响,分析舆情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早已闭幕,一场中外媒体新闻大战的硝烟也已散去。正像《财富》给上海带来财富一样,这场新闻战也给新闻界留下了许多“财富”。本文就几个方面比较一下中外媒体报道的不同和我们从中得到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变化中的新闻内涵——美国主要媒体20年来新闻报道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闻真的存在一种娱乐化的趋势吗?这是最近美国对其主流媒体20年来新闻报道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时提出的疑问。这项由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Medill新闻服务华盛顿局主持的研究,对包括《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华盛顿时报》、《洛杉矶时报》、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等16家主要新闻媒体,在1977-1997年的6,020个新闻报道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这项研究的第一部分比较了1977、1987和1997三年中7家媒体…  相似文献   

7.
《网上电视》(www.tvinsite.com)迈尔斯报道公司9月12日公布了一项涉及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网上用户调查结果 ,表明多数美国人选择电视而非互联网作为他们获取突发新闻的首选媒体 ,其中又以CNN排在第一位。据迈尔斯报道 ,91 %的被调查者以电视作为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其中61%的人同时也上网了解部分信息。34 %的人以CNN作为他们的第一选择 ,其次是ABC和NBC(共约20 % ) ,再次是CBS(接近10% )。同时 ,CNN网站还牢牢占据了网络新闻的头把交椅。排在前五位的其余四家依次为 :MS…  相似文献   

8.
恐惧,为美国网络新闻业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报业在互联网上实验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了。这一阶段实验的动力是恐惧 ,恐惧网络将吞没报业的利润美国报业在互联网上实验的第二阶段已经开始了。这一阶段实验的动力仍然是恐惧 ,恐惧网络无法产生利润网络新闻业的走向 ,是目前美国网络新闻业与传统新闻业众多从业者正在谈论的话题。在纽约时报、新闻集团、论坛集团、CBS、AOL时代华纳 (CNN)、NBC等等一批顶尖媒体集团纷纷重组新媒体机构、裁减新媒体员工之际 ,思考 ,再思考 ,是各大主流媒体的热门。路透社的《阴霾笼罩互联网媒体公司》、美联社的《大媒体从互联网上抽身》…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改革会议报道的呼声在各新闻媒体始终不断,但呼声归呼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面貌依旧的会议新闻仍屡见不鲜,报道会议的记者仍然把镜头对准到会的领导。眼下面对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改革“会议”报道乃大势所趋,从中央台到各省市主流媒体,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会议程序性报道之外,最大变化的亮点是在抓“会议”鲜活新闻上下工夫,从内容到报道形式都寻求突破,巧妙装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笔者就对当前改革“会议”电视报道谈儿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蒋荣昌 《新闻界》2005,(2):123-123,115
“新闻”作为大众传媒机构的主要产品,一直就是某种“报道”。而“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一直被视为“新闻”真、假得以区分或者说新闻之为新闻的当然根据。而这种客观性、真实性又一直被视为是与“文学性”(总是与“虚构”和“想象”有内在关联)相反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罗琳 《声屏世界》2002,(7):17-18
近几年,围绕新闻报道引发的公民、法人状告新闻媒体的官司层出不穷。新闻媒体屡当被告,一是因为公民的法律观念,维权意识的增强,二是因为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确有不规范之处。但是,一个无可辨驳的事实是,官司缠身的新闻报道绝大部分是被老百姓称为“曝光”题材的批评性报道。导致媒体对负面报道视为雷区,望而生畏,记者下笔时慎之又慎,心有余悸,即使以直言谠论而闻名的《焦点访谈》也概莫能外。于是业内人士感叹:舆论监督止于官司。(一)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公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或行为发表意见,提出批评。既然有监…  相似文献   

12.
美国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在制造一致的舆论时 ,非常讲求技巧 ,能够使受众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其报道所影响。这种强大的引导效果依赖于议程设置、沉默螺旋等理论所揭示的新闻传播活动的普遍原理 ,依赖于传播者精心设计的技术性的支持。为了认清其所宣扬的新闻自由的虚伪性 ,我们必须了解美国电视新闻进行舆论引导的技巧。美国的全国电视网CNN、ABC、CBS、NBC等完全由几个与华盛顿政治集团有紧密联系的大的垄断财团控制 ,它们的报道总是围绕政府的主旨进行的。一、以事实说话 ,但倾向性地裁剪并组接事实客观报道是美国媒体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服务”理念被政治势力、经济资本和媒体娱乐化等因素侵蚀的背景下,出现了关注公共利益的“公共新闻”:要求媒体重新树立“公共服务”的理念,将媒体不仅视为“守望者”和“消息提供者”,而且视为公共事务的积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而这正体现了新闻媒体“公共服务”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封面链接     
《中国记者》2012,(10):128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2012/09-1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办的新闻媒体和市场研究刊物)数字新闻机构的生存法则2009年,三家由现代数字传媒技术装备起来、有雄厚资金支持的新型新闻机构:芝加哥新闻合作社、旧金山湾区市民及得克萨斯论坛成立。三年后,只有得克萨斯论坛的发展一片繁荣。芝加哥新闻合作社的失败在于其资助者被《芝加哥太阳时报》拖垮;湾区市民则被吸收进了成立时间更久、规模更大的伯克利调查性报道中心网站。得克萨斯论坛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5.
关燕 《青年记者》2004,(9):83-83
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新闻栏目一度成为每日更新的“会议秀”。在这些会议报道中一些流于程式化的空泛报道让人生厌,先是领导名字依次罗列了一大串,然后以居高临下的领导的“要求”、“强调”等口吻强塞给观众不知其所以然的信息加上画面单调乏味,语言呆板枯燥,有用的信息少之又少。面对这些会议新闻。面对内容变幻无穷、面积大小不一的各幅红色会标观众们最终作出了“看完头题就换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改进会议报道,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新闻媒体特别是地方新闻媒体深感挠头的难点。有人讲,改进会议报道动力虽源自媒体自身,但关键在于外部环境的改善。2003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这个《意见》和各级党委、政府按《意见》制定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7.
追索事实真相、开展新闻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也是国家赋予媒体的权利,但媒体并没有审判权。根据现代法学理念、犯罪嫌疑人在法院未定罪之前.不应被认为有罪,新闻媒体在做报道时,也不能将未经审判判刑的人称作“罪犯”。对报道中的称谓问题已是十分明确.但如何进行具  相似文献   

18.
杨磊 《新闻导刊》2006,(2):9-11
2006年全国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会议4月4日在太湖之滨无锡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记协主办、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承办,全国50余家新闻专业期刊和媒体研究所的70多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交流研讨了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创新的方向.强调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要当好理论研究的平台,成为新闻实践的“思想库”和“参谋部”。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两会”期间新闻媒体如何报道重大新闻,一直是新闻界关注的对象。今年的“两会”,传统媒体各施解数报道新闻自不待言,网络媒体的大量介入更是为“两会”报道增添了不少热闹气氛。人民日报网络版的一则新闻中曾经对网络媒体记者介入“两会”报道的情况作过这样的描述:“网络版记者从会议现场向报社传输图片和稿件时,经常被众记者围观,成为‘两会’期间  相似文献   

20.
从“烂尾新闻”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 《今传媒》2013,(11):29-30,39
“烂尾新闻”的产生并非单纯的媒介原因,但是作为新闻“烂尾”的直接执行者,新闻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烂尾新闻”实质上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缺失的表现,本文以“烂尾新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媒体问责应当成为舆论监督的着力点,并具体分析了后续报道作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具体呈现方式应该被更加重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