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半解"左公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公柳”,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左公柳”的名称概念于今仍常常出现,而“在公柳”古树实物几乎是杳无踪迹。 “左公柳”,并不确指柳树的某一品种。左宗棠经略大西北,号令“军民共建”修路栽树,当时栽的树并未限定哪一种,旱柳、榆钱、小叶杨、新疆杨等耐旱树种均有栽植,而旱柳一种栽得最多。后人以“左公柳”笼统而言,这已经带上文化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读者会注意到,这一期的若干篇文章都是有关“左公柳”的。“左公柳”是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及收复新疆过程中,令当地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柳树、杨树、沙枣树等的通称。在中国的古树名木中,以人物命名的恐怕不多见,这是百姓们对绿化山川、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一种褒扬、赞许和肯定。可以想见,在戈壁大漠、黄土高坡上夹道绵延数千里的绿色,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但是,如今“左公柳”已成为一种历史的陈迹,一种逝去的风景,人们呼唤着“寻找‘左公柳’”。好在有关“左公柳”的记载保存在历史档案、地方史志和私人笔记里。这些记载,有些是集中的,有些是散存的,将它们收集拢来,撰写一系列文章,刊载于一期杂志上,进行“专题化”,是本刊的一种尝试。 既是一种尝试,在编排上就采取了既分散又集中的办法,专题中的各篇文章分散在各个栏目里,而在排版上集中在一块儿,期望能给读者一种整体的感觉。 本期的专题是“左公柳”。其实,专题取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凡是档案史料中有记载的,能从档案文化的角度反映地方特色、文化风貌的事件、人物皆可入专题。本刊打算在今后的几期里再开辟几个相关的专题,也希望有兴趣的读者、作者给本刊出新的专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设想,共同办好《档案》杂志。 ——编者  相似文献   

3.
一在甘肃,说起古树名木,人们都会说起“左公柳”。其实,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号令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树木不过是一些西北人常见的耐旱树种,比如旱柳、榆树、小叶杨、新疆杨等等,但人们宁愿抛弃更加名贵的树木而首先对“左公柳”津津乐道,说明“左公柳”对西北、对甘肃的人文历史影响太深了。左宗棠平定关陇,进而收复新疆,是从陕西潼关西进的,愈往西战线愈长,军需品运输愈加困难。因此他花大气力,从潼关开始,在原来古驿道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由东往西,横穿陕甘,直达新疆哈密、乌鲁木齐长达三四千里的驿道,并在驿道两旁栽植树木。而…  相似文献   

4.
细说左公柳     
酒泉的泉湖公园有三棵“左公柳” ,树周四米有余 ,高约30米 ,枝繁叶茂 ,已有100多年的树龄了。在酒泉 ,说起柳 ,必让人想起“左公柳” ,提起“左公柳” ,一定会想到左宗棠。左宗棠自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至1881年 ,在这14年间 ,曾先后两次驻军酒泉 ,督办新疆军务。他不仅收复了新疆 ,而且关心地方民政和民情 ,沿途修路架桥 ,植树造林。据《酒泉市志》记载 :“左宗棠在酒泉驻防时 ,沿公路两旁、城区、公园等处种植旱柳。后人怀念其植树有功 ,故称左公柳。50年代初期 ,酒泉城内的南门、北门都有四人合抱不住的大柳树 ,现仅在酒…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们漫步或驱车经过兰州滨河路时,就会看到那数株饱阅沧桑的百年古柳,依然绿丝垂荫,随风婆婆,心中不免会生出这样的疑问,它们可否是名闻遐迩的“左公柳”?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说起古树名木,人们都会说起“左公柳”。其实,当年左宗棠督陕甘时,号令军民沿陕甘驿道、甘新驿道栽植的树木不过是一些西北人常见的耐旱树种,比如旱柳、榆树、小叶杨、新疆杨等等,但人们宁愿抛弃更加名贵的树木而首先对“左公柳”津津乐道,说明“左公柳”对西北、对甘肃的人文历史影响太深了。  相似文献   

7.
缘缘堂主人曾绘制过一幅画,名为《翠拂行人首》,依依垂柳之下,并坐姊妹俩,正静静凝望远方,柳丝轻拂着云鬓,委实好看!由此联想到《点石斋画报》中题为《甘棠遗泽》的“左公柳”画,驿道两旁,绿荫葱茏,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经典话语,即刻闪进我们的脑海。  相似文献   

8.
这幅“左公柳”照片出自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月版的《西北揽胜》杂志,没有具体的拍摄时间,也没有注明拍摄者的名字,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拍摄地点是在陕甘驿道或甘新驿道上。 起初,我觉得这幅照片并没有什么特别:近景是一条压着车辙的大路,两侧是伸向远方的密  相似文献   

9.
名人与植树     
柯云  丽阳 《湖南档案》2010,(3):40-41
植树造林,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杨柳”、“杏林”、“公主柳”、“左公柳”传为佳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0.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四日,驻平凉的甘肃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署专员郭培师接到隆德县保安三团团长陆文康的报案电话。电话称,隆德、静宁两县公路两旁大批的“左公柳”被砍伐。类似事件向上级报告,是陆文康的职责,因为郭培师同时兼任第二区保安司令公署的长官。就在此前的二月二十日,隆德县参议会召开会议期间,曾有参议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活动的开展,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功绩的肯定,报刊杂志广泛引用杨昌浚吟颂左宗棠的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引自秦翰才所著《左文襄公在西北》。诗前有一段话:“光绪五年,杨昌浚应文襄公之约西行,见著道旁树,即景生情,吟诗一首。”诗后是一段评论文字:“前是思咏文襄公的豪情胜概,后是改造了王之涣‘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理解,传诵肃州大营,文襄公掀髯大乐。”然而无诗题。王秉钧将此诗收入《历代咏陇诗选》,新拟诗题为《左公柳》。清末民初一些笔…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固定短语或短句,结构的“定型性”是其基本特点之一。所谓“定型”,是指其字数、词序都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曰“规范面目”。如果将“三长两短”写成“两短三长”,意义虽然也通,语言形式(词序)却变了;如果把“丰衣足食”说成“丰衣饱食”,别人也能听懂,但却变成了一副不规范的“面目”。假若说上述两种情况还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任意掐掉成语中的某个关键字的作法,则是绝对不可容忍的。 笔者曾在一家地方报纸上读过一篇题为《点睛传神引入胜》的文章,内容是谈一个获奖好标题的制作体会,言简意赅,析理精当,让人获益颇多。但是,该文在题目及正文中两次出现的“引入胜”,却是直接违反成语的“定型性”原则的。众所周知,成语“引人入胜”的意思是引人进入一种佳境,如今掐去一个“人”字,就既不规范,更令人费解了。 生造成语也会破坏成语的“定型性”。在一家省级刊物上,笔者看到一篇论文中有这么个句子:“固然,其  相似文献   

13.
“帮倒忙”系指越“帮”越“忙”,其效果为负值。所以大凡“帮倒忙”,还不如不“帮”为好. 报纸宣传中的“帮倒忙”也是不少的。仅举两例。例一:有报纸宣传北京市青年在婚礼中出现了“录像”的新鲜场面。大概以为这是“新事物”吧,好生褒扬了一番。据说还有报纸转载了这一“新事物”。殊不知,这样的热闹场面,没有个一二百块钱,是下不来的。结婚费用日益高涨,婚礼穷讲排场的风气,几乎已成了社会公害。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团中央研  相似文献   

14.
“帮倒忙”系指越“帮”越“忙”,其效果为负值。所以大凡“帮倒忙”,还不如不“帮”为好。  相似文献   

15.
非礼勿听     
圣人说,“发乎情止乎礼。”然则,圣人的话也未必经常对,因为通常的情况下,“发乎情”的结果,最后往往是“止于非礼”。干柴遇见烈火,往往就烧起来,即便是湿柴,也能给烧干了。在“发乎情止于非礼”之后,子又曰了一下,“非礼勿听。”点解?就是说别人在非礼的时候,千万不要听。  相似文献   

16.
沈坚 《出版参考》2010,(8):11-1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生活中随意套用、滥用“官方”概念的现象变得多了起来,时时抓人眼球。有时甚至提及某一单位(即如学校、医院、企业)的网站,也习惯于将其称作“官方网站”。一时弄得“官网”满天飞,“官方”人士满地走,仿佛不挂个“官”的字样,就不够份量,不足以唬人似的。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一九五九年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中,就宣布废除“公尺”、“公寸”、“公分”之类的旧称,一律改为“米”、“分米”、“厘米”。一九七七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计量局《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进一步规定废除“瓩”、“浬”、“呎”、“时”之类的旧体字,改为“千瓦”、“海里”、“英尺”、“英寸”。这是彻底纠正旧制计量  相似文献   

18.
首都某报2001年7月26日报道说,“肯德基”的土豆泥从柜台上消失10多天了。“肯德基”的解释是:“肯德基”制作土豆泥采用的是专用品种土豆,而中国土豆不合要求。众多的消费者困惑不解:中国土豆质量差为什么就不能改良?是不是国内土豆生产者和加工者的市场意识太差?同年光明日报8月3日载  相似文献   

19.
使用简称,是达到简练的一种手段。如中共中央宣传部可简称“中宣部”;但中共中央统战部不可简称“中统部”。可见简称要恰当,不当则易变味儿。笔者今年读报中就遇到下列不当的简称: “原子爆炸”(2月1日西安晚报三版《瞎一只眼,也要看一眼》)。原子,是“构成化学元素的最小粒子”(现代汉语词典),它不能爆炸;能爆炸的应是原子弹。原子弹不宜简称“原子”。《部长查危记》(2月8日《人  相似文献   

20.
近来翻阅了多家新闻学期刊,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哲学概念“异化”出现在不少新闻学论文的大小标题中。如果正确地使用这个概念,确实可以提升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水平,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文章是在完全不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