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俊艳  雷玲  高文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110-117
专利是高校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聚焦高校专利技术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以下简称"三权下放")改革政策效果评估,采用我国65所高校2009—2017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评估"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效果.研究发现:(1)"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对高校专利转让数量和转让收入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试点政策对专利转让数量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对专利转让收入存在动态效应;(3)试点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主要促进了"双一流"高校、东部高校和理工类高校的专利技术转移;(4)专利申请对于试点政策促进专利技术转移具有中介作用,试点政策通过减少专利申请提高专利技术转移绩效.研究表明"三权下放"改革初步达成了政策设计的初衷,但需持续追踪"三权下放"改革的影响,以更好地发挥政策的效果和效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实证评估“三权”下放的改革效果。选择参与“三权”下放试点改革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作为实验组,选取中国科学院在国内东部地区的54家科研院所合成对照组,利用合成控制法,基于2009—201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研究“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对科研院所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实施提高了科研院所专利技术转移绩效,且相较于专利出售数,试点政策对专利出售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大;(2)在试点政策实施期间,“三权”下放改革使上海药物所比对应合成控制院所的专利出售数增加近20项、增幅达67%,专利出售收入增加近8 000万元、增幅达93%。根据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三权”下放改革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探索科技成果混合所有权改革,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建立重质量重转化的激励机制;明确界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公私界限,建立专业化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办公室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和美国高校数据,从专利申请和授权、转让率、转让收入和成本-收益四个角度,对中美两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效率进行比较,发现中国高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远远高于美国高校,但转让率和转让收入则远远低于美国高校,而美国高校的转让收入与研发支出之比低于中国高校水平。中美高校在经费投入、技术转移、人力资源投入和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差距,可能是引起两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许可专利与转让专利的总体情况、专利的地域特征、专利技术年龄以及专利技术领域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高校许可专利数量远大于转让专利数量,主要是发明专利,集中分布在作业运输类以及化学冶金部类;(2)许可与转让专利输出和输入地区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和高校资源较丰富的地区;(3)转让专利的技术年龄大于许可专利的技术年龄;(4)许可专利比转让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更加广泛,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适合不同的技术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专利技术国际转移是获取专利商业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与专利技术国内的应用相比,国际转移可以获取国际的需求、资本等要素,提高专利商业化的机会和成功率;而且与普通技术相比,专利技术在国际转移中更占有优势。我国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多,但商业化利用率极低,高校院所、企业、专利代理机构等存在专利技术商业化的需求。最后,针对我国专利技术国际转移的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高校专利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亚非  邹纲明 《现代情报》2009,29(1):140-143
对2000-2006年中国高校科研产出专利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了3种专利申请、授权与出售的情况;高校专利授权少、专利技术转化率低主要有4个原因,(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2)专利技术产出与转移不在科研考核范围;(3)专利成果不适合市场需求;(4)专利技术还存在不足;这从一个侧面揭示高校科研在中国技术经济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incoPat专利信息平台检索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企业间专利转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校企专利技术转移网络,探究整体和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热门技术领域及动态演化情况。研究发现:(1)校企专利技术转让关系主要呈现"一对一"的形式,网络逐渐由"一枝独秀"向"遍地开花"的格局演变。(2)综合类和理工类高校表现突出,大部分高校技术转移能力亟需提升;重要能源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技术企业的技术受让广度和深度较高,大部分企业从"双一流建设"高校获取专利技术数量有待提高。(3)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H01L(半导体器件)、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和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一直是校企专利技术转移中的热门技术领域,理工类重点高校技术转移涉及技术领域较为广泛。最后,从政府、高校以及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我国校企专利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构建了基于专利生命周期的技术转让生存分析模型,利用116所211高校的专利转让微观数据拟合了技术转让可能性曲线。专利转让的可能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申请后第五年左右达到峰值。文章进一步探究了技术转移办公室在高校技术转让过程中的微观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异质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转移办公室对高校的专利转让速度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但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存在强化了专利地域保护范围、发明人数量对于专利转让时间的负向影响,同时削弱了发明人团队以往专利转让经验对后续专利转让时间的影响。文章在微观层面上对高校技术转让行为模式研究进行了拓展,对进一步提升技术转移办公室的作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美国许多大学对开展技术许可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联邦加州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政策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大学专利技术转让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我国大学专利技术转让活动具有十分有益的借鉴作用。一、美国大学专利技术转让活动情况根据美国高等教育杂志1991年3月6日的报道,马里兰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21所主要的研究性大学1990年的专利转让收入较前一年增加了28%,总收入为4933万美元,而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进行。这种增长表明,大学为教授的发明所进行的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39所“双一流”高校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首先利用熵权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确定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其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为结果变量,选取研究与发展人员、科研经费、专利申请、学术论文、专利授权、成果授奖数、成果转让收入7个条件变量,研究影响“双一流”高校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组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与发展人员、科研经费、学术论文、专利授权、成果授奖数和成果转让收入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前因条件,同时根据不同的条件组态归纳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三种路径以及阻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三种路径,最后结合科技创新能力组合路径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是一项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复杂系统工程。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推动,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政策制度问题逐渐被破解,风险带来的制约被日益凸显,成为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在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等“双一流”高校的专利技术转移参与人员(管理部门、科研团队、受让企业)作为访谈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系统地分析识别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风险,结果表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风险包括专利剩余有效期、专利被侵权、专利无效、学术道德失范、成果归属、证据保存、合同道德等法律风险,专利技术不成熟、专利新颖性、专利技术配套、专利的可转移价值、受让方的技术吸收能力、技术泄密等技术风险,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无形资产定价、成本核算、资金投入、关联交易、竞争情报获取、中介业务能力不足、净收益分配等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专利实施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析对50所学校专利实施的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专利实施状况基本良好,专利实施与专利申请、授权同步增长;专利实施所刨收益成为学校科技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实施收益分配激励政策基本到位.在高校解析专利实施率,探究高校专利未实施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专利向最佳实施方向流动的建议:加强合作,促使专利事实优势互补,制定技术转移法规,促进专利技术向最适宜实施方向流动,制定科学的统计指标将专利实施纳入政府部门的统计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欧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和四个欧盟国家的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在国际层面上对比了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有效专利数量、专利许可合同数量和合同金额五个指标,提出我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应加强商业化的运作导向。商业化导向意味着大学对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高度重视,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健全相关的专利管理规章制度,也需要加强技术转移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科研成果的商业化筛选程序,引入大学技术转移成本考核体系,实施专利许可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意义]为了提升川渝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水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方法 /过程]运用Python、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工具、专利计量方法等对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十年专利技术转移数据进行分析,从校企专利技术转移度数演化、IPC技术领域、专利转化的企业所在地等维度进行分析。[结果 /结论 ]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中,重庆大学专利技术转移到不同企业的数量上占据优势;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一定程度促进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专利技术转移高校IPC技术领域与高校一流学科关系密切。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专利成果主要服务西部川渝经济区域;其次服务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域。经济区域分布首先是受到地域的影响;其次,高校与企业、地方政府等签订了产学研协议或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成果转化平台影响了专利技术转移的区域分布;最后,校企合作研发也会影响专利技术转移的区域分布。本文从高校和企业视角提出专利技术转移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鑫  李婷婷  陈光 《科学学研究》2020,38(7):1197-1206
2016年四川省率先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政策扩散,是典型的中国情境下的政策试点案例,但缺乏对其综合效果的评估。本文着眼于检验并评价政策试点的综合效果,以期对未来相关政策完善和政策试点效果的追踪评价形成有益启示。本文应用双重差分法构建量化模型,就高校职务发明的产权结构、转化数量、产出数量和专利质量提出研究假设并予以检验。研究表明,四川省的政策试点对省内高校既有的职务发明专利成果而非新申请专利的产权结构产生影响,对专利增量、质量和转化未有显著正向作用。由此提出对试点政策的反思,并从政策试点的目标、行动、配套、评估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职院校专利申请与运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专利技术内涵质量,建立专利评价体系、加大专利专项资金投入,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力量,培养专利运营人才等适合高职院校专利申请与运营的对策,促进高职院校专利内涵质量提升和专利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天津市特色高校从专利申请趋势、授权率、法律状态、专利质量、专利运用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天津市特色高校的专利基本情况.结果表明,天津市特色高校近三年发明专利授权率稳步提升,专利申请技术分布与各个高校重点学科密切相关,但失效专利数量较多,高价值专利数量较少,专利转移转化率低.为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和转移转化能力,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专利状况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85年我国实施专利制度以来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授权情况,指出高校专利工作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已经成为高校专利工作重点.分析了高校有效专利情况,并和国内有效专利进行了比较,认为高校发明专利保护工作已成为高校专利保护、维持之重点;分析了高校专利转化状况,提出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概念,高校专利传统意义的许可、转让只是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一部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主要组成,是一项系统化、社会化工程.  相似文献   

19.
定量分析创新主体的生物产业专利技术竞争力对于制定未来发展策略至关重要。采用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采集整理生物产业相关专利数据,通过分析广东高校生物产业相关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权项数、存活期、被引次数等数量、质量及价值评价指标,对广东高校生物产业各领域的专利技术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了解广东主要高校在生物产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及发展态势,并为各高校在生物产业各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提供策略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关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以2013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线交易为关键时间点,基于2009—2019年A股上市企业绿色专利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企业专利类型、规模和所在区域的异质性在其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企业发明型绿色专利数量和专利整体质量提升,且对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优于中西部地区,对大规模企业的促进效果优于小型企业。因此,为促进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和绿色转型,政府需要灵活运用碳交易市场等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强化碳市场对创新质量的积极影响,并依据不同对象异质性特征灵活制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