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不仅成功促进了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同时也使得语言学研究进入了语用研究阶段。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研究的核心理论都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找到思想的源头,这些理论都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的语言观,如"语言游戏理论""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等有密切的关系。其实仔细研究发现,其实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语言生态系统,可以很好地解释语言。  相似文献   

2.
语篇语言学又称话语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诞生与发展,使语言学的研究脱离了形式一逻辑的固有模式,从语言的本质出发去研究语言的基本规律。语言学的这个进步,反映了语言学家们从哲学层面对语言的重新审视,不再把语言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形式化的内容,而是从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手段这一基本属性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本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语篇语言学的诞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无疑能够更好地探究语篇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语言哲学的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共同兴趣 ,但由此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这就是 :语言学家需要的对于语言的哲学性思考被哲学家需要的思考遮蔽了。由此 ,有必要将目前的语言哲学区分为“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哲学语言学”是“哲学性的语言学”的研究 ,是语言学家特别应该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深层修辞研究,是对传统语言学研究反思的结果,它打破了语言三要素的定式,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深层修辞研究的深化促使了艺术语言学的诞生。语言学研究出现了科学语言,即普通语言和艺术语言研究。深层修辞和艺术语言研究,解决了对超越语法言语研究的缺位。人的自然语言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深层修辞、艺术语言研究与传统语言研究共同组成语言研究的自然化和生态化。这是哲学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情态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传统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三个维度出发整合情态研究:为情态的多维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情态研究从语言内部研究转向语言外部,从语言学维度转向语言哲学维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是一种语言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哲学的定义从普遍意义上来讲是指人们对生活的基本原则以及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质疑和反思。因此,语言哲学就是以语言为对象,以分析和解释为方法的交叉学科。语言学、哲学、语言哲学三个概念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本文将从阐述三个概念入手,结合西方语言哲学发展进程,分析语言在西方语言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迟晶 《考试周刊》2009,(40):24-26
哲学是语言学的基石。而语言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便是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本文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关系作简要回顾和探讨,以期使研究者能更多地利用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精华开辟新的认识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时代下,对于儿童语言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靠近人类中心范式与心智哲学的研究方向.人类对儿童语言的研究以及儿童语言的发展,从语言博弈的角度看,其始终是儿童心智与儿童所处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寻求对话规律的博弈史.在生物学的解释中,注重的是儿童语言的生物特性及其内在机制,而在社会学的解释中,重视的是儿童语言的社会性以及外显功能.语言哲学的内容不仅包括研究成人语言,儿童语言也是语言哲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哲学视角对语言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儿童语言学的发展进行分析,以供学术界探讨.  相似文献   

9.
濒危语言在理论语言学研究、语言哲学研究、以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等方面潜藏着巨大语言学价值;在人类文化知识、人类历史以及人类思维方式研究等方面蕴含重要文化价值。对濒危语言实施挽救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关于语言哲学的思想奠定之后语言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从偶值思维入手,研究其著作中的三对关系,从而探讨索绪尔的语言哲学观。其语言学理论中体现出的偶值思维对以后的语言学家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对当代语言学的发展具有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原本对认识论的关注变为了对语言本体的探索.语言转向之后的哲学研究大多把语言研究作为工作的重点,而新兴学科语言哲学也成为影响贯穿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显学.但对语言的哲学思考,自古希腊以降就一直是西方哲学家们关注的话题,语言转向的发生正植根于这种千年来思考的传统.对语言转向的哲学渊源进行一番考察,有助于提供一种理解这一“哲学革命”的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2.
语言问题是英美语言哲学和解释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无疑是这两派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语言与存在、语言与世界以及语言与理解等诸问题上,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都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对他们在语言观方面的有关论述进行比较,也可以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英美语言哲学和解释学这两大哲学传统的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当代哲学已经从以语言哲学为中心转到以心智哲学为中心。心智是涉身的,心智哲学也是涉身的和经验、体验相关的。心智哲学与关注主体的心智和认知能力及其相关联的语言能力,是一种体验型的哲学。语言不是认识论的工具,而是本体上的状态;言语就是身体,言语就是存在。认知语言学提倡人的主体性,研究心智活动及其外部表现,认为语言是人类相同的心智基础和涉身体验的外在表现,将对人类心智问题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个颇有争议的语言哲学概念。该文首先阐述了索绪尔及结构语言学派对任意性的理解,并指出了各派对该命题阐释的不足,然后列举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了语言符号中理性存在的客观性和任意性概念的相对性及可变性。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后,受哲学语言学转向和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人们认识到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法律领域中的语言现象.从认知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模糊法律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即使用和家族相似性”、加德默尔的“主客统一和语言的对话性”、利奥塔的“科学知识游戏和合法化”、德里达的“解释即游戏”,是西方哲学的“语言游戏”的主要代表。西方哲学的“语言游戏”有重要的意义,它启示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思考教学:让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存在,使教学成为对话的游戏。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以来,"语言"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维度。由此,传统心理学的"语言缺失"问题的解决获得了新的契机,心理学的语言学转向使话语分析、话语伦理、语言形态等成为当今心理学研究的时代议题。从"语言学转向"的历史背景入手,在具体分析这场心理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发生动因基础上,展示了其内在的发生逻辑。并总结和反思了这场转向的影响和意义,揭示了当前理论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语言风格与中西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语言风格体现了他非理性主义的审美取向,反映西方当代语言哲学的文化反思,与西方美学的转变和西方文学语言更新同步暗合。海明威对语言诗性智慧的开掘,与中国古代语言观、中国古典美学遥相呼应,透露出中西美学彼此沟通、趋向融合的信息,使文学审美心灵获得更大自由  相似文献   

19.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和哲学思考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汉译西方哲学中的最高范畴系词"Being"时产生困境,出现了"是"、"有"、"在"、"存在"、"本体"等多种译名,体现了系词的多元性、复杂性与神秘性,很值得深思与探讨。文章基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分析,揭示英语系词"Being"的神秘所在与汉译困惑的根源;探寻通过语言分析发现世界之路,展示系词的本质属性;进而走进语言背后的哲学论域,追溯和把握系词的语言本体观。  相似文献   

20.
法律语言的研究是语言哲学研究向其他领域延伸的应然之果,其价值和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为弥补现行模拟法庭教学的不足,可以引入语言学方法,从程序语言、角色语言和论辩语言三方面组织法庭教学模拟。以语言为实践对象的法庭模拟需要庭外之功,即法学基础理论的研习和语言功底的训练。由于汉语世界法律语言的特殊性,研究和教学法律语言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