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夏星火》2008,(3):22-25
刘大功代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农机工业的建议农机工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对象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农村和8亿农民。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农机工业是为现代农业提供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的产业,是用物质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水平的重要行业,也是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17—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信息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两化融合,结合专家演讲,进行了深入讨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3.
杨艺  朱翠明  王霞 《情报科学》2019,37(5):53-57
【目的/意义】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走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支撑,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方法/过程】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了问题形成的原因。【结果/结论】提出了加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措施,指导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我国第三代农机的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70年来我国的农机工业从新中国成立时候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全球规模第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农机工业与世界农机强国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大而不强"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何实现农机工业"由大变强"的突破,根本路径是要建立适合中国农业生产作业方式的农机创新体系。文章以拖拉机作为农机行业的典型代表,回顾了我国农机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技术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对新中国的农机工业体系进行断代划分;着重阐述了未来第三代农机的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和内容;探讨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黄河三角洲的应用与实践,介绍如何构建第三代农机的应用体系。最后,对全面构建自主可控的第三代农机创新体系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农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基于此点,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入手,对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应用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农业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建设便位于世界前列,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即使近年来经济重心转到工业建设上来,农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也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在现如今信息网络快速普及和发展的时代下,农业也同样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向农村信息化的正确方向迈进。本研究从农业信息化的角度着手,探究农业信息化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及意义,并且对如何促进农业信息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作出进一步的分析,期望达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信息技术是社会进步、企业发展、人们生活娱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农业机械化生产当中,形成大型的农机跨区作业管理,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对农业机械化作业进行调配,从而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就针对信息技术在大型农机跨区作业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应用工业工程,通过分析工业工程的功能和作用,说明只有按照工业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才能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9年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接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以及新华网的联合访谈,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两化”融合等问题进行了相关阐述。谈到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杨学山认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应该说是很快的,总体上处于中等或者偏上的情况,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机推广工作 促进农业机械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机推广在我国的农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的发展与农技推广有着重要关系,只有不断地加强农机推广工作,才能促进农业机械业发展,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叙述了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和建议与对策,加强大家对农机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华夏星火》2014,(5):7-7
“要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化与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白靖宇  万威武 《预测》2004,23(2):1-4,8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上的一项创新,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性质和内容来看,新型工业化的任务有:加快工业发展进程的深化、加快农业的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市场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要以制度创新、信息化战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科技战略创新、人力资源战略创新为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懿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90-90,92
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开始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折.认真研究国际上各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总结其基本经验,对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以日本为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巩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着积极意义。然而,随着政府机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为此,必须对农机推广体系进行改良和创新,以充分发挥农机推广工作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农机推广的重要性入手,对当前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提出农机推广行业服务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萍 《情报科学》2012,(4):507-509,513
信息化发展为我国农业科技的传播与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信息化农业科技发展态势的对比,提出了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农业科技信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发展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机行业是农业的装备工业。我国农机工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和规模,农业装备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到1997年底,全国农机用户经营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机工业在为农业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现在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严峻。首先,同其它许多产品一样,农机买方市场逐渐形成,特别是产品结构性过剩现象已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结合是当前社会发展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同时它对农业信息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城乡结合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科技的推动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包括农业相关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新的生产动力,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现从灌区管理的角度入手,来谈谈信息化建设在灌区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当前存在于灌区信息化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加强灌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解决信息化管理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车玲 《中国科技纵横》2014,(10):226-226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它是一个整体系统,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既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必将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手段现代化是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难点所在,农机化信息建设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定西市实际出发,对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资金筹措、队伍建设、服务水平、信息采集处理等当前农机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