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强大生命力,其根本奥秘就在于它是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客观需要,是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客观要求和中国共产党保持活力的内在要求和永葆青春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坚持“两个先锋队”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客观要求,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客观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突破前人是理论创新的本质特征。只有突破前人,马克思主义才能在理论创新中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以创新来保持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才能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突破前人既是理论创新的客观法则,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客观轨迹。突破前人必须既善于继承前人更勇于超越前人。继承前人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核心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关键是分析理论自身的局限性;超越前人的前提是潜心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核心是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关键是发扬锲而不舍的理论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统的根据.又有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依据;既是社会实践、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的实际展现。近年来。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并将其概括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原则。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这一科学方法论思想。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法在新时期具体运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和精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本质属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代的发展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精神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要同时代的发展一起向前发展,而不要停留在原 来对事物的认识上,它提倡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由时代和 现实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原则、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所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和现实必要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机制是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要能够与时俱进,必须进行理 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科学理论指导、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放射出灿烂的真理光芒。具体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提,科学反映时代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根据,实现“两个结合”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认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密切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创新马克思主义和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不断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始终站在时代高度、正确把握时代要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环节;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工程;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面临着现实和理论两方面的困境和挑战。现实和理论都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如何看待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只有在生产力理论方面进行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再次迎来发展的高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其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创新。在这两个方面取得突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应当持有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地创新进理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既是与时俱进的,又是与地俱进的,两者是交融在一起的。与地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空间上的展开,是贯彻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基本内容与支撑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品质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偏差。与背离与地俱进这一基本要求有着重要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与地俱进性,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分析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创新学习教育手段、重视队伍建设、探求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学说。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化有着许多可以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地方,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传入中国后就受到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工人阶级和贫苦人民的欢迎,并在革命、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化,指导着中国人民结束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仍将一如既往地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必须科学把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与要求,科学总结新时期影响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科学总结、全面继承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经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根本举措;研究解决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存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固有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是其理论发展的规律性,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其实质是如何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要在其多重分析视角中依据价值取向原则把握其整体,坚持其整体性原则,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边界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域或约束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域一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层和次核心层的内在约束,这是一种继承关系;另一端是中国国情的外在约束,这是一种创新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受两端的限定,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边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边界研究旨在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特定的约束条件,既要遵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一般原理的约束,又要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若舍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生性动力机制指的是所有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外在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外生性动力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形成阶段性发展特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衡量一个党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首先要看这个党是否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即科学地把握了以民为本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实事求是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始终着眼于眼前的历史运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生性动力机制指的就是所有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外在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实践表明,要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就必须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生性动力机制的逻辑基点、概念内涵及其概念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