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民工涌入城市,造成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人数急剧增加,但城乡的巨大差别,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的自卑心理问题尤其突出,本文解析其表现和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迁徙到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他们的学习尤其值得重视。除了要关注这些孩子有没有学上,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学得怎么样,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学习困难,应该如何学习以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会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关注和研究农民工子女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对促进其学习适应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旨在提高农民共子女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女适应城市生活是促进城市化发展和推动社会转型的基本动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随迁农民工子女由于经济情况相对不利,受教育机会不均,没有条件支撑课外技能培养,在校学习稳定性不佳等多方面因素,阻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对城市学习生活的适应.为此,应该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各种投入机制和帮助渠道,给予农民工子女人文关怀和帮扶.  相似文献   

4.
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对促进城市各阶层和谐共处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善城市初中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班级团队合作模式,从强化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的同伴关系入手,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系统,为目前备受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发展与人口流动对我国属地化教育管理体制带来全面挑战。本文基于对6个城市的实地调查,从家长视角探讨了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农民工家庭在子女的教育选择中呈现显著的“分化效应”和“代际效应”,家长个人特征、社会经济背景、流动类型、家长对教育政策的感知等因素对其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尊重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意愿,保障弱势群体教育需求,加强县镇教育吸引力,降低城市教育“准入门槛”,构建适应农民工流动的资源配置机制是我国教育变革的应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民工家庭化迁移趋势的不断增强,子女随迁对家庭中父母行为决策的影响日趋普遍,而创业作为农民工在城市中最重要的就业形态之一,是农民工事关生存的重要行为决策。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第一,子女随迁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创业概率,在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选择性偏误等问题后,可以使农民工在城市的创业概率提高33.24%;第二,子女随迁对农民工“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机会型”创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第三,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城市创业的影响机制表现为:子女随迁——增强农民工在城市的身份认同——促进农民工创业;第四,鼓励子女随迁可以获得促进农民工创业和城市社会融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一举数得”之效应。以上发现为促进农民工在城市创业探索了一条新的渠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促进城市社会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广大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还存在缺陷。我国以户籍地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差异,是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两大障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有助于推进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和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的心理适应、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家庭收入低、城乡差异大、学生成长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学习品质关注度不高诱发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问题。提升农民工子女学习品质的主要策略有:教师和家长掌握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调动农民工子女学习品质发展的内在积极性;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具体的行动促进农民工子女优良学习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来到城市生活。如何解决其初中后教育问题便成为当务之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由于国家经济政策、职业学校自身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等因素上存在的问题,致使农民工子女就读中等职业教育还未普及。因此,加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结构、转变传统社会主导价值观念是促进农民工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公办学校中,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调查资料显示,昆明市公办学校中外来农民工子女的与属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抱负水平有显著的差异,总体水平低于属地学生,成为影响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效果重要因素。公办学校的教师应重视对外来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针对性指导,提供他们体验成功学习活动的平台,提高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进步,达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与流动人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可以加速人口流动。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分析了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现状、特点、心理诉求、教育需求、就业培训、子女上学等问题,探究提升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新路径和保障机制,以促进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更好地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6个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接受公办教育和优质教育有强烈需求,但流入地城市教育供给总量不足和供求结构性矛盾,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比较突出,学前教育阶段尤其明显。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城乡户籍制度与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加大中央与省级政府统筹力度,实施“两个全部纳入”政策,在教育管理、教育财政和办学体制等方面实施深层变革,方能构建适应人口流动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与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农民工聚居地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总量、学习环境、教养行为和亲子关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研究分析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因素,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提出构建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家庭教育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36-144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深入推进,进城务工农民及其随迁子女的群体发展需求日益壮大,其受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都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有学上"和"上好学"的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改善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增加农民工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培训效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界限、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改革现行中学教育和中高考制度、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比例较大学校的办学质量、落实融入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以致农民工家庭子女学习无人辅导、感情无法交流、安全无章保护、日常无力管教。切实加强学校教育,努力增进感情交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配套相关政策是促进农民工家庭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性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适应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学校适应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随迁子女的教育结果和身心发展,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整体发展。利用2007年世界银行—教育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促进项目"数据,以就读学校的类型为变量进行比较分析,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考察在两类学校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学校适应性方面的异同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获得良好的学校适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姚瑾 《现代教育科学》2012,(6):110-111,171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大批学龄儿童跟随父母到城市,并涌入城市中小学求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它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城市语文教师对学生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于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的语文教育已经到了一筹莫展的境地。因此,如何加强农民工子女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农民工子女的语文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娄妤 《文教资料》2011,(35):129-131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本文对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探究了造成现阶段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教育困难的原因。最后提出通过制度保障、社会支持及家庭的引导构建全方位的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教育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CIIM理论模型一般用来促进不同群体间的融合和矛盾消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涌入城市。研究表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往往容易出现自我封闭等负面情绪,缺少适当的社会交往及助人意识。因此,有必要基于CIIM理论模型探讨对农民工子女助人行为的适用性探讨,对促进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有莫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日前发布了一组反映农民工子女就读状况的新闻照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在此背景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使农民工子女像城市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