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与路径优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对一种新兴文明形态的全新诠释。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不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不完善"。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美丽校园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实现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阶段,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新需要,不断优化实践路径,在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育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氛围、完善法制教育和校园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等方面,切实提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美丽校园、美丽中国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世代书写华丽篇章。  相似文献   

2.
目前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快速、深入发展时期.随着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绿色生活方式可以相对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可以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有利于促进人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包括绿色发展理念、创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常态机制、推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行为的培育.所以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是黑龙江省建成"生态大省",守住"金山银山",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深入开展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培育具有生态人格的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生态文明新时代所必须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路径的选择上可以从"两课"教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体验三个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强化大学生文明观教育对于构建深化改革高等院校德育工作、推动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着缺乏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等问题,强化青年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加强建设校园生态文化等渠道可显著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大学生生态文明培育与提升路径,希望可以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现为:它是学校发展灵魂的体现、学校精神的彰显、学校综合实力的展现。而网络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环境下建构校园生态文化,要弘扬多元文化、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培育校园网络文化师资队伍、增强校园生态网络文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增强环境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进行课程整合,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打造绿色校园,形成"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生态可耻"的舆论导向;开展社会实践,养成生态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培育生态文明素养既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有助于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学校的学习空间格局难以支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上海市E中学依托区域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以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为特色办学目标,探索重构基于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学习空间布局。指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学习空间重构路径包括:打造三个生态圈的学习空间结构,建立学习空间与自然世界的深度连接;注重生态科技校园学习空间重构;依托生态学习空间,推进课程与教学的协同创新;基于学习空间重构,探索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通过重构学习空间,整合优质生态资源,推进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整体提升了普通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要自觉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渗透和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全面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要优化校园的生态文明环境,加强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和开展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4):146-148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活化校园媒体建设、完善实践育人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以项目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模式。具体来说,需要建立校园文化发展机制,实施"文化载体精品塑造"项目;建立思想阵地协同机制,实施"校园媒体融合发展"项目;建立学生行为引导机制,实施"实践育人优化提升"项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教育的时代使命,是新时代教育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政策文本解读与实证数据分析以及对其文化内核、心理认知与表现场景重新划分,从生态情怀、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三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文明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智慧、生态情怀与生态实践。其中生命态度、地方认同、生态实践成为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影响变量。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提升学生生态情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特色校建设,提升学生地方认同;开通可持续成长家长大讲堂,提升学生生存技能;举办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国际会议,讲述与传播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故事。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教育的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要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职业教育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传播生态文化,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开展生态技术研究,发展生态产业;设置生态专业,培养生态技术人才。职业学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校园建设和生态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技术,培养生态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素养是教育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小学阶段是个体生态文明素养启蒙与培育的关键时期,构建科学有效的测评模型将成为提升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有力抓手。该文通过厘清生态文明素养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包含生态知识、生态情感、生态认知、生态行为4个一级指标和8个观测点的测评指标体系,据此研制了测评量表,并通过大规模调研构建了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测评模型。运用该测评模型对重庆市150余所小学4504名小学生进行实践评估,结果表明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达到中等以上水平,但在生态知识和生态行为上得分较低,在性别、参与户外活动频率、在家是否进行垃圾分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培育体系、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数字赋能与特色建设是提升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要强化生态文明实践育人环节,注重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伴随生态危机的多发及党和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已在我国达成共识。然而,这种认识的转变并不意味着生态文明形态的唾手可得,科学合理的建构途径应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其中,培育科学的生态意识,设定合理的战略举措,创设有效的监督机制及建构持续的环境修复与保护机制,是实现美丽"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的生态文明存在于校园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关系中.在市场化进程中,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在"义利之辨"中赋予大学"义利合一"的伦理价值取向;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平衡体现其存在的伦理责任;在情感认同中追溯其发展的伦理限度;在文化创新的氛围中体现其应担当的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对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分量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和专门的研究机构,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肤浅,校园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的问题,改进的对策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组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发挥教师与课堂的主渠道功能;通过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活动把学校建成学生的实践基地,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校园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诉求。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是构建和谐校园目标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应然之举。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传统手段与现代载体的结合运用是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对生态文化的感知、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素齐的内容主要是,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的教育、生态伦理基本原则及其规范的引导和绿色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多途径开展培育生态文化素养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对生态文化的情感.自觉提高生态文化素养,促进其生态文明观念的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9.
许文学 《陕西教育》2008,(10):18-19
“文明校园”是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标志。“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任务,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目前,从城市到农村,从山区到平原,“文明校园”已遍布全省各地,成为我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被党和国家重视,加快发展生态文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必然要求。而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以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为前提,通过提升意识水平,才能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行为。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教育合力,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效果。一.校园生态文明的自身环境建设学校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细胞,以它特有的存在形式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知识和智慧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