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话”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呢?不久前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达成“精神敞开”、“彼此互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当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应是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新的启迪,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多方对话中,引领学生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打造富有底蕴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改革至今,以下的这几句话,大家已是耳熟能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学生能否有效展开多层次对话,能否个性化建构文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在自主阅读文本时有无收获。  相似文献   

5.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点在于重建“学习”的概念,树立一种新的学习观。佐藤学教授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的、社会的、伦理的实践。通过这三种对话实践,我们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意义,建构人际关系,形成自身的内心世界的意志、思考与情感。我们应从这三种状态来认识学习——建构客观世界之意义的 “认知性实—践”,建构伙伴关系的“社会性实践”,探索自身模式的“伦理性实践”,即“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有一套对信息世界的解读,教学不再是教师知识独白、传递…  相似文献   

6.
葛敏敏 《课外阅读》2011,(12):342-34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与文本对话,发掘和填充文本的“空白”。将教材内容变为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材料以生命力,使材料回归生活,走向学习者。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平等”“对话”作为一种新思想、一种新形态,必将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数学课堂中“以知识、文本、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机会,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却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意义的主动建构,完成外在知识的内化过程,这是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人性化氛围——课堂对话的基点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基于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启示我们: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作为与学生、文本平等对话一方的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建构意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发问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对话方式,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发问等。其中,教师就文本对学生的发问是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实质是教师用自己与文本对话中产生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思维火种的过程。对话教育理念贯彻于阅读教学,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0.
教学理念陈旧是导致高职德育教学效能偏低的深层原因.在“灌输”理念主导之下,师生之间充斥着权力的关系、交流对话异化为单向传输思想、追求思想复制再现.“对话”体现了一种平等关系、持介入的态度、关注意义的建构生成.实践“对话式”德育要确立自主生成、价值平等、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统一的新理念.具体操作应以教师角色转变为起点,以情景建构、鼓励学生表达为突破,以更新评价为动力.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对话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新课程改革的理性之光。把对话理念落实到阅读教学中,给课堂注入了活力,从而引发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呢?我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2.
随笔作为一种比较自由的写作方式,可以实现心理辅导的意义表达、情绪宣泄、沟通与建构功能。在开展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随笔了解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在随笔中吐露心声,反思生活,建构意义。教师在通过批语或面谈与学生对话中要坚持平等、理解、鼓励的原则。另外也可以通过随笔展示开展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以扩大辅导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面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对于教学而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把握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应该在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建构意义。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中心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所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5.
“对话”作为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展开形式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等,这种教学方式的存在,有效缓解了课堂教学的紧张氛围,为数学课堂注入了生命力和活力,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对话”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三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这里的“对话”所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要在轻松惬意的对话过程中完成阅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阅读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辩证的原始意义即对话。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与实际生活间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讲授-辩证(对话)”、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实践-辩证(对话)”、教师讲授的内容与生活之间的理论-实践-辩证(对话)这三种辩证即对话关系。此外,真正的“对话”还必须使基于倾听的对话双方处于一种对等的地位。在不断地“放出——收回”中,辩证法始终与现实生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汪爱民 《小学生》2012,(8):38-3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换言之,“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核心正体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它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互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不可缺少的一个课堂环节,“对话”的形式体现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小学数学课堂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对话”的形式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活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下笔者将以“对话”这一教学方法为中心具体分析其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发挥的三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对话”,并在对话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采用“对话教学”。通过师本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以及教师的自我对话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交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高中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